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行宫偏殿。
灯火通明,将郭嘉、徐庶、刘晔等人的身影拉长,投映在悬挂的巨幅舆图之上。
舆图上,代表三方势力的箭头已然标注:
曹操剑指穰城,孙策的匕首隐现江夏,袁绍的兵锋东向辽东。
“奉孝之策,乃是以静制动,借力打力之高招。”
徐庶指着舆图,“然,仅止于‘伺机而动’秘密联络’,是否过于被动?
天下皆知我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若始终困守彭城及周边青徐,空有大义名分而无相应实力,久而久之,此‘大义’亦将失色。”
刘晔亦附和道:
“元直所言极是。
曹操、袁绍皆在扩张,我朝廷若一味固守,无异于坐视强邻壮大。
特别是兖州东部,陈留、东郡本为朝廷直辖,先前迫于曹操、袁绍压力,我方势力有所收缩。
如今曹操主力南向,袁绍目光东顾,此二郡守备相对空虚,岂非天赐良机?”
郭嘉负手立于图前,目光锐利如鹰,扫过陈留、东郡,最终落在青州济南国的位置上。
那里,目前由保持着半独立状态的臧霸势力驻守,名义上归属袁绍,实则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二位所言,也正合我意。”
郭嘉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笑意,
“先前隐忍,是因实力未逮,需时间整合内部,广布暗线。
如今,内政渐稳,暗棋已动,外有强敌分心他顾……正是我朝廷亮出爪牙,收回故土,甚至开疆拓土之时!”
他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洞悉全局的光芒:
“曹操打张绣,袁绍征辽东,他们想做螳螂捕蝉的黄雀?
殊不知,我朝廷方是那最后的猎人!
不仅要利用他们的争斗,更要亲自下场,夺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陛下那边?”
徐庶谨慎地问道。
虽然军政大事多由主公,郭嘉与他决断,但如此大规模的主动出击,必须获得天子刘协的明确支持。
郭嘉轻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轻轻放在案上:
“陛下已有密旨,‘凡有利于社稷,重振汉室之举措,卿等可相机决断,不必事事禀奏。’”
徐庶与刘晔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振奋。
这意味着,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授权,可以放手施为。
“好!”
徐庶抚掌,“既然如此,当如何行事?
济阴,陈留乃曹操心腹之地,即便其主力南征,留守兵力亦不容小觑,且有荀彧、程昱等坐镇许昌,统筹调度。
济南之臧霸,态度暧昧,若逼之过急,恐生变故。”
郭嘉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陈留郡治所陈留城的位置。
“济阴,陈留、东郡,必须拿下!
此三郡不仅连接兖豫,扼守要冲,更是朝廷威望所系!
收复此地,方能向天下宣告,朝廷不再退缩!”
他顿了顿,条分缕析地部署道:
“第一路,目标陈留、东郡。此战,关键在于‘快’与‘名’!”
“由赵云将军为主将,蔡谷老将军副之,彭城精锐步骑两万,对外宣称‘奉诏巡边,安抚黎庶’。
大军昼伏夜行,偃旗息鼓,直扑陈留。
同时,启动我们在三郡埋下的所有暗线,联络心向汉室的士族、豪强,散播曹操苛政、朝廷仁德之言论。
待大军兵临城下,城内必有内应!”
“另,以天子名义,发布檄文至许昌,斥责曹操‘擅启边衅,劳民伤财’,命其即刻罢兵回师,向朝廷解释南征之举。
此举意在牵制荀彧等人精力,使其不敢轻易抽调留守兵力支援三郡。”
“第二路,目标济南国。”
“臧霸此人,重利而轻义,首鼠两端。
袁绍势大时,他倾向袁绍;
曹操势强时,他又与曹操暗通款曲。
如今我朝廷声势日隆,正是迫其彻底归附之时。”
“由徐晃将军领精兵一万,北上至泰山郡与琅琊国交界处,做出威胁济南态势。
同时,我会亲自修书一封,陈明利害,许以高官厚禄,邀其来彭城‘共商国事’。
若其来,则软禁之,徐徐收编其部众;
若其不来,或态度抗拒。
则派遣在北海驻扎的吕奉先,寻机配合武力解决,将济南彻底纳入朝廷直接管辖!到时青州全境都归朝廷。”
“第三路,策应各方。”
“命鲜于辅在幽南加大活动力度,不必再局限于骚扰,可尝试攻取袁绍控制薄弱的县城,使其无法从容东顾。”
“密切关注江夏动向,一旦孙策动手,无论成败,立即以朝廷名义遣使前往荆州,一方面‘慰问’刘表,另一方面‘申饬’孙策,将朝廷调解人的角色扮演到底,伺机扩大在荆州的影响力。”
郭嘉的谋划,一改之前的保守防御,变得极具攻击性和扩张性。
他要的不是隔岸观火,而是趁火打劫,在曹操和袁绍的后院点燃更大的火焰,并亲手摘取最肥美的果实。
徐庶沉吟道:
“三路并进,魄力非凡。然,兵力是否过于分散?若曹操不顾一切回师,或袁绍放弃辽东转头来攻,如之奈何?”
郭嘉自信道:
“曹操南征,已箭在弦上。
张绣并非易与之辈,更有贾诩为之谋,曹操即便想回师,也非旦夕可至。
待其解决穰城之困,陈留、东郡恐已易主!
至于袁绍,其志在辽东,且性格多疑寡断,淳于琼初战若不利,他更不敢轻易两面开战。
况且,我等行动,皆打‘朝廷正统’旗号,占尽大义名分,曹、袁若悍然攻击王师,便是公然反叛,其麾下心向汉室者,岂能无动于衷?”
计划已定,众人再无异议。
一道道密令自彭城行宫发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必将激起层层涟漪,乃至滔天巨浪。
数日后,赵云、蔡谷率领的两万精锐,借着秋日薄暮的掩护,悄然离开彭城大营,向着西北方向的陈留疾行。
军中打出的旗帜,并非讨伐逆臣的旗号,而是“代天巡狩”、“安抚地方”的仪仗,充满了政治迷惑性。
与此同时,徐晃领军北上,兵锋隐隐指向臧霸控制的济南国。
潜伏在济阴,陈留、东郡的暗线开始活跃起来,各种流言在坊间传播:
“曹公不顾农时,强行南征,粮草皆取自民间,吾等何以聊生?”
“听闻朝廷减免赋税,鼓励耕织,若能重归王化,方是安居乐业之道。”……
许昌丞相府,留守的荀彧很快接到了朝廷的檄文以及陈留方向发现朝廷军队活动的急报。
他眉头紧锁,立即下令加强许昌及各城防务,并派出快马,星夜兼程送往曹操军中。
而此时的曹操,正志得意满地督率大军,将穰城团团围住,准备一雪前耻。
他绝然没有想到,那个他一直试图压制甚至利用的彭城朝廷,竟会在他背后,如此果断、如此狠辣地插上一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然而,这只刚刚亮出爪牙的“黄雀”,能否如愿以偿?
赵云能否顺利拿下陈留?
徐晃又能否逼降或解决臧霸?
曹操与袁绍,在得知后院起火后,又会做出怎样激烈的反应?
建安四年的深秋,中原大地的战鼓,由彭城朝廷率先擂响,一场围绕着正统与实利的激烈碰撞,已然拉开血腥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