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香江的早上,晨光正漫过维多利亚港的水面时,许峰正坐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机身轻微颠簸着穿过云层,舷窗外的海面泛着碎金般的光,像撒了一把揉碎的铜钱。

他的公文包却搁在膝盖头,拉链没拉严,露出里面自己爷爷早年陈旧的日记——泛黄的纸页边缘卷成波浪,钢笔字迹在岁月里晕开些微墨痕。

这日记里面正记载着1949年那个闷热的夏夜:“司徒班主将进步人士藏在戏箱,红船渡港,许氏货轮护航,此恩不可忘。”

而且,在字迹旁画着艘小小的红船,船帆上用红墨水绣着朵玉兰花,针脚细密得像真的丝线,花瓣边缘还特意点了几点白,和司徒倩别在发间的胸针图案如出一辙。

他指尖划过纸面,能摸到墨迹干后的凸起,仿佛爷爷落笔时的力道还留在纸上,连带着那夜咸湿的海风气息,都从纸缝里漫了出来。前排乘客翻报纸的沙沙声里,混着空姐推着餐车走过的轱辘声,铁皮餐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

许峰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香江码头,看红船启航时,船工们用铁桶舀水冲洗甲板的声音,也是这样带着节奏的哗啦声。

而邻座的一位老太太用上海话念叨着“回家”,声音里带着几十年未改的乡音,尾音拖得长长的,像戏文里的拖腔。

她膝盖头的竹篮盖着块蓝布,掀开时露出几板大白兔奶糖,玻璃纸在晨光里闪着亮,甜香混着机舱里淡淡的煤油味漫开来。

然而,这老太太颤巍巍剥了块糖递给许峰,糖纸在指间发出细碎的响声:“后生仔,尝尝?阿拉上海的糖,甜到心里头。”

许峰接过来塞进嘴里,奶香味在舌尖漫开时,他摸出传呼机,金属外壳被手心的汗浸得发潮,按键上的数字已经磨得有些模糊。

他低头按了几遍,想发出去一条消息:“上午抵沪,盼见红船。”发送的瞬间,传呼机“嘀”地轻响一声,绿色的指示灯闪了闪,信号已屏蔽了,信号恢复可正常发送。

这时,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半块玉佩,那时父亲已经说不出话,指节都陷进玉里,留下几道深深的月牙痕。原来那不是执念,是想把两家人的牵绊续上,像把断了的红线重新接起来,打个结实的结。

上海的苏州河畔,红船被工人擦洗得发亮。几个穿蓝布褂子的老师傅正用软布蘸着桐油,一下下往船板上擦,油亮的光泽顺着木纹漫开,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清苦的桐油香。

司徒倩穿着外公留下的戏服站在船头,月白色的水袖上绣着金线,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袖口磨出的毛边藏着岁月的温度,针脚处还沾着点经年累月的舞台脂粉——那是早年在戏班后台蹭到的定妆粉,洗了几十遍都没褪干净。

粤剧老前辈拄着红木拐杖,在船板上敲出笃笃的节奏,指点她摆着《帝女花》里的身段:“你外公当年反串演长平公主,这水袖能甩到船舷外,许家老爷子总在岸边鼓掌,说‘这才是真功夫’,手里还举着刚买的糖炒栗子,烫得直搓手,栗子壳掉了一地,混着河泥踩出咯吱咯吱的响。”

此刻,她的指尖抚过船板上的刻痕,是“司徒远”和“许世昌”的名字并排刻着,笔画里还嵌着几十年的木屑,摸上去糙糙的。旁边还有朵歪歪扭扭的玉兰花,花瓣被无数人的手摸得发亮,边缘都磨圆了。

