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房间内,气氛凝重。
桌子上摊开着新旧不一的地图,凌笑笑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亮着,显示着拍摄自地方志的模糊影印资料和她自己记录的、字迹略显潦草的对话要点。
“综合来看,”陈玺用手指敲击着地图上西洞庭湖那片广阔的芦苇沼泽区,“我们现在可以拼凑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传说了。南宋末年,元军南下,一支自称护陵军的特殊部队,携带重要辎重,逆沅水而上,最终进入了这片被称为蛟龙荡的复杂水域,并在此失去了踪迹。”
苏岚接着他的话,指向地方志上那寥寥数语的记载:“官方记录语焉不详,只以不知所踪概括。但民间传说却补充了细节——他们并非简单地消失,而是利用这片芦苇荡的天险,修建了隐蔽的水寨作为据点。”
“水寨……”凌笑笑眼睛发亮,重复着从老渔民那里听来的词,“那些老人家说,发大水时偶尔能看到烂木桩,还说以前能从那边水道里捞出些老物件,比如金老板弄到的那种铜符。这说明水下肯定有东西!”
吴山岳抱着手臂,目光沉静地分析道:“从军事角度讲,洞庭湖水域辽阔,芦苇荡遮天蔽日,水道错综复杂且极易变迁,确实是建立隐蔽据点、打游击战的理想场所。进可沿水路出击骚扰元军补给线,退可深藏迷宫之中。历史上杨幺起义军就曾在此经营多年,官军剿灭极为困难。南宋末年残部效仿此法,完全可能。”
“但是,”陈玺话锋一转,眉头微蹙,“如果仅仅是建立一个水寨,虽然隐蔽,但长期来看,被困在湖区一隅,补给、兵源都是问题,并非长久之计。元军势大,最终围困之下,覆灭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与护陵军肩负的特殊使命似乎不符。”
房间里沉默了一下。金万两挠了挠头:“那他们还能咋办?钻到地底下去?”
他这句无心之语,却像一道闪电划过陈玺的脑海。他猛地抬起头:“或许……不是钻到地底,而是通过地底!”
他迅速翻找着凌笑笑记录的要点,手指点在其中一行:“笑笑,这位脸上有疤的老伯是不是还说了句——寨中可能有通往更深山区的密道?”
凌笑笑仔细回想了一下,点头道:“对!他是这么随口提了一句,说老辈子传下来的话,讲那水寨修得巧妙,里头有暗道,能通到山里头去,但具体通到哪座山,没人说得清,位置也早就没人知道了。我当时光顾着问蛟龙荡的事,这句没太深究。”
“这就对了!”陈玺眼中闪烁着豁然开朗的光芒,“如果传说属实,那么这支护陵军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建立一个水寨那么简单!他们很可能是在执行一项终极任务——护送某样极其重要的东西(很可能与我们手中的磁石碎片、星图、铜印有关),前往一个更安全、更隐蔽的最终地点!水寨可能只是一个中转站或者掩护!而那条通往深山的密道,才是他们真正的撤离路线和目的地入口!”
这个推断将整个传说的格局瞬间提升。水寨并非终点,而是一个跳板。
苏岚立刻表示赞同:“嗯,是个合理的说法!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会携带大量辎重进入湖区,也解释了为何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可能通过密道,全员转移到了湘赣边界的连绵群山之中,那里更容易隐藏,也更容易依托地形长期坚守,甚至可能存在着一个早已准备好的、与地脉相关的终极秘藏之地!”
“藏兵于山,隐气于渊……”陈玺再次念出航行笔记上的那句话,“渊指洞庭湖,是暂时的隐匿之所;山才是最终的目的地,是真正藏匿和守护秘密的地方!我们之前的理解可能稍微有些偏差,这句谶语或许描述的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逆流而上,借助水寨隐藏,最终通过密道进入深山!”
目标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具挑战性。他们不仅要找到那片湮没在芦苇和湖水中的水寨遗迹,还要在其中寻找一条可能存在的、通往未知深山的密道!
“可是……”金万两提出了现实问题,“就算这传说都是真的,都过了七八百年了,那水寨就算没完全烂光,也早该被淤泥埋了吧?那条密道还能在?就算在,入口恐怕也找不到了吧?”
吴山岳沉声道:“如果密道修建得足够坚固,或者利用了天然的地下溶洞系统,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关键在于找到水寨的核心区域。根据传说,龙嘴巴区域水深且有规整巨石,那里是最可能存在大型遗迹的地方。”
陈玺点点头:“没错。当前的首要目标,依然是先定位并进入蛟龙荡的龙嘴巴区域,找到水寨的核心遗迹。只有到了那里,才有可能发现关于密道的线索。至于密道是否还能通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看向吴山岳:“吴大哥,船只和相关装备准备得如何了?”
吴山岳回答:“已经联系好了,一条旧的铁皮机动渔船,吃水浅,马力勉强够用,看起来足够普通,不会引人注意。机械罗盘、防水强光手电、绳索、简易潜水装备都已备齐。另外,我还弄到了一台民用级的无人机,或许能在我们进入芦苇荡之前,先从高空侦察一下大致的水道和芦苇分布情况,节省时间,避免闯入死路。”
“无人机?好东西!”凌笑笑赞道,“不过得小心,老人家说那片地方GpS容易失灵。”
“明白,会谨慎使用,主要依靠目视操作和地形识别。”吴山岳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