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无声的传递任务之后,家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一种心照不宣的凝重与默契取代了之前的试探和小心翼翼。林向阳知道,摊牌的时刻到了。
果然,在小年过去后的第三天晚上,林向红睡着后,油灯没有被吹灭,反而被林大山拨亮了些许。昏黄的光晕笼罩着小小的土炕,将一家三口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林大山和李秀兰坐在炕沿,林向阳坐在他们对面的小凳上。空气安静得能听到灯花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最终还是林大山先开了口,他声音低沉,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向阳,你……长大了。”
这句话像是一个开关。李秀兰的眼圈微微发红,看着林向阳,眼神里有担忧,有骄傲,更有一种如释重负。
林向阳坐直了身体,知道这是父母正式接纳他进入核心圈子的信号。他没有装傻充愣,而是平静地迎上父母的目光,点了点头:“爹,娘,我知道轻重。”
没有明说,但彼此心知肚明。他知道父母的身份,父母也知道他知道了,并且认可了他的能力和谨慎。
“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 林大山的声音干涩,“现在这光景,就像走在刀尖上。外面乱,家里也难。”
李秀兰接口道,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以前不告诉你,是怕你年纪小,说漏了嘴,惹祸上身。现在……你比爹娘想的都强。”
“娘,我懂。” 林向阳心中暖流涌动,这是一种被至亲完全信任的感觉,“咱们是一家人,有难同当。”
林大山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目光里最后的疑虑也彻底消散了。他沉吟片刻,说道:“你哥在民兵队,算是明面上的。咱们家这条线,是暗处的。现在两边都不太平,往后……怕是更难。”
话题引向了未来,引向了这个家庭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策略。
林向阳知道,这是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了。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用符合这个时代认知、却又带着前瞻性的语言说道:“爹,娘,我躺在床上瞎琢磨的时候,想到一句老话,不知道对不对。”
“什么话?” 李秀兰问道。
“深挖洞,广积粮。” 林向阳缓缓说出这六个字。
林大山和李秀兰同时一怔。这话朴素,却直指核心。
林向阳继续解释道:“我是这么想的。现在仗还没完全打到咱们这儿,算是暴风雨前一点暂时的平静。咱们得利用好这段时间。”
他伸出手指,一条条分析:
“第一,积粮。不只是粮食,盐、油、能存放的干菜,甚至治伤风感冒的草药,都得想办法多备着。真打起来,或者封锁起来,有钱都买不到东西。咱们家现在……情况特殊,多备点东西,关键时刻不仅能保自家,或许还能帮上‘自己人’。” 他刻意在“自己人”上加重了语气。
林大山目光闪烁,显然听进去了。
“第二,挖洞。不一定是真挖洞,意思是得有个稳妥的藏东西、甚至关键时刻藏人的地方。咱家这屋子不保险,得找个更隐蔽的所在。地窖?或者林子里的什么地方?得提前准备。”
“第三,信息。哥在民兵队,消息灵通。咱们家里这条线,也有信息来源。得把这两边的消息合起来看,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心里有底,才不慌。”
他没有提任何关于系统的事情,但这些建议,恰恰为系统物资的“出现”和使用,提供了最合理的掩护和渠道!储备物资?他可以慢慢用签到获得的粮食来填充家里的“库存”。隐蔽地点?他可以借寻找藏匿点的机会,将一些敏感物资暂时存放在系统空间,或者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他的建议,务实、谨慎,且极具操作性,完全契合一个“开了窍”、又心系家庭安全的少年所能想到的极限。
林大山听完,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炕沿。李秀兰则是一脸欣慰和依赖地看着儿子,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深挖洞,广积粮……” 林大山重复了一遍这六个字,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近乎坚毅的神色,“这话,在理!”
他看向林向阳,眼神里不再是审视,而是彻底的认同和倚重:“往后,家里这些事,你多上心。有什么想法,就跟爹娘说。”
李秀兰也连忙点头:“对,对,向阳,你现在是大人了,得多帮爹娘分担。”
这场简短却意义非凡的家庭会议,就此落下帷幕。
没有激昂的誓言,没有感人的泪水,只有沉甸甸的责任和彼此托付的信任。
林向阳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这个家庭需要被保护的弱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参与决策、分担风险的重要成员。
而他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策略,也为他接下来利用系统,更大胆地为这个家,为这条隐秘的战线,积蓄力量,铺平了道路。时代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他必须抓紧这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为即将到来的一切,做好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