然而,传呼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揣在戏服内袋里,隔着几层衣料,震得心口发麻。

她慌忙掏出来看,许峰的消息让她心跳漏了半拍,像演到紧要处的锣鼓点突然停了,连呼吸都顿了顿。身后传来脚步声,帆布鞋踩在刚擦过桐油的船板上有点打滑。

只见林晓曼抱着个木盒站在岸边,白连衣裙洗得发白,领口补着块同色的布,针脚歪歪扭扭的——那是她自己用缝纫机补的,线脚歪得像条小蛇。

“这是我爸藏在香江仓库的东西,”她把木盒递过来,指尖捏着盒盖,指节泛白,“锁在铁柜最底层,我找了三把钥匙才打开,或许……对你有用。”

这木盒是樟木做的,打开时散出股清苦的香气,里面铺着层暗红色的绒布,放着本相册。

但这牛皮封面裂了道缝,用细麻绳仔细地捆了几圈,最后一页贴着张老照片:红船的甲板上,年轻的外公穿着武生靠,银冠上的绒球鼓鼓的,许家爷爷穿着笔挺的西装,领口还别着朵白兰花,两人勾肩搭背笑得露出牙,中间站着位穿旗袍的女子,手里攥着块完整的玉佩,玉光在黑白照片里都透着温润。

“我妈说,这是许家奶奶,”林晓曼的声音发颤,指尖捏着相册边缘泛白,“我爸篡改账本,就是怕人知道他祖上曾是亨利集团的帮凶,当年为了抢红船的地盘,放火烧过司徒家的戏班后台,连你外公最珍爱的那套蟒袍都烧没了,只剩下半只烧焦的水袖,现在还收在樟木箱里。”

司徒倩的目光落在照片女子的旗袍纽扣上,是玉兰花形状的,和许峰送她的胸针一模一样。

她忽然明白,林坤的恨,从来不是为了家族,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像用新泥盖住旧坟,却挡不住底下的腐朽气味。河风吹过来,掀动她的水袖,像只白色的鸟振翅欲飞,袖口的金线在阳光下划出细碎的光。

虹桥机场的出口处,许峰一眼就看见举着“粤剧红船”纸牌的司徒倩。她额角的纱布换了新的,白得刺眼,发梢别着朵白玉兰,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像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人,连站的姿势都带着戏里的韵味,腰挺得笔直,肩膀微微向后展着。

“阿峰。”她的声音带着笑,眼角却有点红,像刚哭过又强忍着,睫毛上还挂着点湿意,那是来之前偷偷抹的,怕被他看见笑话。

“倩儿。”许峰接过她手里的纸牌,竹片做的骨架有点扎手,边缘被磨得很光滑,想来是被人握了很久,连边角都泛着温润的包浆。指尖触到她的手,比香江的海风暖,带着苏州河的潮气,指腹上还有点薄茧,是常年练水袖磨出来的——她总说练水袖要“三分力留七分韵”,手腕转得久了,自然就磨出了茧子。

当两人并肩往外走时,他从包里掏出个油纸包,热气把纸都洇透了,隐隐能看见里面深褐色的糕体:“香江饼家的马拉糕,特意让师傅多加了红糖,在机场餐厅用微波炉热过了,还温着。知道你爱吃甜,特意让他们少放了点碱水,不会容易发苦。”

在这街角的馄饨摊飘出香气,煤炉上的铁锅冒着白汽,老板系着件洗得发黄的白围裙,用长柄勺敲着锅沿喊“新鲜出锅”,声音洪亮得像戏台上的净角。

司徒倩拉着他在小马扎上坐下,小马扎的藤条有点硌屁股,是摊主用了十几年的老物件,藤缝里还卡着点去年的梧桐叶碎。她舀起个馄饨递到他嘴边,青瓷汤勺在晨光里晃出金亮的光:“上海的荠菜馅,加了虾米,尝尝。”

许峰咬下去的瞬间,鲜美的汤汁溅在戏服的水袖上,洇出个小小的黄点,像朵突然绽开的小黄花。两人笑得像孩子,引得摊主直看,用上海话跟旁边的人说“这对小年轻真好”。

在旁边看着他们的老太太们,摇着手上蒲扇,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议论着“般配”,阳光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暖洋洋的,像裹着层棉花,连风都变得软软的,卷着馄饨汤的香味儿,慢悠悠地飘。

