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发俸的日子。
天还没亮,县衙前就排起了长队。衙役、书吏、杂役们搓着手、跺着脚,在寒风中翘首以盼。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年关将近,就指着这点俸禄置办年货、偿还债务。
林闻轩站在二堂的窗前,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手心沁出冷汗。
大人,库房......实在拿不出钱了。钱师爷捧着空账本,愁眉苦脸,非但俸禄发不出,连衙门的日常用度都......
去年此时呢?林闻轩问。
去年赵县丞在时,都是提前从常平仓借支,开了春再用税银补上。可今年......钱师爷欲言又止。
说下去。
常平仓的粮食,上月就被赵县丞以平抑粮价为由,卖给了几个大粮商。所得银两,说是要修缮县学,可账上......
林闻轩一拳捶在窗棂上。他早该想到,赵德柱不会让他好过。
这时,周文渊急匆匆进来,低声道:闻轩,我刚打听到,赵德柱暗中放话,说只要你去求他,他自有办法解决俸禄问题。
求他?林闻轩冷笑,怕是又要巧立名目,从百姓身上搜刮吧?
辰时已到,该发俸了。
林闻轩硬着头皮走到前堂。众人期待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
诸位,他清了清嗓子,今日的俸禄......
话未说完,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他:大人!求您行行好,先把俸银发了吧!
扑通一声,一个白发老吏跪倒在地:老朽在衙门当差四十年,从没拖欠过俸禄。家里老婆子病重在床,就等着这点钱抓药啊!
紧接着,更多的人跪了下来:
大人,我娘等着钱下葬......
娃儿的棉袄都破得露棉花了......
欠的米账再不还,年都过不去了......
哭声、哀求声汇成一片,压得林闻轩喘不过气。
都起来!他提高声音,本官保证,今日一定让大家拿到俸禄!
回到书房,林闻轩焦躁地踱步。他的目光无意间落在案头的《论语》上。
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旁,烛光下浮现出一行批注:
无利则义不立。欲行大义,先解小利。俸禄之事,关键在。
源?林闻轩心中一动。他立即唤来周文渊:你去查查,往年除了常平仓,还有哪些来钱的门路?
周文渊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云山县虽穷,却盛产一种稀有的紫笋茶,往年都是作为送往京城,利润丰厚。但今年,这项生意完全被赵德柱的妻弟垄断了。
贡茶?林闻轩眼前一亮,账册上可有记录?
有是有,但......周文渊面露难色,贡茶生意牵扯到州府乃至京城的权贵,动不得啊!
就在这时,柳莺儿不请自来。今日她打扮得格外素雅,一改往日的妖娆。
林大人可是为俸禄发愁?她盈盈一拜,莺儿倒有个主意。
城南有座废弃的银矿,前朝曾经开采过。若是大人允许,莺儿可以找人重新开采,所得利润,足够解燃眉之急。
林闻轩心中警铃大作。开采银矿?这可是掉脑袋的勾当!
他故作感兴趣:详细说说。
柳莺儿见他心动,说得越发详细:矿脉图莺儿已经到手,工匠也都是现成的。只要大人点头,三天内就能开工......
忽然,林闻轩注意到,在柳莺儿说话的间隙,她袖中露出一角信纸。在特定光线下,那信纸上竟浮现出与《论语》中相似的金色批注:
银矿实为陷阱,慎入。
他心中冷笑,果然是个圈套!
此事关系重大,容本官考虑考虑。他打发走柳莺儿,立即吩咐周文渊,去查查那个银矿的底细。
调查结果令人后背发凉:那银矿早已被采空,而且地质不稳,随时可能塌方。更重要的是,它是官矿,私采等同谋反!
好毒的计策!周文渊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要置你于死地啊!
这时,钱师爷慌慌张张跑来:大人,不好了!衙役们要闹事了!
前院里,几十个衙役围成一团,为首的班头大声嚷嚷:今天再不发俸,咱们就罢工!让这县衙瘫痪算了!
对!罢工!
不给俸禄,谁还给他卖命!
群情激愤,眼看就要失控。
林闻轩快步走出,站上台阶:诸位静一静!
静什么静!拿钱来!有人喊道。
林闻轩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份地契:这是本官祖上留下的五十亩水田。钱师爷,你即刻去当铺,把它当了!
众人都愣住了。
大人,使不得啊!周文渊急忙劝阻,这是您祖产啊!
是啊大人,老泪纵横的白发老吏跪了下来,咱们再难,也不能让您卖家产啊!
林闻轩扶起老吏,朗声道:诸位都是我的手足兄弟,让你们过不好年,是我这个父母官的失职!今日就是倾家荡产,也绝不让大家空手而归!
这番话掷地有声,刚才还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大人......班头哽咽道,是咱们太急躁了。这俸禄,晚几天发也行......
林闻轩斩钉截铁,说今天发,就今天发!
就在这感人时刻,赵德柱忽然出现,假惺惺地说:林大人爱民如子,令人感动。不过卖家产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下官倒有个主意......
他掏出一张借据:这是城中张屠户放的印子钱,利息虽然高了点,但能解燃眉之急。下官愿意作保......
林闻轩心中冷笑,终于图穷匕见了。先是炭敬,再是银矿陷阱,现在又是高利贷,一环扣一环,就是要逼他走上贪腐之路。
赵县丞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他冷冷道,不过这印子钱,还是留给需要的人吧。
他转向众人,声音铿锵:诸位放心,今日酉时之前,一定让大家拿到俸禄!我林闻轩说到做到!
回到书房,他闭目沉思。忽然,《论语》中君子固穷旁又浮现出新批注:
穷则变,变则通。紫笋茶利,可分而食之。
分而食之?林闻轩若有所思。
他立即唤来几个可靠的衙役,低声吩咐一番。
酉时将至,就在众人以为林闻轩要食言时,一队衙役抬着几个大箱子走进县衙。
发俸了!周文渊高声喊道。
箱子里不是银子,而是一筐筐的紫笋茶。
诸位,林闻轩解释道,这是本官用俸禄预支的紫笋茶。大家拿去市面上卖了,所得远超平日俸禄。若信得过本官,就按这个法子领俸;若信不过,本官这就去当铺!
原来,他暗中联系了几家茶商,用未来的茶税做抵押,赊来了这批茶叶。既解决了眼前的俸禄问题,又打破了赵德柱对茶叶生意的垄断。
衙役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那个白发老吏第一个站出来:我相信林大人!这茶,我领了!
有人带头,众人纷纷响应。
看着欢天喜地领茶叶的衙役们,暗处的赵德柱脸色铁青。
好个林闻轩,他咬牙切齿,居然能破这个局......
而更让他心惊的是,林闻轩这一招,无意中触动了一个更大的利益网络。
是夜,林闻轩在《论语》上看到一行新的批注:
破局始,祸端生。茶利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真正触碰到了云山县最深层的利益链条。前方的路,必将更加艰险。
但摸着怀中那本越来越神奇的《论语》,他的眼神愈发坚定。
这官场的第一课,他算是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