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国政府试图组织力量进行反击,但内部矛盾激化,军队士气低落,根本无法抵挡索马联盟的凌厉攻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塔国领土纳入索马联盟的版图。
索马联盟在这片新领土上,迅速建立起临时管理机构,着手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民生水平,让塔国百姓切实感受到索马联盟带来的改变。
然而,索马联盟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米国等西方国家对索马联盟的扩张极为不满,试图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索马联盟进行制裁。
但同时又顾忌叶风那个圈子,毕竟那也是不好惹的存在。一旦他们开始行动,叶风他们自然也会进行反击。
而且这个反击很可能会针对到个人,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更多的人选择了前者。
毕竟他们是资本主义国家,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主。
而索马联盟则抓住这个机会,叶眉利用联盟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外交手腕,与一些中立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国际舆论上为索马联盟争取到了一定的支持。
在国内,叶柔积极组织联盟民众开展生产建设,进一步巩固联盟的经济基础。
她鼓励民众参与到新占领领土的开发中,为联盟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加强军事建设,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应对可能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
杨三则率领军队在新占领的边境地区布防,防止塔国残余势力的反扑。
他深知,虽然目前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战争并未真正结束,未来还有许多挑战等待着索马联盟。
在这场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索马联盟凭借着果断的决策、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在东非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霸业篇章。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索马联盟将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继续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了整个东非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这场短促而激烈的军事行动,效果远超预期。
它不仅摧毁了塔国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军事优势,更像一记重锤,敲碎了塔国当局在民众心中勉强维持的强大形象。
火光冲天的机场、沉入港口的军舰、瘫痪的指挥系统……
这些画面通过隐秘渠道在塔国境内流传,引发了巨大的心理地震。
塔国首都和一些主要城市开始出现小规模的示威游行,民众质问政府:
“我们的钱去了哪里?为什么买来的武器如此不堪一击?”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面包和工作!”
长期积累的矛盾——贫富分化、腐败横行、民生凋敝——在此刻被点燃。
塔国政府试图强行镇压,并指责索马联盟是“侵略者”,但信息的壁垒一旦被撕开裂缝,官方的宣传就显得苍白无力。
索马联盟高层深知,军事胜利只是打开了局面,真正的征服在于人心。
在叶柔的亲自督导下,一场精心策划、多管齐下的“人心工程”迅速启动,目标直指塔国底层民众和摇摆不定的地方势力。
杨大提出的“边境民间互助”计划,在得到叶雨泽的首肯后,迅速从一个试探性的小动作,升级为一项系统性的战略行动。
联盟不再仅限于士兵间以物易物的小打小闹,而是由杨大牵头,组建了专业的“边境贸易与援助小组”。
小组以中立商人的名义,在双方边境的“灰色地带”建立了几个固定的物资交换点。
来自索马联盟的粮食、药品、廉价的服装、文具、太阳能灯等生活必需品,潮水般涌入塔国一侧的边境村镇。
这些物资对于长期被封锁、生活困苦的塔国边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交换的代价极低,往往只需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甚至只是“信息”。
哈吉和莱瓦这样的基层士兵,经过简单培训,成了第一批“宣传员”。
他们不再仅仅交换咖啡豆,而是会和塔国士兵、边民聊天,讲述索马联盟辖区内的生活。
孩子们有学上,村民们能用上干净的电和水,生了病有诊所可以看……
这些朴实无华的描述,比任何宣传册都更有力量。
同时,联盟派出精干的医疗小队,以“国际志愿者”的名义,进入塔国边境地区开展义诊。
药品由联盟提供,治疗免费。许多塔国民众一辈子都没见过正规医生,索马联盟医生的到来,治愈的不仅是身体的疾病,更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好感的种子。
叶眉负责的EASU(东非稳定单元)信息部门开足马力。
他们利用瘫痪的塔国官方媒体渠道空窗期,通过便携式收音机广播、偷偷散发的传单、以及难以被完全屏蔽的网络信息流,向塔国腹地传递信息。
广播内容精心设计:既有对塔国政府腐败无能的揭露(证据来自杨大从边境交易中获取的情报,以及叶柔早已布局的情报网),更有对索马联盟政策的正面宣传。
重点突出联盟的“共享发展”理念:
“我们不是来征服的,我们是来共同发展的。”
宣传中大量使用塔国地方语言,讲述普通人在联盟治理下改善生活的真实故事,极具亲和力。
叶眉还巧妙地利用了塔国内的民族和部落矛盾。
塔国执政派主要代表少数族裔的利益,对多数族裔进行压迫。
联盟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向这些被压迫的族裔倾斜,承诺在联盟框架内,所有族裔平等,文化传统将得到尊重,经济机会均等。
对于塔国边境地区有影响力的部落长老和地方豪强,叶柔采取了“拉拢”与“威慑”相结合的策略。
通过杨大的商业网络,联盟向这些势力提供经济好处,如优先贸易权、发展项目合作等,换取他们的中立甚至支持。
同时,杨三的军队在边境陈列,明确传递一个信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更重要的是,联盟将最早主动投诚或被动占领的几个塔国边境城镇,打造成了“样板工程”。
联盟的工程队迅速进入,修复道路、架设电网、建设学校和卫生所。
联盟行政人员高效地组织起生产,发放农具和种子,恢复市场秩序。
短短数月,这些城镇的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塔国内部死气沉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变化,通过前来探亲访友的塔国民众之口,一传十,十传百,“索马联盟治下生活更好”的印象逐渐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塔国边境地区的村镇长老,开始秘密与联盟接触,表达归附的意愿。
他们看重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人心的逐步归附,使得塔国的大片领土以惊人的速度“变色”。
不再是激烈的武装冲突,更像是一种“和平演变”式的崩塌。
索马联盟的版图急速扩张,这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更复杂的挑战。
核心问题摆在了叶柔、叶眉和杨三面前:我们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天深夜,在王宫临海的露台上,叶柔、叶眉姐妹俩难得地有了一段安静的独处时间,望着月光下波光粼粼的印度洋,开始了决定联盟未来的关键对话。
“姐姐,”叶眉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兴奋:
“我们的扩张速度,超出了最初的想象。现在纳入的领土,民族、宗教、文化构成比我们原来复杂得多。”
“继续用‘联盟’这种相对松散的结构来管理,恐怕会力不从心。政令如何统一?法律如何通行?资源如何高效调配?”