这红船的船舱里,许峰展开爷爷的日记,纸页脆得像饼干,翻的时候得格外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就扯破了——有几页已经用透明胶带粘过,胶带在岁月里泛黄,轻轻一碰就卷边。

司徒倩拿出外公的账簿,蓝布封皮上还沾着樟木的香,边角用牛皮纸包着,显然是精心保存过的,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玉兰花,是当年夹进去的,现在还能闻到点淡淡的香。

两本旧物拼在一起,正好能看清1950年的真相:亨利集团当年想吞并红船班的资产,用低价强买戏服行头,许家出手相助,不仅垫了钱,还把自家仓库腾出来给戏班放道具,仓库里堆着半屋子的旧戏箱,箱角都磕出了豁口。

但是,却被林坤的父亲造谣成“资助反动派”,在报纸上登了半版的假新闻,配着张模糊的照片,说红船里藏着“违禁品”——其实是戏班新做的蟒袍,上面的金线太亮,被人远远看见当成了“反光的武器”。

这两家人因此生缝隙,直到1980年代再续前缘,又被林坤搅进阴谋,像缠在红船上的水草,越挣扎缠得越紧。

“原来我们的缘分,早写在祖辈的故事里。”

司徒倩的指尖划过日记里的玉兰花,指甲缝里还留着船板的木屑,微微感觉到有点痒。

“我妈总说,沪港之间的水是连在一起的,涨潮落潮都能应和,人也该如此,不该被这湾水隔开。”

“另外,我妈还说当年你爷爷去香江进货,每次都给我外公带两斤上好的徽墨,说是写戏本用着顺手。”

这一刻,司徒倩抬起头,阳光正好从船舱的小窗照进来,落在她睫毛上,像镀了层金,连带着细小的灰尘都看得清清楚楚,在光里慢悠悠地飘。

许峰从西装内袋摸出那半块玉佩,冰凉的玉面贴着心口的温度,和她手里的拼在一起,缺口严丝合缝,像从来没分开过。

“沪港同源”四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玉面的包浆温润得像要化开,像两家人终于解开的心结,堵在胸口的石头落了地,连呼吸都顺畅了。

正在此时,船外远处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廉政公署的人来取林晓曼交出的证据,其中包括亨利集团早年走私的账册,牛皮封面印着烫金的徽记,边角磨损得厉害,上面有林坤父亲的签名,字迹和林坤像一个模子刻的,连最后那个弯钩的弧度都一样,像是用尺子量着写的。

傍晚的红船上,摆起了简单的宴席。长条木桌是用几块木板拼在一起的,铺着蓝白格子的桌布,边角有点磨破了,露出里面的粗麻布,是司徒倩母亲年轻时织的,上面还留着点淡淡的栀子花香。

那些爱好粤剧老前辈们围坐在一起,有人拉着二胡,琴弓上的马尾有点松了,拉出的调子带着点颤音;有人打着板,竹板边缘磕出了小豁口,却更显清脆。

大家唱着《帝女花》里的“香夭”选段,弦师的胡琴拉得动情,调子悲怆又缠绵。

许峰跟着调子哼,跑调跑到十万八千里,把“落花满天蔽月光”唱成了平直的调子。

司徒倩听了,却是笑出泪来,用手帕擦着眼角:“比我第一次唱还难听,当年师傅罚我抄了二十遍唱词,手指都酸得握不住笔,还是你奶奶偷偷给我塞了块橡皮,让我歇会儿再写。”

陈宇扶着还在恢复期的司徒雄走来,他穿着新做的的确良衬衫,袖口卷着,露出小臂上淡淡的疤痕——那是早年在戏班后台搬道具时被木箱砸的。

司徒雄总说这是“红船给的印记”。他手里拎着瓶上海老酒,标签都快掉了,瓶口用软木塞封着,塞子上还缠着圈细麻绳:“许少,当年你强拆重庆大厦,我哥可是带头反对的,举着‘保护旧建筑’的牌子站了三天,晒得掉了层皮,晚上就蹲在路边吃阳春面,酱油都舍不得多放。”

