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率先起身,其余将领纷纷跟随。曹操起初不明所以,稍加思索便了然于胸——若曹烁能晋封国公,无论是夏侯渊这些宗亲,还是赵云等外姓将领,皆可加官进爵。
说到底,这些将领追随曹烁出生入死,图的不就是封侯拜将,为后代谋个锦绣前程?曹烁飞黄腾达,他们自然能平步青云。
以烁儿的功绩,封国公虽逾汉制,倒也无妨。曹操暗自思忖,不过总该先推辞几次,走个过场才是......他若有所思地望向曹烁。
国公?曹烁嗤之以鼻,如今三分天下我已占其二,要封就封王,当什么国公!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曹操也瞠目结舌地望着儿子。
区区国公之位,岂能匹配我的功勋?曹烁傲然道,我要直接称王,还要加九锡!
众将领倒吸凉气。当年刘邦诛灭异姓王后曾立下白马之誓: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诛之!若只称国公尚可搪塞,但称王无异于向天下宣告:下一步便要改朝换代,登基称帝!
曹操忧心忡忡地劝道:大将军功业固然当得起王爵,只是汉高帝有遗训在前,称王是否操之过急?
刘邦的规矩算什么东西!曹烁不容置疑地挥手,天子之位,有能者居之!
【
“当年刘邦不过区区亭长,他的皇位,不也是靠着手里的刀剑,从项羽那儿硬抢来的!”
“如今汉朝气数已尽,我曹烁扫平四方诸侯,这天下终将归于我手!”
“他刘邦能当皇帝,我为何当不得?”
“若非眼下乱贼未除,刘备、吕布之辈尚在,区区王位岂入我眼?我本该直接登基称帝!”
狂傲之言震动厅堂。
夏侯渊等将领无不面露惊色。
连曹操也怔在原地,被儿子的锋芒所震慑。
“好一句‘天子之位,强者居之’!”
“古往今来,敢如此直言不讳者,唯有我儿曹烁!”
“这般狂傲霸烈,当真旷古绝今!”
曹操心神激荡,再看向儿子的目光中,竟隐隐生出一丝惧意。
“大将军所言极是!”
“刘邦区区亭长尚敢称帝,大将军不过称王,有何不可!”
“恳请大将军进位为王!”
夏侯渊热血沸腾,当即改口 ** 。
众将闻言,纷纷高声附和,力劝曹烁称王。
“一旦称王,便是向天下昭告,改朝换代只在朝夕。”
“我只怕……许都那小皇帝未必肯应。”
曹操沉声提醒。
“他敢!”
曹烁冷笑:“许褚听令!”
“末将在!”
许褚踏步上前。
“率三千精兵赶赴许都,十五日内,必取刘协封王之诏回襄阳!”
“诺!”
许褚抱拳,却又追问:“若那小皇帝抗命……”
“抗命?”
曹烁眼中寒光乍现:“那就让他尝尝皮肉之苦,打到他点头为止!”
刀剑威逼,天子屈从。
古往今来,如此狂悖之徒,唯此一人。
曹操初时惊心,转瞬归于平静——
毕竟这逆子连皇后都敢夺, ** 双腿都敢斩,区区挟君册封又算得了什么?
末将明白。
许褚按刀欲退,忽被曹操唤住。
大将军,曹操望向猩红斗篷下的身影,若荀文若抗命...
鎏金兽炉青烟骤断。
许仲康。年轻权贵的指尖划过剑鞘龙纹,
重甲武士踏碎殿砖而去。
曹操闭目喘息。
昔年颍川谋士弃袁来投的旧事翻涌心头。终归是骨鲠老臣......
幸而,逆子尚留三分余地。
****
许都深宫,龙座残影。
无腿天子在宦者搀扶下蠕动,龙袍空荡如麻袋。
荀卿...刘协盯着殿柱血痕,曹贼欲晋王爵...
