京州外交部那场简短而强硬的记者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剧烈的波澜。
国际关系学者和政治评论员们,对那句“保留在境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权利”的声明,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外交施压手段,是一种姿态,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在另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对他国政府的高级顾问采取强制措施?这是好莱坞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在现实政治中,绝无可能。”一位知名的cNN评论员在电视节目上断言。
这种观点,也正是大卫·陈本人的看法。
“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在“灯塔计划”的内部会议上,他公开嘲讽了那份在他看来“色厉内荏”的声明。“这是他们黔驴技穷后,唯一能做的、挽回颜面的事情。除了在媒体上说几句狠话,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先生们,忘掉这件事,让我们把精力,重新集中到‘灯塔计划’上。”
他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高调。每天乘坐着由四名中情局资深特工保护的防弹雪佛兰萨博班,往返于兰利总部和他位于波托马克河畔的豪宅,生活轨迹没有任何改变。
在他看来,这片土地,是他的主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任何外部的威胁,都无法穿透中情局和美国法律为他构建的铜墙铁壁。
他以为,风暴已经过去。
但他不知道,一场为他量身定做的“意外”,正在精准地倒计时。
……
声明发布后的第三天,傍晚六点半,华盛顿市郊。
夕阳的余晖,为这座城市的秋色,镀上了一层金边。
大卫·陈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坐在萨博班宽大的后排座椅上。他正拿着平板电脑,审阅一份关于“灯塔计划”新型激光源的进度报告。
车队由两辆车组成,他乘坐的萨博班在后,前方还有一辆作为护卫的领航车。车上的四名中情局特工,都是从海外行动部抽调的精英,经验丰富,警惕性极高。
车队平稳地行驶在返回豪宅的必经之路——乔治·华盛顿纪念大道上。这条路一侧是波托马克河,一侧是茂密的林地,风景优美,但路段也相对狭窄。
当车队即将通过一个名为“链子桥”的匝道时,意外发生了。
前方,一辆满载着砂石的重型卡车,突然以一种不正常的、远超该路段限速的速度,从右侧的匝道上冲了下来。
“注意!注意!有失控车辆!”领航车里的特工,第一时间通过内部频道发出了警报。
萨博班的司机,一名经验丰富的前海豹突击队成员,立刻下意识地踩下了刹车,并准备向左变道规避。
但已经太晚了。
那辆重型卡车,仿佛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并没有直接撞向他们,而是在最后一刻猛打方向盘,伴随着刺耳的轮胎摩擦声和金属扭曲声,一头撞上了道路中央的护栏,巨大的车身瞬间横了过来,精准地、严丝合缝地,堵死了前方所有的车道。
“该死!”司机咒骂了一句,立刻挂上倒挡,准备从后方撤离。
但就在他挂挡的瞬间,车队后方,一辆同样看似普通的、运送建材的厢式货车,轮胎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发生了“爆胎”。失控的货车,在路面上划出了一道扭曲的弧线,“恰好”也横在了路中间,堵住了他们所有的退路。
一前一后,两辆巨大的障碍物,在短短几秒钟内,将两辆特勤车辆,严严实实地困在了一段长度不足五十米的封闭路段内。
“我们被包围了!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重复,我们在乔治·华盛顿大道链子桥匝道口遭遇伏击!”
车内的特工们,立刻拔出了手枪,神经紧绷地观察着四周。但他们的求援信号,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车内的所有通讯设备,包括他们的卫星电话,都只剩下一片刺耳的忙音。
信号,被屏蔽了。
就在他们陷入恐慌的瞬间,几名穿着橙色市政维修工制服的亚裔男子,从那辆“爆胎”的货车上跳了下来。他们提着工具箱,不紧不慢地,向被困的萨博班走来。
“别动!举起手来!我们是中情局的!”车内的特工,隔着深色的防弹玻璃,大声警告道。
然而,那些“维修工”,对他们的警告充耳不闻。
其中一人,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个只有手提箱大小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黑色设备。他将设备对准萨博班,按下了上面的一个按钮。
“嗡——”
一股无形的能量,瞬间扫过。
萨博班车内的所有灯光、仪表盘、通讯系统,在一瞬间全部熄灭。发动机也发出了一声不甘的悲鸣,彻底停摆。整辆价值上百万美元的、由通用公司最先进技术打造的防弹堡垒,在这一刻,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气的铁棺材。
军用级别的强效电磁脉冲。
车内的特工们,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绝望的神情。他们引以为傲的所有高科技装备,在这一刻,都变成了废铁。
紧接着,另一名“维修工”,走到了驾驶座的车门旁。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个只有电钻大小的、前端带着一个圆形切割头的装置。他将切割头贴在车门锁的位置,启动了设备。
没有刺耳的噪音,只有一阵轻微的、高频的“嘶嘶”声。
在车内特工惊恐的目光中,那扇足以抵御步枪子弹近距离射击的、由高强度钢和凯夫拉纤维复合而成的车门,如同热刀切黄油一般,被无声地切开了一个精准的圆形。
定向等离子切割器。
一只戴着黑色手套的手伸了进来,从内部打开了车门。
不到三十秒,车内的四名顶尖特工,就被车外的几名“维修工”,用一种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反抗的方式,干净利落地全部制服。
后排,大卫·陈看着眼前这如同噩梦般的一幕,脸色惨白,浑身都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另一侧的车门,被从容地打开。
两名同样穿着维修工制服的男子,站在门外,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其中一人,甚至还对他做了一个彬彬有礼的“请”的手势。
“陈先生,”他的声音平静,不带任何感情,“我们奉命,请您回国,接受调查。”
……
第二天清晨,一则简短的新闻,通过美联社,向全世界播报。
“‘灯塔计划’总负责人、白宫国家科技委员会顾问大卫·陈,于昨晚在华盛顿市郊神秘失踪。联邦调查局已介入调查,目前暂无任何线索。”
这则新闻,如同在已经波涛汹涌的全球政坛,引爆了一颗真正的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