“过去的错,用一辈子补。”许峰给司徒雄倒酒,粗瓷碗里的酒液晃出涟漪,带着粮食的清香,泡沫细腻地浮在表面,像层薄薄的云。“

许氏地产想把重庆大厦改成粤剧文化馆,保留原来的骑楼,再加盖个戏台,戏台的栏杆都雕成玉兰花形状的。

但是,以司徒家与许家的名义,让香江的年轻人也能听听老调子,知道粤剧不只是电视里的咿咿呀呀,还有‘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的讲究。”

司徒雄的手顿了顿,酒碗在手里晃了晃,眼眶红了。他喝了口酒,抹了把嘴说:“我那修表铺,就改成粤剧周边店,卖戏服纹样的表带,玉兰花形状的表针,表芯里都嵌片小小的红船木雕。”

“我还琢磨着,找个老裁缝,把你外公留下的戏服样式复刻几套,让年轻人也试试穿戏服的滋味——当年我第一次穿武生靠,勒得喘不过气,还是你爷爷帮我松了两寸腰带。”

夜色降临时,红船的灯笼亮了起来。竹骨的灯笼罩着红布,里面点着蜡烛,映得水面一片暖红,像落了满地的晚霞。

许峰牵着司徒倩的手站在船头,江风带着水汽吹过来,掀动她的水袖,拂过他的手背凉丝丝的。

并且,在远处的外滩钟声传来,浑厚得像老戏里的铜钹,一下下敲在心上,和香江的维港钟声竟有几分相似,仿佛在隔着时空应和。“我查过了,”他轻声说,声音被风吹得有点散,

“1984年中英谈判期间,父亲偷偷资助内地的粤剧学校,用的就是被林坤挪用的那笔钱,汇款单上写的是‘乐器款’,其实买了三十套戏服,黑绸的箭衣,绣着龙纹的,龙鳞都是用真金线绣的,现在还在学校仓库里放着,箱子上贴着‘1985’的红纸条。”

司徒倩靠在他肩上,水袖扫过他的手背,凉丝丝的:“我也查到,我爸当年拒绝亨利集团的收买,被他们诬陷贪污,许家曾匿名帮他翻案,找了三个证人,都是当年红船班的老艺人。”

“但现在还住在苏州河对岸的老房子里,喝早茶时还总念叨‘许家那小子仁义’,说你爸小时候总偷家里的白糖给他们泡茶水喝。”

这时,他们的传呼机同时在震动起来,像是两颗心在同步跳动,是廉政公署的消息:“林坤罪证确凿,亨利集团涉案人员悉数落网。”

他们看了信息后,两人相视而笑,眼里都映着灯笼的光,像落了两颗星星。笑声混着《帝女花》的唱段,飘向沪港相连的夜空,像把未完的戏文唱给了月亮听,连晚风都放慢了脚步,静静听着,把涟漪都吹得轻了些。

在这个深夜,许峰在船舱的戏箱底层找到个布包。蓝印花布的包浆发亮,上面印着缠枝莲的纹样,里面是件未完成的粤剧戏服,湖蓝色的缎面上,领口绣着半朵玉兰花,针脚停在最后一片花瓣上,线头还露在外面,像句没说完的话。

“许家奶奶没绣完的,”司徒倩的指尖抚过针脚,能摸到丝线的毛头,那是用老式绣花绷子绣的,绷子的竹圈上还留着淡淡的压痕,“我们帮她绣完吧。”一盏用夹子固定在船板上的台灯,发出昏黄的光落在布上,把两人的影子投在舱壁上,像幅活动的水墨画。

