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八月,就在河南白莲教之乱刚刚平定之际,陕北又传急报。
延安府安塞县民王嘉胤聚众起义,自称,已攻占安塞、保安两县,部众逾万。
乾清宫内,兵部尚书孙承宗指着地图禀报:陛下,这王嘉胤原是边军逃卒,熟知兵法。其部众多为饥民流寇,现已占据陕北要道,切断延绥镇与内地的联系。
次辅徐光启皱眉道:陕北连年大旱,去岁尤甚。王嘉胤正是利用饥民困苦,方才一呼百应。
崇祯沉思片刻,问道:孙传庭现在何处?
孙承宗回禀:孙巡抚正在西安整顿军务。据报,他已调集两万秦军前往围剿。
这时,一份密报由曹化淳呈上。
崇祯展开一看,神色渐冷:好个王嘉胤,竟敢假冒名号,还与蒙古鞑靼部暗中勾结。
当夜,统领李伟军再次被密召入宫。
王嘉胤之事,尔等可知?崇祯直接问道。
臣已收到密报。李伟军回禀,王嘉胤在保安县设立伪闯王府,其下设有前、后、左、右、中五营,分由其心腹统领。此人狡诈,专挑官军薄弱处袭击。
朕要你们办两件事。
崇祯目光锐利,第一,清除王嘉胤及其核心将领;第二,查清他与蒙古勾结的证据,绝不能让其引狼入室。
臣领旨!
九月初三,陕北保安县。
所谓的闯王府实则是一座占地颇广的庄园,王嘉胤正在大堂与部下议事。
孙传庭那个老匹夫,还想围剿我们?
王嘉胤大笑,待蒙古朋友一到,看他如何应对!
其部下纷纷附和:闯王英明!只要与蒙古联军,取西安如探囊取物!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梁上。
李伟军如夜鹰般俯冲而下,黑龙十八手直取王嘉胤。
有刺客!一个头目反应最快,拔刀相迎。
然而李二雄已从窗外突入,少林十八手如狂风暴雨,瞬间制服数人。
李卫华与周雄各率精锐,分别清除内外守卫。
你们是什么人?王嘉胤惊恐后退。
暗刃办事,逆贼受死!
李伟军声到人到,一掌击中王嘉胤胸口。
与此同时,在庄园各处,精锐同时行动。
不过一炷香时间,王嘉胤及其核心党羽全部被擒。
李伟军在搜查时,果然发现了王嘉胤与蒙古鞑靼部往来的密信。
信中约定九月十五在边墙相会,共商入寇之事。
立即禀报陛下!李伟军下令。
九月初十,崇祯收到捷报,立即下令:传旨孙传庭,立即加强边防守备,绝不能让蒙古鞑靼部趁虚而入。
九月十二,孙传庭亲自率军在边墙设伏。
当蒙古鞑靼部五千骑兵如约而来时,遭遇秦军迎头痛击。
装备燧发枪的秦军精锐让蒙古骑兵损失惨重,仓皇北逃。
九月十五,孙传庭上奏:王嘉胤乱党已平,蒙古鞑靼部已被击退。现正安抚流民,以工代赈。
崇祯在乾清宫内看着奏报,对曹化淳说:告诉李伟军,这次又立大功。但陕北民生困苦,才是祸乱根源。
他随即下旨:传孙传庭加大赈济力度,加大推广耐旱作物,兴修水利。
十月,陕北渐渐恢复平静。
曾经追随王嘉胤的流民,大多在官府的安置下重操旧业。
新推广的红薯、玉米等作物长势良好,给了百姓新的希望。
还是皇上想得周到。一个老农在领到赈济粮种时说,有了这些耐旱的庄稼,往后日子就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