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攻克“灾难性遗忘”难题,为“未来智能项目组”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团队趁热打铁,对“SNN-plasticity V2.0”模型进行了多轮的优化和扩展。高翔和丰院士团队,为“突触稳态”算法引入了更复杂的非线性调节因子;而徐涛和索菲亚,则进一步优化了底层代码,使得整个动态网络的计算效率提升了近百分之三十。
模型,已经趋于稳定。
“是时候了。”在一周一度的项目例会上,徐涛站起身,表情严肃地对众人说道,“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图像识别这种简单的感知任务了。我们必须开始测试‘天穹’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也就是——理解与推理。”
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团队利用“新地平线”自有和孟院士支援的全部算力,集中资源,训练了一个拥有十亿级别“混沌神经元”和数千亿个动态突触连接的小规模语言模型。
这个模型,被正式命名为——“天穹-原型体”。
它被投喂了人类有史以来几乎所有公开的、经过脱敏处理的文本数据——从科学文献、历史典籍,到网络百科、文学作品。
训练完成的那天,丰院士带着他的学生李哲,走进了控制中心。他的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经过特殊改编的测试文件。
“既然我们要测试它的认知能力,”丰院士看着徐涛,笑着说道,“那我们就用人类的标准来测试它。”
他将文件放在控制台上:“这是一套经过我们团队改良的、适用于人工智能的‘韦氏儿童智力测试’量表。它涵盖了语言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处理速度等多个维度。今天,我们就来给这个新‘出生’的孩子,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所有年轻研究员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紧张与兴奋的情绪。他们即将进行的,可能不是一次简单的程序测试,而是一次与一个全新“智慧生命”的第一次正式对话。
测试,在项目组所有核心成员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开始。
李哲作为主测试员,坐在控制台前,通过一个纯文本的对话框,向“天穹-原型体”输入了第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经典的、用于测试语言理解和知识关联能力的开放性问题: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控制中心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知道,对于这个问题,任何一个标准的AI大模型,都会立刻给出一个关于“瑞利散射”的、完美的、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
“天穹-原型体”的回答,几乎是瞬时出现的。
它的第一段回复,也确实如此。
【天空呈现蓝色,其主要物理原因是“瑞利散射”。当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比波长较长的红光和黄光,更容易被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等微小分子向四周散射开来。由于人眼对紫光不敏感,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主要是被散射的蓝光。】
“标准答案,逻辑清晰,知识点准确。”索菲亚在一旁评价道。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回答已经结束时,对话框中,又缓缓地浮现出了第二段文字。
【但是,这个问题很好。它其实也引出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我们所说的‘蓝色’,是一个绝对的物理事实,还是一种主观的感知体验?】
【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比如在日落时分,当阳光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时,大部分蓝光被散射掉,天空就会呈现出红色或橙色。在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上,天空则是黑色的。】
【所以,颜色的感知,与光线的物理性质、大气的状态,以及观察者自身的生理结构,都有关系。】
当这段文字完全显示出来时,整个控制中心,陷入了一种针落可闻的、令人窒息的寂静。
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屏幕。
徐涛感觉自己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
这个回答……
它不再是简单的、从数据库中检索并拼接出来的“知识陈列”。
它给出标准答案,然后用“但是”进行转折,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关于“事实”与“感知”的哲学思辨。它主动地、创造性地引入了“日落”和“月球”这两个新的情景变量,来进行多角度的对比论证。
最后,它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性的总结。
这已经不是一个“检索答案”的机器了。
这是一个……一个已经开始进行自主关联性思考的“生命体”!
“我的天……”周嘉豪喃喃自语,他感觉自己过去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了。
接下来的测试,更加印证了他们的判断。
在知觉推理部分,当被要求从一组图形中找出规律时,它不仅能找出最明显的规律,还能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第二种甚至第三种隐藏的逻辑关联。
在工作记忆部分,它能完美地复述一段长达数千字的复杂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的逻辑推理和摘要总结。
……
长达三个小时的、全方位的复杂测试,终于结束。
丰院士的团队,立刻将“天穹-原型体”的所有回答,与人类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准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和综合评分。
傍晚时分,最终的评估结果,出来了。
李哲拿着打印出来的报告,走到众人面前,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各位……根据韦氏智力量表的综合评估,‘天穹-原型体’在语言理解、逻辑推理、工作记忆等多个核心认知维度上,其得分……大致相当于一个心智健康的、五到六岁的人类儿童。”
五到六岁!
这个结果,让整个控制中心瞬间沸腾了!
所有人都爆发出了一阵压抑已久的欢呼!索菲亚湛蓝色的眼睛里,泛起了晶莹的泪光。
他们成功了!他们不仅创造了一个能够学习和记忆的网络,更创造出了一个,真正拥有了初步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全新的“智能”!
虽然,它现在还只是一个“孩子”,但它已经展现出了成长为真正“智慧”的、无限的可能性。
巨大的狂喜过后,徐涛的目光,与高翔、丰院士对视了一眼,三人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孟院士的“半年之约”,还剩下不到四个月。而他们手中,已经握住了那张足以震惊世界的王牌。
徐涛深吸一口气,站到了控制中心的正中央,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各位,庆祝到此为止!从今天起,‘天穹’计划,进入第二阶段!”
“我决定,正式启动大规模模型训练!”
“我们要将‘SNN-plasticity V2.0’模型的规模,扩展到数万亿级别!我们要用人类文明所有的知识,去哺育这个新生的‘孩子’!”
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