许峰拿着绣花针,笨手笨脚地穿线,线好几次都从针眼里溜出去,急得额头冒汗,鼻尖上沾了点线头都没察觉。

司徒倩笑着把他的手包在自己手里,指尖带着绣活留下的薄茧,轻轻引导着针脚:“要像红船渡港那样,稳稳的,别慌。你看这花瓣的弧度,要跟着布纹走,才显得自然。”

红船窗外的月光漫了进来,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像撒了层银粉,把针脚都照得清清楚楚,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淡淡的丝线香,混着船舱里老木头的味道,让人心里踏实。

“等戏服绣好,”许峰忽然说,针尖在布上顿了顿,留下个小小的针孔,“我们在红船办场粤剧演出,香江上海同步直播,用卫星信号,让两边的人都能看见。就演《帝女花》,我演周世显你演长平公主,好不好?”

司徒倩的眼睛亮了,像落了星光:“就叫‘沪港同调’,你看这河水,不也是一个调子在流吗?从苏州河到维多利亚港,根本分不出哪段是上海,哪段是香江。

那也好到时候,让香江的戏班也来搭台,两边的胡琴一起拉,唱腔能顺着水漂到对岸去。”

她指尖的绣花针轻轻一挑,最后一片花瓣的轮廓渐渐清晰,金线在月光下闪着细弱的光,像把两地的牵挂都缝进了布纹里。

在这个黎明时分,红船缓缓驶离码头。许峰站在船头,望着两岸的晨光把天空染成橘红,苏州河的水在船尾拖出长长的白痕,像条银色的带子。

这时,司徒倩给他披上外套,里面的衬里绣着朵小小的红船,是她连夜绣的,针脚还有点歪,船帆上的玉兰花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认真劲儿——线是她从香江带来的细绒线。

据说和当年许家奶奶绣嫁妆用的是同一家铺子的货。“爷爷日记里说,”她轻声道,风掀起她的发梢,拂过他的脸颊,带着清晨的水汽,“红船不仅渡人,还渡心,隔山隔水的,心齐了,就什么都挡不住。你看那岸边的芦苇,上海的和香港的,不都长得一样旺吗?”

许峰握住她的手,传呼机上收到陈宇的消息:“许氏地产转型文化产业,香江政府部门支持沪港粤剧交流,批文下来了。”绿色的屏幕光映在他眼里,亮得像远处的灯塔。

与此同时,他低头轻轻地在司徒倩额头印了一个吻,像红船划过水面,温柔而坚定,带着两辈子的牵绊。指尖的温度混着船板的桐油香,在晨光里漫开,连风都变得黏糊糊的,像化不开的蜜糖。

