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岭南叛乱绝对是个契机,朝廷的兵士进驻岭南,进而威慑周边。但也有人不愿意朝廷直接派兵平叛,这一派主要以房玄龄等人为主,他们认为冯蛊虽说将叛乱上报朝廷,但实际上并不是希望朝廷派兵,而是在观望朝廷动向,看看朝廷对于岭南态度,若是朝廷急于进军岭南,恐怕会引起当地豪族不满,不但剿灭不了叛乱,还可能将这些豪族推向朝廷对立面。
现在朝廷只要一纸文书,让冯蛊前往平叛即可,这样朝廷不但不需要劳师远征,更能维护统一,至于岭南,朝廷的开发要慢慢持续渐进,而不是采用武力一战功成。
对于这两派的观点,三省意见出现分歧,就报到赵瑞这里,赵瑞知道冯蛊一生的确没有叛乱,不过他的子孙却没有消停,被朝廷平叛后将家人带到了长安,唐玄宗时大名鼎鼎的高力士其实就是冯蛊曾孙,全家获罪后被阉割进宫。
赵瑞的本意对于岭南不能逼迫太狠,冯蛊能审时度势,归附大明,维护国家统一也算是大功一件,而且朝廷在岭南也不是一点地盘没有,既如此,缓慢发展将岭南控制住最好,于是最终采纳房玄龄等人建议,下旨让冯蛊带着高州兵马平叛即可。
赵瑞今年本没有打算继续征伐,连续两场叛乱更让赵瑞觉得今年还是不要再动刀兵了。
端午节刚过,崔信之之女崔颖被一纸诏书召入宫中伴驾,封为美人,入驻观云殿。崔信之水涨船高由原来的武城县子成了现在固安县侯,这一下让崔家再一次陷入风波当中,崔氏分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祖籍武城县,博陵崔氏祖籍地在固安县。
一开始崔信之被封为武城县子已经引起崔氏家族内部不满了,但这声音很小,清河崔氏现任家主崔枢,现任司农寺少卿,从四品官员了,这在崔家被打压的状态下已经不错了,要不是因为他是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早已分家多年,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待遇。
但朝廷在分封的时候将博陵崔氏的崔信之封为武城县子,这让清河崔氏有些不满意,因为这武城县可是清河崔氏的祖籍地,你博陵崔氏的人封号是在清河崔氏的祖籍地,这就有些不合适了。
他们不敢找赵瑞的麻烦,只能寄希望于博陵崔氏有人能站出来让崔信之拒绝这个封爵,但博陵崔氏的崔敦礼这时候哪里使唤的动崔信之?于是两家产生了一点嫌隙,虽说大家都知道这是赵瑞搞的鬼,但你博陵崔氏要是不招惹赵瑞,怎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都是崔氏,平时同气连枝,但是你博陵崔氏现在居然看不透局势,还和李世民勾连在一起,导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连带着清河崔氏也受到打压这就不对了,清河崔氏在赵瑞称帝后可是一直支持赵瑞的,就因为你们功劳都没有了。
崔枢的夫人是裴家人,从家谱上叙亲的话,那还是汉王妃的姑母辈,她想要进宫拜见秦贵妃不方便,但是以裴家人的身份去拜见一下汉王妃还是行得通的,崔枢夫人到了汉王府,汉王妃虽说有孕在身,但家族长辈前来拜见却不能不见。
崔夫人和汉王妃拉家常拉了一会才小心翼翼说道,
“王妃,您那妹子裳儿,今年正好及笄之年,还没有婚配,想着听听王妃的意见。“
汉王妃是聪明人,她再是王妃,也管不到清河崔氏家主的嫡女婚事上去,崔夫人这是什么意思?只好装作糊涂道,
“姑母,妹子是清河崔家嫡女,不但容颜秀丽、知书达理,更被您教育的温文尔雅,上次去拜见太后,大家都夸赞她来着,崔家又是望族,无论嫁到谁家,都是他家的福分,肯定是当家大妇,姑母不必发愁。“
崔夫人这时候不能藏着掖着了,只好笑着说道,
“说是这样说,不过就是因为读书读多了,对诗词爱好那是爱到骨子里了,尤其是一些流传甚广的好诗词。像陛下的那些诗词,她都喜欢,每天都是在屋里抄来念诵。“
崔夫人说到这里,汉王妃哪里还不明白,清河崔家这是想把闺女送到宫里去,按照汉王妃的想法,崔家的嫡女就是做皇后那肯定也是够格的,不过当初太原王家送进宫的也是嫡女,最初也就是个美人封号,现在生了儿子,才提升为婕妤。
“姑母的心意我懂了,明儿我去和贵妃聊聊天,听听贵妃的意见,可有什么好人家。“
汉王妃的话没有说死,但意思到了,请示贵妃,看贵妃安排,贵妃愿意,那就抬进宫里去,要是不愿意,那就请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其实秦贵妃没有什么不愿意的,她现在怀孕了,但她和赵瑞的感情在,知道自己不需要依靠年龄和美貌去固宠,最主要这几年赵瑞南征北战的,收进宫的妃子却没有增加,都是以前的几个,连最基本的几个位置都还没充实满呢。
按照皇家规矩,不说后面的八十一御妻,就算是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赵瑞的宫里还没有满员,差的多呢。自己作为主理皇宫的贵妃,应该备齐才对,不过这几次遴选秀女,赵瑞最后都是赏赐给前线大将了。
现在听说清河崔家要送女儿进宫,秦慕雨又不是不知道朝堂的博弈,清河崔氏这是要明确态度,自己和博陵崔氏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请陛下不要误伤。于是便同意了。
赵瑞还没有大婚,未娶皇后,娶个皇妃还不需要大动作,不过崔家想着将嫡女送进宫中,还是要选个黄道吉日办个喜宴,以至于崔信之的女儿都进宫了,清河崔氏这边才准备好。
到底是大族嫡女,跟当初的王家一样,人尚未进宫,得知秦贵妃将崔裳安排在凝云殿,已经大包小包开始往里面拉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