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用“奇葩”说服敌人
第一部分 庙堂定策,奇谋初现
狄青的军报像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在赵祯心中激起千层浪。他立刻召见了范仲淹、杜衍等核心成员,将前线情况通报。
“元昊这是要避实击虚!”杜衍指着地图上渭州的方向,面色凝重,“环庆路防线坚固,他占不到便宜,就想从渭州打开缺口。一旦渭州有失,关中震动!”
范仲淹沉吟道:“狄青将军请求的军械,必须尽快调拨。但臣更担心的是,元昊用兵向来诡诈,如此明显的动向,会不会是佯动?吸引我军注意力,另有所图?”
赵祯盯着地图上蜿蜒的宋夏边境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范仲淹的担心不无道理。元昊要是只会硬冲硬打,也不可能在辽宋夹缝中建立起西夏政权。
“杜枢密,前线斥候有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比如,小股部队的失踪,或者边境山区不正常的鸟兽惊飞?”赵祯突然问道,他想起了看过的军事电影里关于特种部队渗透的细节。
杜衍一愣,仔细回想了一下才道:“回陛下,目前并未接到此类禀报。不过…三日前,泾原路靠近横山的一段边境巡逻队,比预定时间晚回来了两个时辰,报称是遇到了山雾迷路。因未遭遇敌情,故未特别呈报。”
“迷路?”赵祯眉头一皱,“具体位置在哪里?”
杜衍在地图上指出一个点,那是一片连绵的丘陵山地,植被茂密,人烟稀少。
承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赵祯心中蔓延。他立刻对杜衍下令:“立刻以八百里加急,通传陕西四路所有边防军寨、巡逻队,提高警惕,严查任何可疑人员和小股部队。尤其注意非主要通道的山间小路、河谷。发现任何异常,立即上报,宁可错报,不可漏报!”
“陛下是担心…”杜衍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朕担心元昊玩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赵祯语气森然,“他的大军调动是摆在明面上的,吸引我们和狄青的注意力。而真正致命的,可能是已经像毒蛇一样钻进我们家里的那支‘奇兵’!”
他看向范仲淹:“范卿,通知‘战争办公室’下属各组,我们的‘综合打击’计划必须加速!柳七娘那边的流言和商业行动,要加大力度!朕要让元昊后院起火,看他还能不能安心在前线搞阴谋!”
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整个大宋的战争机器,在明暗两条线上,开始更高强度地运转起来。
转
与此同时,在距离汴京西北方向数百里外,莽莽的吕梁山脉深处。
一支约百人的队伍,正如同幽灵般在密林间穿行。他们穿着与宋地山民无异的粗布衣服,但行动间却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彪悍与默契,脚步轻盈,几乎不发出任何多余声响。为首一人,脸上有一道狰狞的刀疤,眼神如同鹰隼,正是西夏“铁鹞子”中的精锐,名叫野利荣。
他们正是元昊派出的那支奇兵。凭借对边境地形的熟悉和精锐的山地行进能力,他们巧妙地避开了宋军的主要关隘和巡逻路线,利用那段“山雾迷路”的巡逻间隙,潜入了宋境。
他们的任务极其明确且致命:绕过前线,长途渗透,目标直指汴京!即便无法直接攻破京城,也要在宋帝国的心脏地带制造巨大的混乱和恐慌,最好能刺杀掉一两名重要的文臣,或者对某些关键设施进行破坏,以此动摇宋军的抵抗意志,逼迫狄青分兵回援。
“都尉,再往前翻过两座山,就是汾州地界了。根据地图,山下有一个宋人的大型伐木场和货栈,或许可以补充些给养。”一个副手凑到野利荣身边低声道。
野利荣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光芒。“好。天黑之后动手,老规矩,鸡犬不留,不能走漏任何风声。”
他们如同潜伏的恶狼,在林中静静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因为他们之前一个小小的疏忽,而开始悄然收紧。
就在他们潜入后不久,那支“迷路”的边境巡逻队队长,在接到上级严令核查一切异常的命令后,心中不安,再次带人回到了当时迷路的那片区域进行仔细勘察。这一次,一名眼尖的士兵在一条极为隐蔽的溪边,发现了几处被刻意用树叶和泥土掩盖,但依稀可辨的非宋军制式靴的脚印,以及一小片被荆棘挂住的、质地特殊的深色布料。
消息连同物证,被以最快的速度层层上报。
合
汴京城,福宁殿。
赵祯正对着柳七娘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第一阶段成果汇报”感到些许欣慰。汇报中提到,西夏境内部分地区的粮价已经开始上涨,关于元昊和部落首领矛盾的流言传播效果超出预期。
就在这时,陈忠和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份插着三根红色羽毛的加急密信。
“官家!陕西急报!边境巡逻队在境内发现疑似西夏精锐小队潜入的痕迹!”
赵祯猛地站起身,一把夺过密信,迅速看完,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果然来了!”他狠狠一拳捶在案几上,“人数不明,方向…是朝着东南!”他快步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吕梁山脉向下一划,瞳孔骤然收缩。
那个方向,穿过汾州、晋州…虽然距离汴京还有很远,但一旦让这支精锐在腹地搅动起来,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他们选择这条路线,说明其对宋境地理极为熟悉,必定有内应或者极其精准的地图!
“传杜衍!立刻!”赵祯的声音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方是百战精锐,在暗处,自己在明处。大规模搜山肯定不行,效率低且容易打草惊蛇。必须用更巧妙的办法。
他想到了柳七娘那无孔不入的商业网络,想到了“四海商号”…或许,对付藏在阴影里的毒蛇,最好的办法,是放出另一群更熟悉黑暗的猎犬。
但此刻,那支西夏“幽灵”小队,已经趁着夜色,扑向了那个毫无防备的伐木场。猎杀,已经开始。而大宋的“猎犬”,又能否及时赶到?
(第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