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探索小队历经艰辛,终于从能量乱流肆虐的地下管网区域带回珍贵的核心能量样本和数据时,据点的“不稳定因素”——博士,早已在他的实验室内摩拳擦掌、望眼欲穿。对于博士而言,这种未知的能量现象,其诱惑力远超世间一切珍宝,当然,也伴随着远超常规的风险——通常以爆炸的形式呈现。
以往,博士接手任何带有“未知”、“高能量”、“异界”标签的物品或数据后,据点成员都会默契地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加固实验室隔音(兼放爆)墙,清空相邻房间,并准备好灭火器和青囊的特效治疗药剂。爆炸声,几乎是博士研究的标配背景音。
然而,这一次,情况似乎有所不同。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实验室方向异常安静。没有熟悉的震动,没有刺眼的闪光,也没有呛人的烟雾从通风口飘出。只有键盘协助架设的能量监测仪显示,实验室内的能量波动虽然剧烈,但始终被约束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稳定场中,呈现出一种受控的、规律性的振荡。
这种反常的宁静,反而让据点里的其他人感到一丝不安。
周宁忍不住凑到实验室厚重的合金门外,侧耳倾听:“不对劲,太安静了……老头该不会是……把自己给分解了吧?”
余辉看着监控屏幕上稳定的数据流,若有所思:“能量场约束得很完美。或许……博士这次真的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键盘挠着头:“我检查了十三遍他给我的稳定场算法,理论上……确实没问题。但这不符合博士的人设啊!”
夜莺猜测:“会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憋个大的?”
连小呜都时不时跑到实验室门口,用鼻子嗅嗅,意识里传递出困惑的情绪:(翻译:没有焦糊味,也没有那种要炸裂的预感,奇怪。)
就在这种弥漫着疑虑和一丝期待的气氛中,一周后的清晨,实验室的合金大门终于伴随着一声平稳的泄压声,缓缓开启。
博士走了出来。他依旧顶着一头乱发,眼窝深陷,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闪烁着纯粹的、近乎狂喜的智慧光芒。更重要的是,他全身完好无损,白大褂虽然皱巴巴,却没有任何烧焦或破损的痕迹。他手里拿着一个数据板,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庄严的表情。
全体成员(除了在外执勤的鹰眼)都不由自主地围拢过去,屏息凝神。
博士环视众人,清了清沙哑的嗓子,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颤抖的激动语气宣布:“同志们……我们,成功了!”
他挥舞着数据板:“能量样本的初步解析完成!稳定场运行无故障!所有数据采集达标!没有爆炸!没有泄漏!没有意外!一次完美的、符合所有安全规范和研究预期的实验过程!”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然后——
“哇哦!!!”
“老天爷!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博士!你终于进化了!”
“值得庆祝!必须庆祝!”
据点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键盘激动地差点把终端扔上天,夜莺兴奋地抱住了旁边的磐石(后者憨厚地笑着),青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千面都鼓起了掌。
周宁用力拍着博士的肩膀(拍得博士一阵龇牙咧嘴):“可以啊老头!终于干了一回人事!没把家给点了!”
余辉虽然没说话,但也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认可。他甚至主动开口:“研究成果是?”
博士立刻挺直了腰板,如同展示瑰宝般点开数据板:“重大发现!这种能量乱流并非自然产生,其核心编码规则指向了……人工造物的特征!极有可能,是某个失落文明的能源系统残骸,或者……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仪器’在运作!”
这个消息让众人再次震惊。这意味着,他们之前面对的,可能不是简单的自然异变或怪物巢穴,而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未知科技的遗迹!
为了庆祝这历史性的、零事故的研究突破,团队当晚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庆功宴。青囊拿出了珍藏的食材,周宁难得地主动帮忙(虽然主要是添乱),连余辉都贡献出了他私藏的好茶叶。
宴会上,博士成了绝对的主角,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他虽然依旧喋喋不休地讲解着他的发现,但这一次,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
周宁举起饮料杯,大声道:“来!为我们博士终于没炸……不是,是为我们博士的重大发现,干杯!”
众人哄笑着举杯呼应。
博士的研究终于没炸,这不仅是博士个人的突破,更是整个团队运气和实力的象征。它预示着,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中,他们或许正从一个被动的“处理者”,逐步向主动的“解密者”和“发掘者”转变。而这,无疑为未来的冒险,开启了全新的一章。当然,所有人都明白,这次没炸,不代表下次也不会炸……享受当下这难得的、没有爆炸声的宁静与喜悦,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