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合作者的最后通牒,像一块石头压在余晚星心头。但她很清楚,眼下最要紧的不是纠结是否赴约,而是让新加入的李嫂和王哥快速融入团队、熟悉工作流程。小吃铺客流正旺,若因新帮工不熟悉业务导致出餐延误或服务疏漏,反而会影响运营稳定。为此,她当即启动“老带新”培训机制,让老员工手把手带教新成员,确保两人能尽快独立上岗。
培训正式开始前,余晚星先给大家明确了分工:牛婶带教李嫂,负责食材处理与粥品熬制;阿强带教王哥,负责打包服务与外场清洁。她特意强调:“老员工要耐心教,把自己的经验都传授给新伙伴;新伙伴要用心学,不懂就问,尽快跟上节奏。咱们是一个团队,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牛婶对李嫂的带教,从最基础的食材验收和处理开始。每天早上食材送达后,牛婶都会带着李嫂一起验收蔬菜,一边挑选一边讲解:“李嫂,你看这青菜,要选叶片翠绿、没有发黄的;还有这荠菜,根部的泥土要清理干净,焯水时要掌握好时间,不然就会失去清香。”验收结束后,牛婶又教李嫂如何切配馅料:“切猪肉时,要顺着纹理切,这样肉质才嫩;剁蔬菜时,要先切成小段,再慢慢剁细,不要着急,不然容易溅得到处都是。”
李嫂学得十分认真,一边听一边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及时提问。有一次,她在剁荠菜时,不小心把手指切到了一点,牛婶赶紧找来草药帮她包扎,还安慰道:“没事,刚开始学都这样,以后小心点就好了。”李嫂感动地说:“牛婶,谢谢你!我以后一定会更仔细的。”在牛婶的耐心带教下,李嫂仅用三天就熟练掌握了蔬菜清洗、肉类切配等食材处理技能。
接下来,牛婶开始教李嫂熬制粥品。她从淘米、加水、火候控制等基础步骤讲起:“熬粥时,米和水的比例很关键,像荠菜粥,米和水的比例是1:8,这样熬出来的粥才浓稠;火候要先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熬,还要时不时搅拌一下,防止糊底。”李嫂按照牛婶的指导,一步步操作,第一次熬制的荠菜粥虽然不如牛婶熬的口感细腻,但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经过几天的练习,李嫂熬制的粥品越来越地道,完全能独立承担粥品熬制的工作。
另一边,阿强对王哥的带教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阿强先带着王哥熟悉打包区的物料摆放:“王哥,你看这些打包盒、油纸、麻绳,都要按份数整理好,放在顺手的地方,这样打包时才方便。”接着,他又教王哥打包的技巧:“打包时,要先把小吃放在油纸中间,然后快速包裹严实,用麻绳系好,动作要快,但也要保证封装牢固,不能让小吃掉出来。”
王哥虽然话不多,但学习十分刻苦。他把阿强教的每一个步骤都记在心里,还在休息时反复练习打包动作。有一次,高峰时段订单较多,王哥按照阿强教的方法,快速打包,虽然速度比阿强慢了一点,但每一份都封装得十分整齐。阿强笑着说:“王哥,你学得真快!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我了。”
除了打包,阿强还教王哥如何进行外场清洁。他带着王哥熟悉清洁工具的摆放位置,讲解清洁的重点区域:“桌子、椅子要擦拭干净,地面要扫得没有杂物,尤其是顾客掉落的饭粒,一定要清理干净,不然容易招虫子。”王哥按照阿强的要求,认真地进行清洁,把外场打扫得一尘不染。
为了让李嫂和王哥更快融入团队,余晚星还特意在每天闭店后,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李嫂会分享自己在食材处理和粥品熬制中的体会,王哥则会讲述自己在打包和清洁工作中的收获。大家互相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团队氛围愈发融洽。
经过一周的“老带新”培训,李嫂和王哥都熟练掌握了各自岗位的工作技能,能够独立上岗。李嫂负责蔬菜预处理和粥品熬制,减轻了牛婶和刘嫂的工作压力;王哥协助阿强打包并负责外场清洁,让阿强能更专注地应对高峰时段的打包需求。
看着新成员快速融入团队,余晚星心里很是欣慰。她知道,“老带新”的培训机制不仅让新帮工尽快适应了工作,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但她也清楚,那个神秘合作者的邀约始终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她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可就在这时,许亮突然跑进来对余晚星说:“娘,外面来了个穿着体面的叔叔,说他就是给你送纸条的人,现在就在店门口,想和你谈谈合作的事。”余晚星心里一惊,没想到神秘合作者竟然主动找上门来,她深吸一口气,不知道接下来等待她的,会是怎样的合作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