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侧殿,如今已正式改为内阁值房。烛火下,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沙盘和图纸旁,上面标注着大唐各道州郡以及三条正在延伸的水泥官道脉络。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李世民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眉头紧锁,打破了沉默:“这几日,朕与诸位反复核算,国库因商税渐丰,钱粮总算不再如之前那般捉襟见肘。摊丁入亩、推广新粮、兴修水利、开设互市,这些强国之策,方向皆已明确。”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躁:“然则,这政令推行之效率,依旧迟缓得令人心焦!各地官员办事,层层转圜,公文往来,动辄旬月!朕这心里,如同压着一块大石!”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大唐疆域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几条主要的官道线上:“便说这修路!李靖和程咬金在前方督工,六十万民夫已然征调,材料也在陆续运抵。可各州县征发民夫是否公允?沿途补给是否充足?工程进度究竟如何?有无遇到难处?朕想知道这些具体情形,如同之前秦族在时,每日皆有详报呈递,朕能对全局了如指掌!”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位重臣,声音提高了几分:“可现在呢?奏疏是少了,清净是清净了,可朕却如同成了聋子、瞎子!偌大一个帝国,万千黎民,各地情状,朕竟要等到事态严重,或是下面层层报喜不报忧之后,才能知晓一二!这岂是治国之道?!”
房玄龄放下手中的笔,面色凝重地接口:“陛下所忧,正是臣等日夜思虑之症结。内阁初立,票拟批红之制,虽较以往各部司各自为政、公文旅行有所改善,然……终究是换汤不换药。流程依旧繁琐,官员思维僵化,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规避责任、遵循旧例,而非如何最快、最好地解决问题。”
杜如晦叹了口气,补充道:“陛下,非是臣等不尽心。实是积弊已深。以往,秦族红棍行事,只问结果,不循常理,其效率自然惊人。
而朝廷官员,受律法、规章、人情、关系诸多掣肘,每行一步,皆需权衡再三。譬如征发民夫,秦族或可强行摊派,限期完成。而朝廷则需考虑均平,防止胥吏借此盘剥,还要核算工钱、口粮,安排住宿、医药……桩桩件件,皆需文书往来,核验批复。此非一日之寒哪。”
长孙无忌也苦着脸道:“陛下,克明(杜如晦)所言极是。更兼如今朝廷清洗之后,大量新任官员上任,虽充满干劲,却经验不足,许多事情需上官指点,这也拖慢了进度
。臣执掌吏部,近日考核,深感能吏干吏之稀缺。效率之事,欲速则不达啊。”
“欲速则不达?”李世民重复了一句,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那秦族为何就能‘达’?而且达得如此之快?难道这煌煌大唐,离了秦族的那些红棍,就真的运转不灵了吗?
朕要的不是达到秦族那般恐怖的效率,朕只求别差得太远!别让朕感觉这朝廷像个垂暮老人,步履蹒跚!”
他走回座位,重重坐下,眼神锐利地看着三人:“内阁是建立了,可若内阁只是另一个效率低下的中书省、门下省,那设立它又有何用?
诸位,朕知道难处,但正因其难,才需我等戮力同心,想出解决之道!难道就任由这般拖延下去,眼睁睁看着开拓西域、北定草原、乃至图中原以外那片广袤天地的良机,因为内部效率低下而白白错失吗?”
房玄龄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息怒。臣以为,欲提效率,需从根子上着手。其一,在于‘简政’。需重新审视各项律令规章,剔除繁文缛节,明确权责,限定各类事务办结之时限。
此事,可由臣与克明牵头,会同刑部、吏部,尽快拿出一个章程。”
杜如晦点头赞同:“玄龄兄所言甚是。其二,在于‘放权’。许多事务,不必事事奏报长安。可赋予道、州一级主官更大权限,令其在一定范围内相机决断,事后报备即可。如此,可减少公文往来,提高地方应对能力。
当然,需配以严密监察,防止滥用职权。”
长孙无忌也思索着道:“其三,或可借鉴秦族之法,设立……‘特事特办’之通道。
对于修路、赈灾、军情等紧要事务,可指定专人负责,赋予其临机专断之权,所需钱粮物资,由朝廷专项调拨,绕过常规流程。只是此人选,需极为慎重。”
李世民听着三人的建议,脸色稍霁,但依旧凝重:“诸卿所议,皆切中要害。简政、放权、特事特办……这些都是良方。但药方开了,如何让这具沉疴已久的躯体服下并起效,才是关键。”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秦族之高效,其核心或许并非仅仅在于方法,更在于其‘人’。那些人,思维活跃,不惧权威,敢于打破常规,一切以达成目标为导向。而我朝廷官员,饱读诗书,却往往为经典所缚,为规矩所困,缺乏那股子……闯劲和担当。”
房玄龄深以为然:“陛下圣明,一针见血。教化官员,转变其观念,恐非一朝一夕之功。或许……可在新科举选拔出的进士中,择其锐意进取者,委以实务,使其在实践中成长,逐步影响旧有风气。”
杜如晦道:“同时,需加强考成。对办事拖拉、推诿塞责者,严惩不贷;对勇于任事、效率卓着者,破格提拔。树立榜样,明确导向。”
长孙无忌补充:“信息传递亦是大碍。如今驿站系统,传递普通公文尚可,若遇紧急军情民变,则速度太慢。或可仿效秦族,建立一套更快捷的……情报传递体系?”
李世民缓缓点头,将几人的建议在心中梳理了一遍:“简政放权,树立新规;选拔干才,破格使用;严明考成,奖优罚劣;改善驿传,畅通信息……好!便依此方向,尽快拟定详细方案!”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内阁首要之责,便是将这提升效率之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朕给你们十日时间,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提升行政效率新则》初稿!朕要看到改变,哪怕只是细微的改变!”
“如今国力渐复,正是大展宏图之时,绝不能被这效率拖了后腿!朕要的,是一个能跟上朕开拓步伐的大唐朝廷,而非一个拖后腿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