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夕阳给红旗村合作社的职工家属楼镀上了一层金辉。苏念晚系着围裙,在自家的新厨房里忙碌着,锅里炖着的红烧肉咕嘟咕嘟冒着香气。
妈妈,好香呀!沈乐瑶像只小蝴蝶般飞进厨房,踮着脚尖往锅里瞧。
苏念晚笑着擦擦手,把女儿抱起来:乐瑶乖,去叫爸爸和弟弟吃饭。
这是合作社新建的职工家属楼,苏念晚一家分到了三楼的一套三居室。明亮的窗户,雪白的墙壁,崭新的家具,和从前那个破旧的老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沈墨琛正陪着沈安邦在客厅搭积木。两岁多的沈安邦已经能说简单的句子了,他举着搭好的小房子,奶声奶气地说:爸爸,看!合作社!
安邦真棒!沈墨琛摸摸儿子的小脑袋,眼里满是慈爱。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赵桂香端着刚蒸好的馒头进来:晚晚,我蒸了些馒头,给你们送点过来。
她现在就住在隔壁单元,方便照顾孙子孙女。
妈,您就别忙活了,快坐下吃饭。苏念晚连忙接过馒头。
一家五口围坐在餐桌前,其乐融融。沈乐瑶叽叽喳喳地说着在幼儿园的趣事,沈安邦努力地用勺子自己吃饭,虽然撒得到处都是,但谁都不忍心打断他的积极性。
今天幼儿园老师表扬乐瑶了,说她帮助小朋友。苏念晚给女儿夹了块肉,乐瑶真棒!
沈墨琛也夸奖儿子:安邦今天学会了自己穿鞋。
看着家人幸福的笑脸,苏念晚心里暖暖的。这种平凡而温馨的生活,正是她一直追求的。
饭后,沈墨琛主动收拾碗筷,苏念晚则陪着孩子们看图画书。
妈妈,这个大楼真漂亮!沈乐瑶指着一栋高楼说。
这是合作社新建的职工之家。苏念晚耐心解释,以后还会有更多漂亮的房子。
确实,合作社这些年的发展,让红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破旧的土房变成了崭新的楼房,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和电。
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显着改善。
第二天是周末,苏念晚带着孩子们在合作社大院散步。如今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一个集生产、研发、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苏主任早!
晚晚,带孩子玩呢?
遇到的职工都热情地打招呼。很多职工也住在家属楼里,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大人们在一起聊天,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晚晚,听说你要在合作社办幼儿园?王寡妇抱着孙子过来问。
苏念晚点点头:已经规划好了,就在研发中心旁边。这样职工们上班时就不用为带孩子发愁了。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职工们都很高兴。
那可太好了!一个大姐激动地说,我家那口子总抱怨接送孩子耽误干活。
正说着,周小梅急匆匆跑来:晚姐,省电视台来采访,说要拍咱们合作社的幸福生活!
这已经不是合作社第一次接受采访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经常有媒体来采访报道。
苏念晚整理了一下衣服:请他们到会议室吧。
采访组一行五人,带队的是个年轻的女记者。她好奇地打量着窗明几净的会议室:这环境比我们电视台还好呢!
采访从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开始,但记者最感兴趣的还是职工们的生活变化。
我们能采访几位普通职工吗?女记者问。
苏念晚安排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职工接受采访。
第一个是王寡妇。面对镜头,她有些紧张,但说到生活的变化,话就多了起来。
从前我们娘俩住在漏雨的土房里,冬天冻得直哆嗦。她回忆道,现在住上了楼房,儿子也娶了媳妇,去年还添了个大孙子...
说到动情处,她忍不住抹眼泪:要不是合作社,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第二个接受采访的是周小梅。这个曾经的农村姑娘,现在已经是车间副主任了。
我初中毕业时,以为这辈子就是种地嫁人的命。她笑着说,没想到能当上车间主任,还在夜大读了书。
最让记者感动的是老工人张师傅。他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对比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是我刚来合作社时拍的。他指着照片上破旧的厂房,再看看现在,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采访持续了一整天。临走时,女记者感慨地说:我采访过很多企业,但像你们这样让职工有这么强幸福感的,还是第一个。
送走记者,苏念晚陷入沉思。职工的幸福感,确实是合作社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此。在接下来的管理层会议上,她提出了新的目标:建设幸福企业。
什么是幸福企业?大壮不解地问。
就是让每个职工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的企业。苏念晚解释,不仅要提高收入,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
在她的倡导下,合作社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每年组织体检;设立职工子女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开办职工夜校,帮助大家提高文化水平...
这些举措深受职工欢迎。特别是职工子女奖学金,让很多家庭受益。
我儿子考上县一中,合作社给了五百元奖学金!一个老工人激动地说,这可是大喜事啊!
职工夜校也很受欢迎。很多老工人第一次拿起课本,学习文化知识。
活了半辈子,终于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张师傅拿着作业本,像个小学生一样兴奋。
看到职工们幸福的笑脸,苏念晚很是欣慰。但她知道,幸福企业的建设永无止境。
这天,她收到孙晓梅从省城寄来的信。信中提到,现在很多先进企业都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建议合作社也要关注这个问题。
晓梅说得对。苏念晚在管理层会议上说,职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在她的提议下,合作社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职工服务。
起初,很多职工不理解:心理问题?那不是精神病吗?
为了消除大家的误解,苏念晚亲自体验心理咨询,并鼓励管理人员带头。
渐渐地,职工们开始接受这项新服务。特别是年轻职工,遇到工作压力或生活烦恼时,都愿意找心理咨询师聊聊。
说出来舒服多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说。
在建设幸福企业的同时,苏念晚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无论工作多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
这个周末,她特意放下工作,带着孩子们去郊游。沈墨琛也请了假,一家人其乐融融。
妈妈,看!蝴蝶!沈乐瑶在花丛中奔跑,小脸红扑扑的。
沈安邦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专注的小模样可爱极了。
苏念晚和沈墨琛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幸福。
还记得咱们刚结婚的时候吗?沈墨琛轻声问,住在那个漏雨的老屋里。
怎么不记得。苏念晚靠在他肩上,那时候哪想到能有今天。
从破旧老屋到宽敞楼房,从食不果腹到幸福美满,这条路走得不容易。
傍晚回家时,遇到下班的职工们。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互相打着招呼。
李师傅,听说您闺女考上大学了?恭喜啊!
张大姐,您儿子的婚事定在什么时候?
这种亲切融洽的氛围,让苏念晚深深感动。合作社不仅是一个工作单位,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晚上,她在工作日记中写道:今天看到职工们幸福的笑脸,我很欣慰。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让每个职工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写完日记,她走到孩子们房间。沈乐瑶和沈安邦已经睡着了,小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
苏念晚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小脸,心中充满感恩。这一世,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让更多人过上了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