叶柔轻轻搅动着杯中的花茶,目光深邃:“是的,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索马联盟’这个名字,带有强烈的地域和民族色彩,对于新加入的、非索马里族的地区和民众来说,可能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国体和国名。”
“你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共和国?”
叶眉眼睛一亮。她长期负责经济和金融,深知一个稳定、集权的现代国家政体对于经济发展、货币信用、国际交往的重要性。
EASU要想成为真正的区域硬通货,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主权信用作为背书。
“这是一个选项,而且可能是最合适的选项。”
叶柔点点头,“‘共和国’意味着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个家族或部落,这能最大程度地团结新加入的各族裔。我们可以命名为‘东非共和国’或类似的名字,彰显我们的抱负不限于一隅。”
但叶柔话锋一转,露出了深思的神情:
“然而,困难极大。首先,我们内部能否达成一致?杨三和他代表的军方,可能更倾向于强有力的集权统治,甚至带有军事管制的色彩,效率高。而我们要考虑如何平衡各方势力。”
“更重要的是外部反应。”叶眉接过话茬,“如果我们公开宣布成立共和国,无异于向整个东非乃至非洲宣告我们要建立一个区域性强国。”
“这会让周边所有国家,甚至是非盟、联合国都高度警惕。米国更会抓住这个机会,给我们扣上‘侵略扩张’的帽子,施加更严厉的制裁和国际孤立。”
叶柔赞许地看了妹妹一眼:“小眉,你考虑得很周全。所以,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或许可以分步走。”
“第一步,强化现有联盟的中央权力,成立一个更具权威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你、我、杨三,再吸纳一些新领土上的代表人物加入,作为过渡期的最高权力机构。”
“第二步,”叶柔继续勾勒她的蓝图,“在新稳定的领土上,推行我们的法律和行政体系,但要给予一定的自治权。比如,在文化、教育、部分地方事务上,允许地方议会自行决定。”
“但国防、外交、货币政策、主干基础设施建设等核心权力,必须牢牢掌握在中央。这就是‘一国多制’或者叫‘联邦制’的雏形。”
“保留自治权,是为了减少合并的阻力,稳定人心。而核心权力归中央,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叶眉迅速理解了姐姐的意图,“这确实是个稳妥的办法。我们可以先在实践中摸索这个度,等时机成熟,再水到渠成地宣布新国家的成立。”
“还有一点,”叶柔的声音压得更低了,“我们是否要主动拉拢更多国家加入?”
“比如,那些长期受塔国压迫、或者与我们有共同发展诉求的小国。”
如果东非共和国能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合作平台,而不仅仅是索马联盟的扩大版,我们的根基会更稳固,国际上的反对声音也会因为参与者的增多而变得复杂化。”
叶眉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姐姐,这个想法很有吸引力,但现在可能还为时过早。”
“我们连消化塔国的遗产都需要时间。当前的重点是‘练好内功’,把我们现有的地盘治理好,打造成繁荣、稳定的样板。”
“当我们的模式展现出足够的吸引力时,其他国家自然会主动靠拢。到时候,我们就是‘被邀请’的领导者,而不是‘主动扩张’的侵略者,在国际道义上会主动得多。”
姐妹俩的这次深夜长谈,初步厘清了联盟未来的政治发展方向。
一个以强化中央集权为核心、允许地方有限自治、最终目标指向一个包容性共和国的渐进式路线图。
这个构想,既野心勃勃,又务实谨慎。
战略方向确定后,执行力超强的索马联盟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在新占领的塔国领土上,联盟没有实行简单的军事管制。而是迅速组建了由行政官员、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组成的“民事管理团队”进驻。
团队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秩序、保障民生。联盟军队主要负责边境安全和清剿小股抵抗势力,城内治安则逐渐移交由新组建的、包含当地可靠人员的警察队伍。
叶眉的经济班子推出了“东非发展债券”,以联盟的未来矿产收益和税收作为担保,面向联盟全体民众和新领土居民发行。
这笔资金被专门用于新领土的基础设施重建和产业扶持。这一举措不仅筹集了急需的资金,更将新领土居民的利益与联盟的整体发展捆绑在一起,增强了归属感。
同时,联盟开始在新领土上推行EASU作为官方货币之一,与原有货币并行流通,并承诺逐步过渡到EASU为唯一法定货币。
联盟控制的商店、市场优先接受EASU,并且用EASU发放部分公务员工资和项目款项,迅速提升了EASU的接受度和信用。
为了培养对新政权的认同,联盟在新领土上大力兴办教育,推广双语教学(本地语言和联盟通用语),教材内容经过审订,强调东非各民族是一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
对于原塔国政府的基层公务员,只要愿意合作,经过审查和培训后,大部分被留用,这有效地稳定了行政管理队伍,减少了社会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