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远召开的短会效率极高,没有废话,直接部署任务。近期督导重点之一是经开区几家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要求一周内完成数据核查和现场抽查。
任务分派下来,沈清弦被安排协助马科长,负责核对三家重点企业的能耗报表。马科长丢给她一沓厚厚的表格和说明文件,语气平淡:“这是基础数据,你先熟悉一下,重点是看用电量、用水量和产值之间的匹配度。有疑问先记下来,别急着下结论。”
“好的,马科长。”沈清弦接过文件,回到自己的玻璃隔间。
她沉下心来,开始仔细翻阅那些枯燥的数字。报表做得非常规范,数据详实,乍一看毫无破绽。但沈清弦没有掉以轻心,她调动起“镜界”能力带来的高度专注和敏锐直觉,逐行比对,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
时间在数字的海洋里悄然流逝。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陆续离开,办公区渐渐安静下来。沈清弦没有走,她需要不受打扰地完成初步分析。
夜幕降临,窗外写字楼的灯光次第亮起。沈清弦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打开台灯,继续工作。当她将三家企业的用电量数据与区供电公司提供的同期电网数据(这是她通过内部系统申请调阅的)进行横向对比时,一个明显的差异浮现出来。
报表显示,A企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5%,但电网数据却显示其接入线路的用电量增幅接近30%。b企业和c企业也存在类似情况,报表数据均显着低于电网实测数据,误差普遍在20%以上!
这绝不是统计误差能解释的!要么是企业瞒报,要么是报表造假!而能耗数据直接关系到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和相关的政策补贴!
沈清弦的心跳加速,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触碰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她迅速将差异点记录下来,并标注出数据来源和对比依据。
就在她全神贯注之际,忽然感到斜后方似乎有微弱的反光一闪。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玻璃隔断外,办公区空无一人,光线昏暗。但靠近天花板角落的一个监控摄像头,原本是对着通道的,此刻镜头的位置似乎……微微偏转了一个角度,正对着她的工位方向?
是错觉吗?还是……
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她立刻保存文档,关闭电脑屏幕,假装整理东西。过了一会儿,再抬头看时,那个摄像头的角度似乎又恢复了正常。
沈清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这数据迷局背后,恐怕牵扯着不小的利益。而自己这个新人,刚来第一天就似乎引起了“特别关注”。她将记录着关键差异的笔记本小心收进包里带走,不敢在电脑里留下任何痕迹。
走出区政府大楼,夜风微凉。沈清弦回头望了一眼那灯火通明的八楼,感觉那每一个窗口后面,都仿佛隐藏着无数双眼睛。接下来的数据核查之路,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