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用“奇葩”说服敌人
第一部分 庙堂定策,奇谋初现
吕梁山深处那个无名伐木场的血腥气息,直到第二天正午,才被一支偶然路过的运炭队发现。眼前的惨状让所有见者魂飞魄散——尸横遍地,血流凝固成深褐色,货栈被洗劫一空后付之一炬,余烬未冷。
唯一的幸存者是躲在废弃炭窑里熬过一夜的驼背老头张柴。他被发现时已经精神恍惚,语无伦次,反复念叨着:“鬼…山鬼…不说话…刀快…” 地方巡检司的人赶到后,从他破碎的描述中,勉强拼凑出“约莫百人”、“行动无声”、“手段狠辣”、“不像寻常山匪”等关键信息。联想到不久前接到的严查边境异常的通令,巡检司不敢怠慢,立刻以六百里加急,将消息直报汴京。
承
几乎是同时,赵祯在福宁殿接到了两份密报。
一份来自杜衍,内容与地方上报大同小异,确认了伐木场惨案系西夏精锐小队所为,并附上了对现场脚印和那片特殊布料的初步分析,确认是西夏“铁鹞子”内衬皮革和军靴的痕迹。结论令人心惊:一支近百人的西夏最顶尖战力,已如毒刺般深入大宋腹地。
另一份,则来自柳七娘。她的渠道更加灵活,信息也更显诡异。信中提到,几乎在伐木场惨案发生的同时,她安插在汾州至晋州一线几个关键城镇的眼线,都回报了一些不起眼的异常:有陌生面孔用金银购买干粮和伤药,但口音生硬;有夜间赶路的马队,马蹄却包裹了厚布;甚至有一个小镇的郎中,在案发次日清晨,发现药铺门外放着银钱,而柜子里少了几瓶金疮药和解毒散。
“对方很谨慎,但在补给。”赵祯瞬间做出判断,“他们行动迅速,但并非不需要休整和物资。而且…他们可能有人受伤了。”
他目光锐利起来,看向侍立一旁的陈忠和:“给‘四海’和柳七娘回信,启动‘猎犬’计划。让他们动用所有能动用的民间眼线——车马店、酒楼、药铺、甚至…乞丐。重点留意购买大量干粮、伤药,或有外伤求医的生面孔。提供有效线索者,重赏!”
“另外,”赵祯补充道,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告诉杜衍,让他的人别大张旗鼓,换上便装,混入商队,沿着汾州至晋州一线,秘密布控。重点是…驿站和官方设立的急递铺。”
“官家的意思是…”陈忠和有些不解。
“他们长途渗透,要想保持速度和隐蔽,不可能完全避开官道。但他们绝不敢使用驿站。那么,他们最可能做的,就是监视甚至…破坏驿站和急递铺,延缓我们的信息传递,为他们自己争取时间!”赵祯解释道。这是他基于现代特种作战思维的反向推理。
转
命令如同涟漪般扩散出去。明面上,朝廷只是加强了对各州府的治安训诫,并未公开宣扬有西夏小队潜入。但暗地里,一张由官方密探、柳七娘的商业网络、以及被重赏驱动的三教九流共同编织的大网,开始悄无声息地撒向汾晋大地。
效果比预想的更快。
两天后,晋州边境一个名为“三岔口”的小镇。四海商号下属的一家车马店掌柜,注意到三个操着河北口音(与西夏接壤,口音易模仿混杂)、却皮肤黝黑粗糙更像西北人的汉子,买了二十人份的干粮和一大包盐巴。他不动声色地收了钱,转头就让店小二从后门溜出去,将消息传给了镇上乞丐头子——他们也是“猎犬”计划的一环。
几乎同时,镇上唯一的郎中也悄悄告知了相熟的衙役,前夜有人翻墙入院,偷走了一些止血药粉,手法利落,没留下什么痕迹。
零碎的线索开始向晋州府衙和秘密抵达此地的皇城司干员汇集。结合之前伐木场的方向和这支小队可能的行进速度,一个大概的包围圈正在缓缓形成。
野利荣和他手下的“幽灵”们,此刻正藏身于晋州外围一片废弃的砖窑内。连续的高强度行军和一次与地方乡勇不愉快的遭遇战(虽然全灭了对方,但己方也两人轻伤),让他们感到了一丝疲惫和压力。
“都尉,宋人似乎警觉了。外面眼线多了起来。”副手低声汇报,语气凝重,“我们之前破坏了两个小驿站,但看来消息还是传出去了。”
野利荣嚼着干硬的肉脯,眼神阴鸷。他没想到宋人的反应如此之快,如此…有针对性。这不像是普通的地方守备力量能做到的。
“改变策略。”他沉声道,“化整为零,分三队行动,约定在潞州城外五十里的黑风林汇合。避开大路和城镇,昼伏夜出。”
他必须尽快跳出这个正在收紧的包围圈。然而,他并不知道,他这支小队的存在和大致方位,已经通过无数双“看不见的眼睛”,变成了汴京皇宫地图上几个越来越清晰的红色标记。
合
福宁殿内,赵祯看着最新送来的情报汇总,手指点在晋州与潞州交界的那片区域。
“他们在这里停滞过,现在很可能想分散突围。”他对面前的杜衍(已秘密回京述职)说道,“告诉前线,收网的时候要小心,这些人都是精锐,逼急了反扑会更凶狠。尽量活捉,尤其是头目。”
“是,陛下。”杜衍领命,又道,“柳东家那边传来消息,她的人已经锁定了其中一股,约三十人,正沿着汾水南岸的废弃古驿道移动,方向似乎是…泽州。”
“泽州?”赵祯走到地图前,眉头微蹙。泽州再往南,可就是西京洛阳的范畴了!虽然距离汴京还远,但若让这支小队在洛阳附近闹出动静,政治影响将极其恶劣。
“不能让他们再往南了。”赵祯断然道,“通知我们的人,还有柳七娘能动用的所有力量,在泽州以北,不惜一切代价,拦住他们!尤其是古驿道经过的险要之处,比如…”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名为“鬼哭涧”的地方。
“就在这里!预设战场!”
杜衍看着那险要的地形,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臣明白,这就去安排!”
赵祯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与这支西夏“幽灵”的第一次正面碰撞即将到来。这是他“综合战争”理念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对柳七娘那股民间力量的一次考验。
然而,赵祯和杜衍都以为,这支小队的目标是继续向南制造混乱。但他们并不知道,野利荣分兵时下达的真正最终指令,并非向南,而是向东。他们的最终目标,始终未变——那座名为汴京的繁华帝都。向南,只是一道迷惑视线的烟幕。真正的杀机,已悄然转向。
(第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