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震动的时候,老夫子正站在专利局大厅的窗边。
屏幕亮起,是一条系统通知:“您的专利申请已进入初审阶段,请保持通讯畅通。”
他低头看了眼口袋里的回执单,编号清晰,时间准确。
旁边的技术人员刚赶到,气喘吁吁地问:“成了?”
“进了初审。”
“那就是稳了?”
“只是开始。”
两人没再多说,打车回公司。路上谁也没看风景,一个盯着文件袋,一个翻着笔记本。
回到技术部时,阳光已经照进走廊。几个值班的技术员还在加班,看到他们进门,立刻围上来。
“怎么样?”
“受理了。”
有人直接跳起来,“真的?!”
“材料全传上去了,编号都下来了。”
会议室瞬间热闹起来。有人拍桌子,有人互相击掌,还有人掏出手机想发朋友圈。
“先别庆祝。”老夫子把文件袋放在桌上,“这只是初审。”
笑声慢慢停了。
“审核通过才算数。”他说,“而且,对手不会就这么算了。”
没人再说话。刚才的兴奋像被按了暂停键,取而代之的是安静和重新绷紧的神经。
就在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
来电显示是“国家知识产权局”。
接起来后,对方声音平稳:“您好,我是专利审核专家王工。关于你们提交的量子计算项目材料,我们已完成初步技术评估。”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纠错编码结构具有显着原创性,自主修复逻辑在现有公开文献中未见相同实现方式,散热方案也有明确创新点。”
停顿了一下,对方继续说:“从目前材料看,该项目具备前沿性和技术壁垒,建议优先推进审查流程。”
电话挂断后,会议室静了几秒。
然后不知道谁嘀咕了一句:“专家都这么说……咱们是不是真领先了?”
老夫子没笑,但嘴角动了一下。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官方认可不只是走流程,更是对技术含金量的背书。一旦这道门打开,后续无论是融资、合作还是市场布局,都会变得不一样。
可他也记得昨天那个灰西装男人临走前的眼神。
不是认输,是记账。
“现在大家听好。”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我们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把p-07模块的所有实验日志再核一遍,确保每一步都有签名和时间戳;第二,启动‘专利围墙’计划,把温控、电源管理这些周边技术全部打包申报;第三——”
他顿了顿,“所有人暂停休假,接下来两周,随时待命。”
底下有人小声抱怨:“好不容易过了初审,就不能松两天?”
“你以为对手在放假?”老夫子看着那人,“他们现在可能正在拆我们的技术,换个名字重新提交。”
“不至于吧?”
“上次c系列终端的事忘了?人家都能在主板里藏发射模块,还会在乎换个专利名称?”
会议室又安静了。
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开始整理资料,还有人默默打开了代码库。
两个小时后,专利科负责人拿着一份新文档走进来。
“这是按你说的,画的‘专利布局图’。”她把纸铺在桌上,“围绕核心三项,我们能延伸出至少八个方向。有些技术还不成熟,但只要占住坑,别人就绕不开。”
老夫子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点头:“就按这个报。”
“问题是,材料得尽快准备好。”
“今晚必须齐。”
“又要通宵?”
“愿意回家的现在可以走。”他环视一圈,“不愿意留下的,也不用勉强。”
没人动。
有人甚至从包里掏出了折叠床。
中午吃饭时,大番薯提着两盒饭进来,一边啃鸡腿一边说:“听说咱们专利过初审了?太牛了!我昨晚梦见咱们拿奖了,台下全是记者拍照。”
秦先生接过饭盒:“你梦里有没有梦见竞争对手?”
“有啊,他们在台下偷拍咱们领奖,结果相机没电了。”
众人笑出声。
老夫子也笑了下,但没多久又沉下脸。
他知道,现实比梦复杂得多。
下午三点,专利科那边传来消息:第一批外围专利的材料已经整理完毕,随时可以提交。
老夫子正准备过去看看,手机又响了。
还是那个号码。
他接起来,听见对方说:“王工,您说。”
“有个情况需要确认。”专家的声音比刚才严肃,“你们提交的p-07模块修复逻辑中,有一段动态校验算法,是否完全由团队独立开发?”
“是。”
“有没有引用外部开源项目或合作单位的技术框架?”
“没有。”
“确定?”
“我可以提供开发全过程的日志记录,包括第一次写代码的时间、测试环境配置、每次修改的备注。”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好。我们会重点核查这一块。另外提醒一句——最近类似技术方案的申报量明显上升,你们要做好应对准备。”
“明白。”
挂了电话,老夫子坐在椅子上没动。
旁边的年轻技术员问:“怎么了?”
“有人跟进了。”
“这么快?”
“说明我们踩到别人脚了。”
“那怎么办?”
“继续往前走。”
他站起身,走向专利科办公室。
走廊里,几个技术人员正抱着电脑往会议室搬。有人喊他:“老夫子,新的布局图要不要再加一项?我们刚想到个新角度。”
“加。”
“怕不怕报太多被驳回?”
“不怕。”
“为什么?”
“因为多一个专利,他们就得绕一道墙。”
他走进办公室,看见桌上的布局图已经被改了好几版。原本空白的区域 now 填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格子,每个都标着技术名称和预计申报时间。
专利科负责人抬头看他:“还要再扩吗?”
“扩。”
“往哪扩?”
“所有能想到的地方。”
“连还没验证的也报?”
“先圈地。”
她点点头,拿起笔开始画新的区块。
窗外,天色渐暗。
楼下的停车场空了一半,但技术部的灯依然亮着。
老夫子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一支红笔。
他在最新的一栏写下四个字:信号隔离。
然后打了个圈。
隔壁房间传来打印机的声音,一页页文件不断吐出。
有人喊:“第二批材料好了!”
他应了一声,转身要走。
这时手机再次震动。
是一条邮件提醒。
标题写着:“关于贵方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比对预警。”
发件人是知识产权监测系统自动推送。
他点开附件,第一行字跳出来:
“检测到同日申报相似技术方案,申请人:北方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