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那场触及灵魂的交谈之后,某种无形的隔阂似乎被打破了,又似乎筑起了更高、更冷的墙。纪昕云不再刻意保持那种“偶然”出现的距离,夏明朗也不再回避她的到来。一种微妙而矛盾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滋生——他们心照不宣地珍惜着这风暴来临前最后的宁静,如同在悬崖边缘偷取着短暂盛开的幽兰芬芳。
白日里,夏明朗大多时间仍在院中静养,或是于室内运转纪昕云所授的温养秘法。那套源自皇室秘藏的“蕴神诀”确实玄妙,不同于一般修炼法门强调吸纳天地灵气壮大己身,它更侧重于安抚、凝聚、滋养受损的神魂本源,如同用最细腻的丝线,小心翼翼地缝合着那些布满裂痕的魂魄碎片。
运转此法时,神魂深处那无时无刻不在的抽痛会稍稍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润的、如同浸泡在暖泉中的舒适感。只是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且不能受到丝毫打扰。每当此时,小院内外总会显得格外安静,赵铁山会抱着刀守在院门口,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经过的路人。而不远处的街角或是对面的屋顶,偶尔会有一道素白的身影悄然伫立片刻,如同无形的护法,确保这片方寸之地的绝对安宁。
几次之后,夏明朗在一次纪昕云例行前来“探查”他恢复情况时,主动提起了“蕴神诀”。
“纪姑娘所授秘法,于我伤势大有裨益。”他语气诚恳,带着显而易见的感激,“此恩,夏某铭记。”
纪昕云正站在窗边,检查着窗台上那盆半枯的沙漠刺葵,闻言动作未停,只是淡淡道:“举手之劳。此术于皇室秘库中亦属偏门,对根基本源之伤或有奇效,你能适用便好。”她没有说为了誊抄并简化这套秘法,使其更适合夏明朗当前状态且不暴露皇室核心机密,她耗费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推演了多少次可能的风险。
夏明朗看着她清冷的侧影,心中明了这绝非“举手之劳”那般简单。他沉默片刻,忽然道:“阵法之道,虽源于传承,亦重推演变化。若姑娘不弃,或许可探讨一二,于兵势布阵,或有些许启发。”
这是他主动的、谨慎的回馈。他不可能将《无字阵典》的核心奥秘相授,那不仅是扫地人的根基,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但他可以将一些基础的、经过他消化吸收后、适用于沙场争战的阵理变化,与她分享。
纪昕云倏然转头,眸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思。她深知夏明朗阵道造诣的可怕,那是足以改变一场战役格局的力量。他愿意与她探讨,哪怕只是边缘的、不涉及核心的部分,其价值也无可估量。这不仅是回报,更是一种信任的延伸。
“好。”她没有矫情推辞,干脆利落地应下。
于是,在这忘忧城偏僻小院的斗室之内,或是那棵老胡杨树的荫蔽之下,时常会出现这样奇特的景象:一个是被朝廷通缉的“阵中杀神”,一个是王朝正统的昭武校尉,两人相对而坐,中间或许摊开一张简陋的边城地图,或许只是以石子、茶水在石桌上勾勒。
夏明朗会讲解一些基础的阵势原理,如何利用山川地势引导敌军,如何通过小队配合模拟简单的困阵、幻阵效果,如何在兵力劣势时通过阵型变化争取局部优势。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往往能直指兵法中一些晦涩难通之处的要害。
纪昕云听得极为专注,她不时会提出疑问,或是结合自己过往的战例进行印证。她的悟性极高,常常能举一反三,甚至能提出一些连夏明朗都未曾想过的、将阵理与现有兵法融合的新思路。
“……如此说来,若在此处预设疑兵,辅以你所说的‘扰神’阵纹,虽不能真正伤敌,却可极大延缓其判断,为我主力合围创造时机?”纪昕云指尖点在地图上一处隘口,眼神发亮。
“不错。”夏明朗颔首,“阵之道,存乎一心。未必需要惊天动地的能量,有时细微的引导与干扰,便能撬动全局。关键在于,对‘势’的把握与运用。”
他们讨论的,是技艺,是谋略,却又不仅仅是技艺与谋略。在那黑白分明的棋局之后,在这推演杀伐的沙盘之上,两人的思想在另一个层面激烈碰撞,又奇妙地交融。他看到了她超越寻常将领的敏锐与大局观,她则窥见了他那“阵中杀神”名号之下,对战争艺术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这种交流,无关立场,只关风月……不,只关对彼此才华与见识的欣赏与探求。
偶尔,在讨论间隙,也会有片刻的沉默。那时,阳光会透过窗棂,在两人之间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漂浮着微尘,药香与纪昕云身上那若有若无的冷冽清香混合在一起。
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停下话语,一个望向窗外喧嚣的市井,一个低头看着桌上未干的茶渍划出的阵图轮廓。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祥和会悄然弥漫,冲淡了讨论兵法时的杀伐之气,也暂时掩盖了现实的重压。
仿佛他们只是一对志趣相投的友人,在这边城一隅,探讨着共同的爱好。
然而,无论是夏明朗运转“蕴神诀”时眉心偶尔闪过的痛苦之色,还是纪昕云在听到远处马蹄声时瞬间锐利起来的眼神,都在无声地提醒着他们,这平静是何等的脆弱。
这是一段偷来的时光。矛盾,却真实。
甜蜜,因了这难得的理解、信任与毫无保留的交流(在彼此允许的范围内)。每一次思想的共鸣,每一次默契的对视,都像是在对方孤独而坚硬的灵魂外壳上,轻轻叩开了一丝缝隙,让温暖的光照了进去。
烙印,也因此而愈发深刻。
他知道,她传授的秘法,是希望他活下去。
她知道,他分享的阵理,是认可她的能力,或许……也带着一丝不愿在未来的战场上,与她差距过大的微妙心理。
他们都清醒地知道分别已在倒计时,都知道下一次相见或许就是你死我活的战场。正因如此,这短暂的、摒弃了立场对立的相守,才显得格外珍贵,如同灰暗命运中一道短暂却绚烂的极光,明知转瞬即逝,却足以照亮余生所有寂寥的夜晚。
这份记忆,矛盾而甜蜜,注定将成为两人心中最沉重,也最轻盈的烙印。它无法改变即将到来的风暴,却足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刀光剑影中,在每一个午夜梦回时,清晰地记起,在这座混乱的忘忧城,曾有人,如此真切地理解过彼此灵魂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