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那封充满暴怒与威胁的回信,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他此刻困守孤城、穷途末路的焦躁与绝望。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们,在最初的愤慨之后,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释然和“大局已定”的冷静。鹬蚌相争,鹬已精疲力尽,蚌也伤痕累累,渔夫收网的时机,正在一步步逼近。
然而,越是临近关键时刻,越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缜密的谋划。吕布的覆灭看似不可避免,但随之而来的,将是与更强大的敌人——曹操的正面碰撞。如何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巨变中,最大限度地保全和发展自身实力,成为刘备集团面临的最紧迫课题。
这一日,刘备正在州牧府中与关羽、赵云、孙乾等人商议如何进一步加强战备、巩固防务,门吏来报:徐州名士、广陵太守陈珪(陈登之父)携子陈登,自广陵远道而来,求见州牧。
刘备闻报,又惊又喜。陈珪乃是徐州士林泰斗,德高望重,其家族在徐州根深蒂固,影响力巨大。其子陈登(陈元龙)更是智谋超群,早已暗中投效自己,并冒险送出陶谦遗书,立下大功。如今这父子二人联袂而来,必有要事相商!他立刻亲自出迎。
府门外,只见陈珪年近六旬,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气度雍容;陈登侍立一旁,英气勃勃。见到刘备亲自出迎,陈珪父子连忙躬身施礼:“山野老朽(末学后进),拜见州牧大人!”
刘备疾步上前,双手扶起陈珪,恳切道:“汉瑜公(陈珪字)乃徐州柱石,元龙兄更是备之股肱,何必多礼!快请入内叙话!”
宾主入内,分宾主落座。寒暄几句后,陈珪抚须道:“老夫听闻使君已奉陶公遗命,领徐州牧事,此乃徐州之幸,万民之福也!特与犬子前来拜贺,并有些许浅见,欲献于使君,以供参详。”
刘备拱手道:“汉瑜公言重了!备才疏学浅,骤担重任,正需长者指点迷津。公有何教,备洗耳恭听!”
陈珪神色转为凝重,缓缓道:“如今徐州局势,可谓危如累卵。吕布困守郯城,覆亡在即;曹操虎视眈眈,志在必得。使君虽得大义名分,然根基尚浅,强敌环伺。当此之时,一步行差踏错,则万劫不复矣。”
刘备深以为然:“汉瑜公明鉴!备日夜忧思,正为此事。不知公有何良策,可稳当前之局?”
陈珪与陈登对视一眼,陈登会意,接口道:“主公,家父与登反复思量,以为当前要务,不在急进,而在‘求稳’!需行‘稳中求进’之策,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哦?何为‘稳中求进’?愿闻其详!”刘备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陈登侃侃而谈:“所谓‘稳’,其一,乃‘名分’之稳。主公虽得陶公遗命,然朝廷(指许昌的汉献帝朝廷,实为曹操控制)未予正式册封。当遣能言善辩之士,携重礼往许都,觐见天子,表奏主公继任徐州牧之事。纵使曹操阻挠,亦需做出姿态,以示尊奉朝廷,占据道义制高点。此乃‘明修栈道’。”
刘备点头:“元龙所言极是,名正方能言顺。此事可交由公佑(孙乾)去办。”
陈登继续道:“其二,乃‘根基’之稳。主公现据小沛,虽扼要冲,然非长久之计。当趁曹吕鏖战,无暇他顾之际,迅速向东南、东北方向拓展实际控制区。广陵郡(陈珪曾任太守,影响力大)、东海郡北部、下邳郡部分地区,皆可遣干员抚慰,派兵驻守,连点成片,深根固本。同时,内修政理,劝课农桑,积蓄粮草,收揽流亡。根基深厚,方能经风浪。”
关羽抚须道:“元龙此议甚善。扩地、积粮、练兵,乃根本。”
“其三,”陈登压低声音,“乃‘人心’之稳。徐州士民,苦吕布久矣,亦惧曹操之暴。主公当广布仁德,显仁政于已控之地,同时,密遣细作,散播谣言于吕布治下及曹军之中,言曹操破城后必将屠城掠地,而主公则必保境安民。如此,可收吕布溃兵之心,可沮曹军士卒之气,可固徐州百姓之望。此消彼长,其势自成。”
赵云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攻心为上,元龙兄深谙兵法精髓。”
“然,”陈登话锋一转,“仅有‘稳’不足成事,还需‘进’!所谓‘进’,非指立刻与曹操决战,而是‘待机而进’。”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刘备,“主公需密切关注郯城战局。待城破之时,吕布或有残部溃逃,尤其是其麾下张辽、高顺等将,皆万人敌,若能为我所用,则我军实力大增!届时,主公可迅速出兵,以‘接纳义士、安抚百姓’为名,抢占郯城周边要地,收编溃兵,与曹操形成对峙之势。曹操虽强,然其久战疲惫,又需消化新得之地,未必敢立刻与我军开战。此乃‘暗度陈仓’,抢抓战机!”
陈珪此时补充道:“此外,还需‘广结外援’。北可遣使结好袁谭(牵制曹操北线),南可密联袁术(虽非善类,然可令其掣肘曹操),甚至江东孙策,亦可遣使通好,以为奥援,使曹操不敢全力图我。”
这一番“稳中求进”的方略,从正名、固本、攻心、待机、结援五个方面,为刘备勾勒出了一条清晰而稳妥的发展道路,既避免了在实力不济时与曹操硬碰硬,又为将来争夺徐州乃至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谓老谋深算,思虑周详。
刘备听完,心中豁然开朗,激动得站起身来,对着陈珪父子深深一揖:“汉瑜公、元龙兄一席话,如拨云见日!此乃安徐定霸之良策也!备得公父子,如鱼得水!一切便依此计行事!”
他当即下令:派孙乾携厚礼往许都活动;令关羽、张飞、赵云等将加紧向周边区域拓展,巩固地盘;命简雍等文官全力安抚地方,发展生产;广布细作,展开心理攻势;同时,多派哨探,紧盯郯城动向,准备抢收战果。
陈珪父子见刘备从谏如流,心中大慰,决定留在小沛,辅助刘备。陈珪以其名望坐镇安抚士林,陈登则以其智谋参赞军机。
有了陈珪父子这番“稳计”的指引,刘备集团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稳健。他们像最耐心的猎人,一边巩固着自己的阵地,一边紧紧盯着郯城方向那场即将落幕的生死搏杀,等待着发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风暴眼中心的小沛,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奇特平静。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平静之下,正涌动着决定未来命运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