声音散入死寂。
两次屠刀过后,殿中再无汉臣。
唯剩紫袍玉带的荀彧,如孤碑立在血色朝堂。
荀彧是刘协守护汉室江山的最后依靠。
昔日高祖有言,非刘姓称王者,天下共讨之!
若曹操尚在,执掌曹氏权柄,必会有所顾忌。
但如今当政之人,手段陛下已然领教,群臣所为,定是受其指使。
荀彧长叹一声,满目忧色。
刘协浑身发冷,颤声问道:若曹烁真欲封王,卿认为朕该应允吗?
殿内一片沉寂。
突然——
虎卫将军许褚,奉曹大将军之命,觐见陛下!
尖锐的宦官嗓音刺破宫门。
刘协猛地僵直,冷汗涔涔。
荀彧瞳孔骤缩,心头掠过阴云。
铁甲铮鸣声由远及近。
转眼间,
许褚按刀直入金殿,身后百余白袍锐士执刃相随,满殿肃杀。
曹烁带兵闯殿尚可容忍,
如今区区亲卫统领竟敢甲士入宫,
猖狂至极!
刘协指节发白却不敢妄动,只能惊惧地望着来人。
荀彧厉声呵斥:许仲康!尔等持械面圣,是何规矩!
许褚对质问置若罔闻,目光如刀刺向天子:
陛下!
襄阳将士联名上书,请封大将军为王!
末将此来,就是要陛下亲书诏令,加九锡之礼!
请速拟旨,末将好回营复命!
抱拳的动作带着不容抗拒的压迫。
刘协双腿一软,险些从龙椅上滑落。
多年恐惧的噩梦,终究成真。
曹烁意图称王!
此举等同昭告天下,他即将改朝换代,登临帝位!
汉室江山,已然岌岌可危。
“曹烁!你当真要夺我刘氏天下不成——”
刘协心如刀绞,指节攥得发白。
许褚见他沉默不语,不耐催促道:“大将军还需南下征讨刘备,请陛下速速拟诏,臣也好尽快回襄阳复命!”
刘协冷汗涔涔,将希冀的目光投向荀彧。
此刻,唯有此人是他最后的倚仗。
“许仲康!”
“你莫非想令大将军背负不忠不义的骂名!”
荀彧拍案而起,怒声呵斥。
许褚冷眼相对:“荀令君此话何意?恕末将愚钝。”
荀彧面色沉郁,径直走到许褚面前。
“昔年高皇帝立下誓言——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诛之!”
“王莽篡汉,终遭万世唾骂,大将军岂会不知?”
“以大将军之明,定当以史为鉴,绝无可能僭越称王!”
“必是尔等为谋私利,擅自妄为,意图陷大将军于不义!”
荀彧言辞激烈,将罪责尽数扣在许褚等人头上。
许褚神色漠然,待他斥责完毕,才缓缓开口——
“大将军有言:天子之位,强者居之!”
“刘邦不过区区亭长,尚能称帝,大将军为何不可?”
“以大将军之功业,如今只称王号,已是屈尊。”
【
许褚横眉冷目,将曹烁那句狂言原样甩在荀彧脸上:“荀文若!大将军眼里可容不下你这些忠义高调!”
荀彧瞳孔骤缩,踉跄后退半步,宽袖下的手指微微发颤。他从未想过,曹烁竟敢明目张胆说出“天子之位,强者居之”这等悖逆之言。殿角的熏香炉青烟扭曲,龙椅上的刘协早已面如金纸,冷汗浸透“许仲康!你——”荀彧袖中竹简咔擦作响。
“噌!”许褚五指扣住刀镡,寒光自鞘缝迸射:“今日只取封王诏书。荀令君若执意拦路...”他眼底猩光一闪,身后百名白袍卫齐踏一步,殿砖震颤。
荀彧喉结滚动,将怒斥咽回腹中。后退时玉簪撞在蟠龙柱上,一声脆响。
刘协攥着诏绢的指节泛白——最后一道屏障,坍了。
许褚靴底碾过碎砖,阴鸷低笑:“陛下若识相,这傀儡龙椅还能多坐几日。否则...”他忽然仰头,望着藻井上悬垂的十二旒珠帘,“大将军的手段,您最清楚。”
刘协两条腿是怎么伤的,你难道忘了!
