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年2月初。
江夏一把大火,烧掉的不仅是蔡瑁的水军主力,更是烧断了荆北与南方的联系,也烧尽了樊城守军最后的希望。
樊城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守将文聘按剑立于城头,望着城外连绵的邓安军营,眉头紧锁如川。
他刚收到确切的噩耗:蔡瑁都督兵败身死,三万水军灰飞烟灭,江夏易主。
这意味着,通往襄阳的水路粮道已被彻底掐断。
“将军……城中粮草,清点完毕,即便再行缩减配给,也……也仅够支撑十日了。”军需官的声音带着绝望。
文聘沉默不语。他麾下还有一万五千忠诚的步兵,这些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荆州子弟兵。他们能守住城墙,却守不住空空的粮仓。
北面的吕布虎视眈眈,襄阳的刘表州牧据说忧愤成疾,自身难保,更别提派援军了。樊城,已成孤岛绝地。
邓安军的劝降使者早已来过数次,许以高官厚禄,皆被文聘严词拒绝。“忠臣不事二主!”这是他坚守的信条。
然而,当城中粮尽援绝的消息逐渐传开,军心开始不可避免的浮动。
文聘能感觉到,部下们看他的眼神中,除了往日的敬畏,更多了一丝对未来的茫然与恐惧。
邓安在中军大帐听取汇报,周瑜道:“主公,文仲业乃真义士,强攻虽可下,然伤亡必巨,且难以得其真心。当以攻心为上。”
贾诩淡淡道:“其坚持者,无非‘忠义’二字。需破其心障,示以大势,予其台阶。”
邓安从善如流,下令停止一切军事进攻行动。翌日,贾诩 乘坐轻车,再次来到樊城之下,指名要见文聘。
文聘出于礼节,依旧登上城楼相见。
贾诩仰头,声音清晰地传入城上每一个人耳中:“文将军,今日诩来,非为劝降,实为将军与这满城军民指一条生路!”
他不再提个人富贵,而是直指核心:
“将军可知,荆州为何至此田地?蔡瑁专权跋扈,排挤忠良,此其一也! 刘景升年老昏聩,如今更是忧惧成疾,卧榻难起,荆州已如风中残烛,再无复兴之望,此其二也!”
“我主邓公,奉天子以讨不臣,吊民伐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将军在城上当有目睹。对于如将军这般忠勇之将,更是求贤若渴,善待降臣,秦琼、张绣等皆为例证!”
贾诩目光如炬,盯着文聘:“将军之忠,乃对荆州社稷之忠,对黎民百姓之忠!岂能是为蔡瑁此等蠹虫殉葬?
归附明主,保此樊城一方安宁,使将士免于饿殍,百姓免遭兵燹,岂不比无谓的玉石俱焚,更有价值百倍?!”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打在文聘心头,也传遍了城头守军。
是啊,为谁守?为何守?蔡瑁已死,刘表病重,继续坚守,除了让全城人饿死、战死,还有什么意义?
又过一日,更让樊城守军震动的一幕发生了。
邓安竟只带着数十名亲卫,卸去甲胄,身着常服,亲自来到城下一箭之地。
“文仲业将军!”邓安朗声喊道,“我知你忠义!昔日剿匪,你我曾有缘分,我敬你为人!张清将军之死,乃甘宁所为,与你无关,我邓安绝非迁怒于人之辈!”
他语气诚挚,继续道:“我今日在此,以大汉天子之名承诺!若将军愿降,我即刻表奏天子,封你为 ‘讨逆将军’,依旧统领樊城防务,你麾下士卒,尽数保留,绝不打散重组! 我只愿与将军,共扶汉室,保境安民!”
城上鸦雀无声。
文聘看着城下卸甲示诚的邓安,回想起当年剿匪时对方的气度,再对比如今刘表集团的衰败与内斗;
他看着城外邓安军营垒整齐,军纪严明,确实无劫掠扰民之事;
他听着邓安承诺保留他的兵权和部下……这一切,与他坚守的“忠义”似乎并不完全冲突,甚至是一种更务实、对部下和百姓更负责任的选择。
内心的壁垒,在现实与真诚的双重冲击下,终于轰然倒塌。
良久,文聘深吸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
他转身,对麾下将士沉声道:“开城!”
沉重的樊城城门,在无数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缓缓开启。
文聘独自一人,步行出城,走到邓安马前,单膝跪地,抱拳低头,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无比坚定:
“罪将文聘……愿降明主!但求邓公……善待我樊城百姓,勿伤我麾下士卒!”
【姓名】:文聘(字仲业)
【年龄】:21
【特殊属性】:
镇御:镇守城池 \/ 水域防线(如江夏、汉江流域)时,自身统率 + 4、谋略 + 3。
坚壁:面对联军进攻时,自身统率 + 2、魅力 + 3。
【基础属性】:武力84 | 统率88 | 智力77 | 政治75 | 谋略82 | 魅力78
邓安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亲手扶起文聘,将早已准备好的“讨逆将军”印绶郑重放入他手中:
“仲业请起!我得将军,如旱苗得甘霖也!将军放心,你之百姓,即我之百姓!你之士卒,即我之士卒! 邓安在此立誓,必不负将军今日之托!”
文聘归降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遍荆北。
荆州本土将领们看到深受刘信托重、以忠义着称的文聘都选择了归附邓安,并且得到了如此厚待,心中再无太多抵触。
一时间,荆北各地郡县,纷纷表示归顺,邓安军在荆北的声望与掌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通往襄阳的最后一道屏障,已然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