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林冒烟的第一论“产业化”,让调研组看到了福娃模式的骨架。
那么,第二论“标准化”,则让他们摸到了这副骨架上,每一寸结实跳动的肌肉。
而接下来的第三论,将彻底揭示这个庞然大物的灵魂,和它望向天空的高度。
会议室里,掌声经久不息。
专家们看向林冒烟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那不再是看一个聪明的孩子,而是像一群跋涉多年的旅人,终于看到了远方的灯塔。那里混杂着敬畏、叹服,和一丝几乎压抑不住的狂热。
“小冒烟同志!你说的那个产品身份证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了不得!太了不得了!”一位主管质量监督的专家,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这套东西要是能在全国食品行业铺开,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就能真正吃上一口放心饭了啊!”
“是啊!这套标准化作业规程,就是教科书!可以直接拿去当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蓝本!”
李援朝抬了抬手,压下渐渐沸腾的讨论声。
他看着林冒烟,身体下意识地微微前倾,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里,竟带上了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学生向老师请教般的恳切。
“小冒烟,你的前两论,为我们所有人,都撕开了一个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口子。”
“我们现在,非常期待你的第三论。”
林冒烟拿起水杯喝了一口,小脸上因激动而泛起的红晕还未褪去。她再次走到讲台前,小小的身子站得笔直。
“各位爷爷,各位伯伯,我的第三论,只有两个字——”
她顿了顿,声音清脆。
“品牌化。”
大屏幕上,跳出了两个圆润可爱的美术字。
【福娃】
“我们福娃认为,农业的竞争,有三个阶段。”
“最初级,是拼价格。谁便宜,谁就能卖掉。这是最原始的血战。”
“中级,是拼品质。谁的东西好,谁就更受欢迎。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
“但到最后,农业拼的到底是什么?”
她清澈的目光扫过全场。
“是品牌。”
“品牌是什么?不是一个商标,不是一个好听的名字。”
“品牌,是一种刻在心里的信任,是一种下意识的选择。”
“当一个大妈走进超市,面对十几种豆奶,她会毫不犹豫地拿起她最信得过的那一个。那个时候,贵几毛钱,她根本不在乎。”
“如何把‘福娃’这两个字,刻进全国人民的心里?这就是我的第三论,品牌化,要解决的问题。”
林冒探出小手,按下了遥控器。
“我们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认知。”
屏幕上,出现了央视那段熟悉的广告。金色的麦田,温馨的小院,喝着豆奶的孩子。
“我们为什么要花八百万,去央视打广告?”
“很多人不懂,觉得我们是疯了,是烧钱赚吆喝。”
“但他们不知道,这八百万,不是为了立刻多卖几箱豆奶。而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全中国的人,都认识我们,记住我们。”
“我们用一根无形的线,通过全国最权威的平台,把福娃和‘家’、‘爱’、‘健康’这些最能触动人心的情感,死死地绑在一起。”
“以后,人们看到福娃,就会想到温暖的家,和美好的生活。”
“这就是品牌认知。”
“第二步:建立信任。”
屏幕切换,变成了福娃华京旗舰店那张让全城疯狂的、标着“0.68元\/斤”的特价牌。
“光认识还不够,我们得让人家信你。”
“怎么信?”
“就把最好的东西,用最实在的价格,砸到他们面前!让他们亲手摸到,亲口吃到!”
“我们用飞机运菜,卖出比烂白菜还便宜的价钱。从账面上看,卖一斤亏一斤。”
“但我们亏了吗?不,我们赚翻了。我们赚到了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消费者的信任!”
“我们用这种方式,在他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公式:福娃=好东西+真实惠。”
“这笔无形资产,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第三步:建立价值观。”
屏幕上,出现了一行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文字。
【福娃慈善基金会】
林冒烟的声音,在这一刻变得格外郑重。
“一个企业,如果只为了挣钱,那它永远也成不了伟大的企业。”
“它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们福娃是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干起来的。我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贫困的角落,和多少需要帮助的人。”
“所以,我们成立福娃慈善基金会。”
“我们计划,将福娃每年净利润的百分之八,投进去。专门用来资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援建希望小学。”
“我们福娃的口号,是给孩子最好的。”
“我们不仅要给城里的孩子,最好的豆奶和猪肉。”
“我们更要给那些山里的孩子,一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们希望,当人们提到福娃,想到的不仅仅是好吃、健康。”
“更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向善的温暖。”
“当一个顾客,买走一箱福娃豆奶时,他会知道,他花的钱里,有一部分会变成山区孩子桌上的一本新书。”
“这个时候,他买的就不再是一件商品。”
“他是在参与一项值得骄傲的事业。”
“这种基于价值观认同的忠诚,才是我们福娃,最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林冒烟讲完了。
她的胸膛,因激动而剧烈起伏着。
而整个会议室,早已是一片死寂。连投影仪风扇那微弱的嗡嗡声,都仿佛被这片沉重而炽热的寂静所吞没。
李援朝,和在场的所有专家、领导,全都僵直地坐在那里。
有的人笔尖悬在笔记本上,忘了落下;有的人下意识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更多的人,只是张着嘴,忘了呼吸。
产业化,解决了做大的问题。
标准化,解决了做强的问题。
而品牌化,则解决了如何做久,如何成为一个伟大企业的问题。
这三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根本不是什么商业理论,而是一套……一套无懈可击的生存哲学和发展信仰!
李援朝看着讲台上那个因激动而小脸通红的女孩。
他缓缓低下头,看着自己那双起草了半辈子文件、写了无数报告的手。
这一刻,竟觉得如此苍白,如此空洞。
他原以为,自己是来调研一个成功的企业。
没想到,自己却是在接受一场关于未来、格局与思想的……审判。
他终于明白了。
福娃的成功,根本不是什么奇迹。
因为,掌舵这艘巨轮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孩子。
她是一个,披着孩子外衣,拥有着神明般视野的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