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人才的洪流注入,如同为“新傅氏”的战略引擎添加了高性能的燃料,但何紫妍深知,若没有与之匹配的、健康而强大的企业文化作为“操作系统”,再强大的硬件也无法高效运转,甚至可能因内部摩擦而损耗殆尽。傅氏过往的沉疴,根源在于那种盘根错节的家族权力文化、对资源的垄断争夺以及“家丑不可外扬”的封闭心态。不彻底重塑这片土壤,“新傅氏”的战略无异于空中楼阁。
这一次,何紫妍没有依赖任何外部咨询机构,她亲自挽起袖子,如同一位细致而坚定的园丁,准备深耕傅氏这片板结已久的土地。她组建了一个由她直接领导、跨部门选拔的“文化重塑核心小组”,成员涵盖了从新任科研骨干到一线生产班组长,从年轻管培生到服务多年的中层管理者。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小组会议上,当何紫妍提出要公开梳理和批判旧有文化弊端时,一位跟随傅家多年的行政元老便面露难色:“何总,有些事……是不是不必再提了?毕竟都过去了,掀开伤疤,恐怕会影响稳定。”
何紫妍目光平静却坚定地看着他:“王经理,脓疮不挤干净,伤口永远无法真正愈合。我们不是要追究个人,而是要直面问题,让所有人明白,那些路是绝不能再走的。这关乎傅氏未来的健康。”
她带领小组,进行了为期数周的深度访谈和匿名问卷调查,倾听来自不同角落、不同层级的声音。那些曾被压抑的、关于汇报流程冗长、关于资源分配不公、关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潜规则、关于创新想法被层级扼杀的抱怨……被一一收集、整理、分析。触目惊心的现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基于这些扎实的调研,何紫妍亲自执笔,数易其稿,主导编写了《新傅氏文化纲领(草案)》。这份文件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用极其精炼的语言,确立了三个核心支柱,并配以具体的行为准则和落地措施:
一、诚信为基——对事实负责,对承诺负责。
· 准则: 数据真实,信息透明;言行一致,守时履约;勇于承认错误,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舞弊和隐瞒。
· 落地: 建立“阳光采购”平台,所有招标流程在线公开可追溯;推行“裸心会”制度,鼓励团队在安全环境下坦诚沟通问题;设立独立举报通道和严格的反报复政策。
二、创新为魂——拥抱变化,敢于试错。
· 准则: 尊重专业,鼓励质疑;不设边界,跨界思考;宽容失败,重在复盘。
· 落地: 设立“傅氏创新基金”,任何员工均可提交创意提案,通过快速评审即可获得种子资金和资源支持;改革绩效考核,将创新尝试和价值探索纳入评估体系,即使失败亦有基础分;定期举办“黑科技”沙龙,打破部门壁垒,激发碰撞。
三、担当为肩——主人翁精神,社会责任。
· 准则: 恪尽职守,主动补位;决策敢拍板,结果敢承担;心系社会,创造共享价值。
· 落地: 推行“项目制”和“合伙人”机制,赋予团队更大自主权的同时,明确责任主体;将ESG(环境、社会、治理)指标深度融入各业务单元考核;鼓励员工参与社会公益,并提供带薪志愿工时。
《纲领》草案经过全员几轮大讨论和修改后,在集团年度战略大会上正式发布。没有盛大的庆典,何紫妍选择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方式开启这场文化革命。
她让人将总部大堂那面象征着旧日权威、悬挂着历任家族领导人画像的背景墙彻底拆除。在原址上,立起了一面巨大的、可交互的电子屏,命名为“价值墙”。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着依据新价值观评选出的“今日之星”事迹——可能是研发中心某个熬夜攻克技术难关的团队,可能是客服部某位成功挽留重要客户并赢得赞誉的员工,也可能是财务部某位主动发现并报告流程漏洞的同事。每一个名字和事迹下面,都标注着其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诚信、创新或担当。
这一举动,极具象征意义。它无声地宣告:傅氏的价值评判标准,已从血缘和权位,转向了贡献与品行。
同时,何紫妍亲自处理了几起触及核心价值观底线的“小事”。一位背景深厚的中层经理,因试图隐瞒一个因自身疏忽导致的项目小失误,并在调查中提供不实信息,尽管未造成重大损失,仍被何紫妍依据“诚信”准则,果断降职调岗。处理结果在全集团通报,引起了巨大震动。
而另一方面,一个由几名年轻工程师自发组成的“降耗小组”,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出的产线节能方案,虽在试验初期失败多次,却因体现了“创新”与“担当”精神,不仅得到了公司的全额资源支持,成功后小组全体成员还获得了何紫妍亲自颁发的“创新先锋”奖和丰厚奖励。
一惩一奖之间,新的文化价值观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变成了鲜活、有力、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行为指南。
文化的重塑,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漫长征程,它无法一蹴而就。但何紫妍以其女性的细腻、战略家的远见和执行者的铁腕,成功地播下了种子,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们破土发芽。傅氏企业内部,那股压抑、封闭、追逐短期权势的旧风气正在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开始崇尚专业、鼓励探索、强调责任的新气象。这片精神土壤的焕新,才是“新傅氏”能够真正扎根、茁壮,并彻底告别旧日阴影的最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