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广平郡与云梦郡交界的官道上,却是一片凄惶景象。拖家带口的流民如同迁徙的蚁群,缓慢地向东移动。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绝望与茫然。
娘,我饿......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扯着母亲的衣角,声音虚弱。
那妇人看着女儿干裂的嘴唇,眼中含泪,却只能轻声安慰:再忍忍,到了广平郡就好了......
这样的对话,在流民队伍中不绝于耳。
沈昭宁站在新搭建的赈济点高台上,望着眼前望不到尽头的人流,心口像是被什么揪紧了。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襦裙,发间只簪着一支简单的玉簪,却自有一股令人心安的气度。
王妃,负责赈济的官员上前禀报,今日又来了三千多人,粥棚已经不够用了。
再加十个粥棚。沈昭宁毫不犹豫地下令,传令下去,凡是到达的流民,先每人一碗稠粥,孩子和老人多加半个馍。
可是王妃,我们的存粮......
粮食的事我来想办法。沈昭宁打断他,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饿死一个人。
她走下高台,亲自来到粥棚前。正在排队领粥的流民们认出她,纷纷跪地叩拜。
王妃娘娘慈悲!
谢王妃救命之恩!
沈昭宁连忙扶起面前的一位老妪:老人家快请起。来到广平,就是回家了。
她接过粥勺,亲自为排队的流民盛粥。这个举动让在场的流民们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感激之声。
王妃,这怎么使得!随行官员急忙劝阻。
怎么使不得?沈昭宁手下不停,他们既然来了,就是我的子民,我为他们做些事,天经地义。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拓跋隽带着一队亲兵疾驰而来,显然是从军营直接赶来的。他今日穿着一身玄色常服,更显得身姿挺拔。
看到沈昭宁正在亲自施粥,他眉头微蹙,快步走到她身边。
怎么亲自做这些?他低声问,语气里带着心疼。
我想让他们知道,云梦郡的百姓也是我们的子民,我们要真的在乎他们。沈昭宁抬头看他,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
心里却想这是一个很好的作秀的机会,让云梦郡百姓切切实实的看到,王妃亲自关心他们这些百姓,百姓就会真心的感激他们。日后收复云梦郡的时候,百姓的安抚工作就会轻松的多。
拓跋隽凝视着她被热气熏得微红的脸颊,心中柔软成一团。他接过她手中的粥勺:我来。
这个举动让所有人都惊呆了。隽王亲自为流民施粥,这是何等震撼的场景。
流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就连维持秩序的士兵们都挺直了腰板,脸上满是自豪。
施粥告一段落后,沈昭宁将流民中的青壮年召集到一起。
我知道,你们都是勤劳的人,只是被天灾所迫。她的声音清晰而温和,现在我这里有一个机会,既能让你们养活家人,又能为抵御旱灾出力。
她指着远处正在开挖的水渠:愿意参加水利工程的,每日管三顿饭,另发三斤米作为工钱。愿意开荒种地的,每人可分得五亩荒地,头三年免赋税。
流民们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哪里是赈济,这分明是给了他们一条活路啊!
王妃说的可是真的?一个青年壮着胆子问。
自然是真的。拓跋隽上前一步,声音铿锵有力,本王在此宣布,凡我子民,必不使其饥寒交迫!
我愿意参加修渠!
我要开荒!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响应。很快,在官员的组织下,流民们有序地分流:青壮年前往工地,妇孺老弱被安置在临时搭建的营房里,有劳动能力的妇人则被组织起来缝制工装、编织草席。
拓跋隽和沈昭宁并肩走在工地上,看着刚刚还绝望无助的流民,此刻已经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劳动中,号子声此起彼伏。
你总是能给我惊喜。拓跋隽低声道,以工代赈,既解决了流民问题,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沈昭宁望着热火朝天的工地,轻声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施舍只会养出懒汉,给他们工作的机会,才能让他们真正有尊严地活下去。
她转头看向拓跋隽,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趁着这次机会,大力开荒种植,耕种面积加大,即使今年受到干旱的影响,收成不好,总得收成也会增多,而且以后都可以耕种。只要百姓有粮,能吃饱就是咱们最大的功劳。
拓跋隽心中震动。他从未想过,赈济流民还能有这般深意。他看着身旁这个女子,只觉得她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翻一页都有新的惊喜。
傍晚时分,夕阳给工地镀上一层金辉。拓跋隽和沈昭宁来到流民安置区巡视。
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他们看到了白天那个喊饿的小女孩。此刻她正捧着一个白面馍馍,吃得香甜。见到沈昭宁,她怯生生地递过馍馍:王妃娘娘吃......
沈昭宁蹲下身,温柔地摸摸她的头:你吃,我不饿。
小女孩的母亲跪地泣不成声:谢王爷、王妃救命之恩!若不是你们,我们娘俩早就饿死在路上了......
看着这一幕,拓跋隽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他自幼在草原长大,见惯了弱肉强食,直到遇见沈昭宁,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强大,不是武力的征服,而是让弱者也能有尊严地活下去。
离开安置区时,天色已晚。拓跋隽很自然地牵起沈昭宁的手,发现她的手掌因为白日里施粥、安抚流民,已经有些红肿。
疼吗?他轻声问。
沈昭宁摇摇头,反而握紧了他的手:比起他们受的苦,这点不算什么。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依偎在一起。远处,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新来的流民们正在官员的指挥下领取工具,每个人的脸上都重新燃起了希望。
等天下平定,拓跋隽望着远方,我要让东陵的每一个百姓,都不再受饥寒之苦。
沈昭宁靠在他肩上,轻声应道:好,我陪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