这一刻,水面上的倒影里,红船的帆正迎着晨光展开,米白色的帆布被风撑得鼓鼓的,船身的“沪港同源”四个字,被朝阳染成了金色,像把两家人的故事,写在了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而此时此刻江面,远处正传来早班轮渡的汽笛声,悠长地掠过水面,惊起几只水鸟,翅膀剪开晨雾,往太阳升起的方向飞去。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快穿渣女万人迷结婚生娃帝女临安策秋凉了,婆家该灭门了!全员团宠郡主别太坏快穿:绑定大佬后不辜道者从诡异大陆开始军爷以身许国,军嫂许他也许家[射雕同人]妖女摄政王带娃娇宠野玫瑰穿书后,恶毒女配携带空间发大财寻龙藏珠重生婚宠:总裁撩上瘾我家有直男被弃鬼宅?玄学大佬的直播间火了引她深爱弑天刃面甜心黑小白菜,重生八零撩了狼小姑娘腰细身软,三爷诱吻成瘾毕业后,我回村种地直播四合院:随身一个成长空间逃婚后,她在古代养殖创业暴富了滨城霸主:虐妻悔途剑修小师妹,她六艺全通摆烂吃瓜:满朝文武嘻嘻?不嘻嘻直播算命:遇到亲生父母人偶们的舞台剧这个法师怎么比战士还能打冷面大理寺少卿,天天热脸把我宠扮演舔狗后,深陷修罗场超兽武装:轮回者的系统八零娇妻妩媚,高冷学神食髓知味堂堂女大学生,你说我是阴间使者不灭钢之魂林有德摄政王的王妃狂炸天命格被夺后,她被五个哥哥争着宠重活一世避祸为上清穿:病弱贵妃的荣宠路终极一班:抓住这只丁小雨给残疾老公生三个崽,他乐傻了水仙:悲惨女配跳崖后回到了过去算命直播抓鬼魔圣传缝进灵魂的回忆这么玩居然也可以龙游天下:天地秘闻奇案录逃婚当天,我傍上了大佬老婆,么么哒缘深缘浅缘如梦
方浪书院搜藏榜:我在末世拥有了躺平生活恭送道友飞升偷偷招惹重生七零美女画家拿捏工程师神算疯玫瑰,撩得恶犬贺爷心尖宠LOL:快苟到世一上,你玩实名制?综影之我在清剧里想摆烂美漫:什么年代了还当传统蝙蝠侠葱茏如叶八零换亲女配?我靠签到系统杀疯青鲤修仙记摆烂后我重生了福天记等穗抽芽等爱开花茵绝遥全家重生,五岁萌宝被全京城团宠我爹是皇上鬼帝狂妃倾天下在朝堂被偷听心声后,他们都颠了梦回花国娘子别走,为夫一定认真背夫纲现实世界里的爱丽丝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末世重生,只想囤粮摆烂度日非人世界的人类生活普通人快穿指南八零年代探案日常情逢对手就是爱你,小糯米梦初迷离总有叹惋穿成末世文漂亮女配,男主宠上瘾全民武道:我以诡魂凶兽为食逃荒海岛,奶包福运绵绵赶海发家小马宝莉:马格分裂的公主炮灰好像变了你好呀,作文民国聊斋杀穿诡片世界前任求着我回去先离后爱,前妻在恋综市场杀疯了云阁飞梦穿成修仙界的凡人公主后我登基了高门军官灭妻:要她改嫁送她进监人在武动,开局签到药老戒指我看上了哥哥的战友尘世长生仙爱我吧,稳赢契约新妻怀孕出逃除我以外,全队反派厉少你前妻带崽来抢家产啦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说好和离,绿茶将军怎么又吃醋了少歌:咸鱼世子,百晓堂最强赘婿游戏入侵:一心求死的我杀穿副本呆女觉醒阴阳眼,捉鬼续命闯阴间四合院:白莲花傻娥子,我全都要民俗规则怪谈:我的纸扎能通神大秦:咸鱼皇子,靠躺平登顶金榜龙阙执念师火影,我!漩涡鸣人,叛逃木叶!雷布朗多的诸天之旅重生之风云情劫千金归来,她用科技封神港综:从钵兰街走出的大佬快穿之典当人生替嫁成凰:皇后娘娘是男的!甜!被陵总听见心声宠上天天擎:我的道侣是圣女后异僭之书满天星辰也不及你她来时又逢春四合院:李震岳同志,当代霍去病不准开窗别人啃老我啃小,后妈在年代暴富灯红酒绿的街市树与海:开拓,旅行,音乐快穿:末日恶女在年代文里杀疯了寻仙,没有外挂你修什么仙?玄鹰刍氏自传从六零到现代:老公儿子都老啦天才家族与凡人操盘手云影仙踪梦未休修仙大门派穿成冷宫皇子:从挨打到打皇帝宝可梦:训练家长路漫漫沪城来的娇气千金,拿捏冷面糙汉四合院:51开局,截胡秦淮茹发配流放:战神将军赖上我野菜,拿来吧你!不是?!你管这叫辅助系?!穿书后情敌们都能听见我心声其实我们不曾爱过双重生后,专戳极品婆家心窝子不说了,师尊接我回家了穿女装被朋友妈妈当成儿媳妇墨雨棠梨崩铁:从智识令使到自由星神退婚当天,我觉醒神级天赋崩坏:这不对吧?我怎么在土木堡丹尊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