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郎中府发现枯萎白梅的消息,如同在紧绷的弓弦上又加了一分力。
虽然目标因防护及时侥幸未死,但凶手的屠刀已然举起,下一次,未必还有这样的运气。
裴昭雪与裴昭明当机立断,决定改变策略,从全面排查转为重点设伏。
目标,就是那位刚刚收到“死亡预告”的刑部郎中,李大人。
“顾长生已经对李大人下了冰魄石之毒,枯梅也已送达。按照前两次案件的模式,距离毒素最终引爆,应该还有一段极短的时间窗口。”
裴昭雪在大理寺的沙盘前,目光灼灼,“这是他作案链条的最后一环,也是我们人赃并获的最佳时机!”
裴昭明点头赞同:“我们必须假设,顾长生会亲临现场,或者派出他的执行者,来确认结果,甚至可能进行最后的‘触发’调整。李府,就是我们的猎场!”
一张精密的大网迅速铺开。
首先,对李大人进行了彻底的“净化”。
苏九亲自调配了解毒汤剂,尽可能中和其体内残留的冰魄石毒素。
同时,李大人被严密保护起来,饮食由专人负责,所有外来物品一律严格检查,确保不再给顾长生任何可乘之机。
其次,李府内外被布置得如同铁桶一般。
明面上,增派了巡街武侯和大理寺差役,加强警戒,意在震慑。
暗地里,裴昭雪调来了大理寺最精锐的暗探,由她亲自指挥,潜伏在李府的书房周围、屋顶、院落阴影处,每一个可能的观察点和进出路径都被牢牢盯死。
裴昭明则协调了御史台的暗哨,负责监控李府外围街巷,防止有人从外部接应或传递消息。
第三,对太医院和李府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彻底切割。李大人的所有用药,改由苏九和白家信得过的药童亲自配置、煎煮、送达,完全绕开太医院的流程,杜绝顾长生再次下毒的可能。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饵料”。那枚作为证物的枯萎白梅,被小心翼翼地放回了李大人书房的原位。苏九设法模拟了那“幽冷异香”的气味,确保书房内的氛围与凶手预期的一致。
他们要营造出一种“目标已入彀,只待时辰到”的假象,引诱顾长生或其同伙现身。
“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阻止死亡,李大人已无性命之忧。”
裴昭雪在行动前,对所有参与人员强调,“我们的目的,是抓捕!要亲眼看到是谁来触碰那枚枯梅,是谁来确认这场死亡的‘完成’!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打草惊蛇!”
夜色渐深,李府内外一片寂静,唯有书房窗口透出的烛光,在寒风中摇曳,仿佛真的有一个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官员,在独自面对内心的恐惧与罪责。
暗处,无数双眼睛锐利地注视着这一切,等待着那条已经嗅到血腥味的毒蛇,自己游入陷阱。
守株待兔,需要的不仅是耐心,更是对猎物心理的精准把握。
裴昭雪相信,以凶手的谨慎和对“仪式感”的执着,他一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