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仲秋看完信,眼眶泛红,她知道,这是李梅在困境中依然坚守正义,给她送来的希望。
回到实验室,王大师正对着机器发愁。改良后的织布机试织时,总在第十五米处断线,换了三种纱线都没用。
林仲秋蹲下身,耳朵贴着机器听了半天,指着传动齿轮说:“这里的咬合有问题,转速快到第十五米时,齿轮会轻微打滑,导致张力骤变。”
“那怎么办?”周明急得直搓手。
林仲秋想了想,从工具箱里拿出块薄铜片:“把这个垫在齿轮间隙里,增加摩擦力试试。”
铜片垫好后,机器重新启动,织出的锦缎平整光滑,一口气织到三十米都没断线。王大师傅激动得直转圈:“成了!小花丫头,你真是咱们纺织界的福星!”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一个穿军大衣的男人走进来,胸前的徽章闪着光。
林仲秋认出他是上次去赵家村调查王桂芬的同志,姓郑。
“林仲秋同志,打扰了。”郑同志的表情有些严肃,“我们在调查李梅妹同志的铁矿床报告时,发现有些数据和实际勘察不符,怀疑有人篡改了原始记录。李梅同志说,你是她最信任的人,或许能提供些线索。”
林仲秋心里咯噔一下:“李同志现在在哪?”
“她被暂停职务,正在招待所接受调查。”郑同志叹了口气,“有人举报她为了评先进,虚报了铁矿储量,还说她和农具厂的李厂长有牵连……”
“不可能!”林仲秋猛地站起来,“李同志不是那种人!她去山区考察时,腿被蛇咬伤了还坚持工作,怎么可能虚报数据?”
“我们也希望是误会。”郑同志拿出个笔记本,“这是李梅妹同志的勘察笔记,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
林仲秋双手接过笔记本,指尖轻轻摩挲着封面。
翻开内页,那清秀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一笔一划记录着每天的勘察点滴。
然而,当翻到最后几页时,字迹突然变得潦草起来,仿佛书写者在和时间赛跑。
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记录铁矿储量的那页,心跳陡然加快——本该精确无误的“5.8亿吨”,此刻却赫然变成了“58亿吨”。
多出的那个零,就像一颗突兀的石子,硌得她心里生疼。
那墨迹,明显比周围的字深了许多,仿佛是后来强行添加上去的罪证。
“这个零有问题!”林仲秋指着那个数字,“李同志做事很仔细,不可能犯这种错。而且她的钢笔是特细尖的,这个零的笔迹却很粗,像是用另一支笔写的!”
王大师傅凑过来看了看:“没错,这墨水也不对。前面用的是纯蓝墨水,这个零是蓝黑墨水写的,两种墨水的氧化程度不一样。”
郑同志眼睛一亮:“我们马上拿去化验!如果能证明是伪造的,就能还李梅同志清白了。”
送走郑同志,林仲秋的心还在怦怦直跳。
她想起李梅在赵家村帮她找弟弟妹妹,帮大哥平反,想起她送的那件毛衣,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帮李梅洗清冤屈。
接下来的几天,林仲秋一边忙着机器改良,一边配合郑同志调查。
她想起李梅说过,勘察队里有个叫赵强的队员,总是借故拖延提交数据,还曾向李梅请教过如何修改记录表格。
周明也回忆起,李厂长被抓前,曾和赵强在招待所见过面。
线索渐渐清晰,郑同志很快找到了证据——赵强的宿舍里藏着一瓶蓝黑墨水,和笔记本上那个零的墨迹完全一致,他还交代了是受李厂长指使,篡改数据想让李梅妹身败名裂,报复她之前举报农具厂挪用公款。
真相大白那天,林仲秋正在调试机器,周明拿着报纸冲进实验室,大喊:“林姐!李同志没事了!报纸都登了,她还立了二等功呢!”
报纸上的李梅穿着军装,胸前挂着奖章,笑容比照片上更灿烂。
林仲秋看着报纸,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笑着笑着就哭了。
王大师傅拍了拍她的肩膀:“好人有好报。走,今天不加班,我请你们吃饺子,庆祝庆祝!”
冬天快结束的时候,改良后的“水显纹”电动织布机通过了鉴定,织出的锦缎不仅能遇水显色,还比手工织的结实三倍,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有来自外贸公司的,有来自国营服装厂的,甚至还有部队的,说要用来做新式军礼服的镶边。
学院给林仲秋发了奖金,她一分没留,全寄回了赵家村,让娘给弟弟妹妹交学费,给纺织厂添几台新机器。
赵福宝回信说,村里的织布车间扩建了,招了二十多个妇女,大家都说要谢谢省城来的林老师。
离别的那天,学员们在学院门口种了棵梧桐树,苏红代表大家给林仲秋系了条红绸带:“林老师,等您下次来,这树就该开花了。我们会把‘水显纹’学好,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王大师傅把那幅《百鸟朝凤》卷起来,塞到她手里:“带着,这是咱们一起织的,也算个念想。以后常回来看看,机器有啥问题,随时给我写信。”
周明骑着自行车送她去车站,车筐里装满了学员们送的礼物——苏红绣的手帕,张教授写的书法,还有王大师傅特意染的七彩丝线。
“林姐,到了赵家村给我回信。”周明挠挠头,“我……我想跟您学种麦子,您说过,纺织和种地一样,都得脚踏实地。”
林仲秋笑了:“好啊,等麦收的时候,我给你寄新麦磨的面粉。”
火车开动时,林仲秋打开那幅《百鸟朝凤》,凤羽在阳光下泛着虹彩,像极了赵家村的晚霞。
她想起刚到这个世界时的惶恐,想起那些挣扎求生的日夜,想起身边那些温暖的人——病中仍想着她的娘,努力上进的大哥,从叛逆走向懂事的赵福宝,正直勇敢的李梅,亦师亦友的王大师傅……
原来,每个世界的苦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心怀善意,手握勇气,就能把日子织成锦缎,把寒冬织成暖春。
火车驶离省城,驶向熟悉的方向。
窗外的田野里,新绿的麦苗在风中起伏,像极了万麦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