许褚冷声喝道。
天子额头冷汗直冒,连腰都直不起来。
锵——
佩刀出鞘半寸,许褚沉声道:陛下该写诏书了。
仅存的犹豫在刀光前彻底粉碎。
朕写...朕这就拟诏!
刘协眼中噙泪,发出绝望的哀鸣。
许褚收刀入鞘,厉声道:还不速备笔墨!
白袍卫立即呈上文书工具。
宦官搀扶下,刘协颤抖着提起毛笔。
列祖列宗在上...朕已竭尽全力...
实在是曹贼凶残...求祖宗宽宥...
刘协闭目长叹,终是落笔写下了册封诏书。
许褚携诏疾驰南下,直奔襄阳而去。
十日后。
襄阳城钟鼓齐鸣。
曹烁受封魏王,立魏国,定邺为都。
驿马加急将消息送往江陵。
江陵城。
荆南驻军正渡江集结。
州府内群情激愤。
高祖有令:异姓称王,天下共诛之!
曹贼竟敢胁迫天子!
** 之心,人神共愤!
刘备怒拍案几。
满堂文武皆怒目切齿。
诸葛亮冷冷道:曹操称王受九锡,显是意图窃国,待扫平四海之后,必将废汉自立, ** !
刘备拍案而起,斩钉截铁道:孤纵然粉身碎骨,也要死守江陵,断不叫曹阿瞒吞并九州的阴谋得逞!
众将齐刷刷起身,个个怒发冲冠,誓言追随刘备血战到底。
主公,依亮之见,当急调庞统黄祖弃守柴桑夏口,收缩兵力固守江陵,以待西川援军。
诸葛亮献上御敌之策。
刘备频频颔首,立即遣快马往柴桑传令。
我军弃守两城后,曹操必倾巢而出直扑江陵。
望主公速派良将分守四门,加固城防,修筑壁垒。
诸葛亮又进谏道。
刘备深以为然,环视帐下诸将。
李严听令,着你领五千精锐镇守西门!
末将遵命!
邢道荣听令,着你率荆南军五千驻防东门!
末将得令!
朱然听令,命你统四千水师扼守南门!
末将遵命!
三将领命退下。
惟余北门尚未安排。
曹军主力自北而来,此门首当其冲,非大才不可托付。
魏延目光灼灼望向刘备,自忖必当重任。
自黄忠降曹后,他自诩荆襄第一骁将,什么李严、邢道荣之流,岂堪与他比肩?
以主公慧眼,定会委以守北门之重任!
刘备目光掠过魏延,却现踌躇之色。
魏延按捺不住,霍然起身抱拳:末将 ** 死守北门!
刘备深知魏延勇猛善战,见他主动请战便想应允。
忽闻诸葛亮进言:文长护送主公自襄阳退至江陵,想必疲惫不堪。不如让刘磐守城。说罢向刘磐递了个眼色。
刘磐立即起身抱拳:侄儿愿守北门,绝不让曹军踏上半步!
刘备暗自疑惑:刘磐虽勇却远不及魏延,军师为何舍良将不用?莫非......
虽不解其意,刘备仍依从诸葛亮:文长改巡内城,北门交由刘磐驻守。
魏延攥紧拳头,难掩失望之情。他本欲借此战建功立业,却被诸葛一言否决。自负如他,心中暗生怨怼,却只得领命退下。
待众人散去,刘备忍不住询问:文长才能出众,又忠心耿耿,军师为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意味深长道:此人看似忠诚,实则脑后生有反骨。若予重权,日后必成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