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看着学生的眼神和情绪。
也恍然间发觉。
原来,并不是学生不喜欢听课,原来并不是学生对学习抵触。
而是他们不喜欢听到那些千篇一律。
枯燥无味的话。
曾几何时。
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做过多少调查和努力。
可最终。
得到的结果依旧是,左耳进右耳出,收益甚微。
本以为这是属于孩子青春期,从而出现的逆反心理,太过于无奈,没有办法。
可这一刻。
他们看着舞台上那个青年,再看着台下的少年们,才终于知道。
自己的教学错了。
错得离谱。
不是因为孩子听不进去,更不是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是。
学生不愿意听,他们所谓的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经验,以及所谓的道路。
什么只有成绩好了,才能对得住父母,对得住老师。
不是!
而是每个学生都是有无限的可塑性。
他们的成长也是无限的。
所局限的道路,不仅仅只是学习,是整个华国所有位置。
同样的。
他们也发现了以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以肉眼可见的文采差距。
一个闭幕式。
在他人口中,是枯燥无味的。
可落入了吴庸这里,这个枯燥无味,一扫而空。转变成了热血沸腾,变成了震撼所有人。
一个老师苦笑道:“如果我能有吴老师这个才华,是不是学生就更加爱听课?是不是就能更加教育好学生?”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
为什么学生爱听吴庸讲的东西。
一个是文采。
一个是,吴庸总能以另一种更适合方式,让所有人更好的接受。
甚至爱上听课。
这就是差距。
……
前排中。
这群顶级学府的顶级老师,顶级教授们,那难以言喻的神情,仍旧挂在脸上。
杜教授吐着气震撼道:“不得了,太不得了。”
邓教授同样感触非常深,“没有没有底稿,一张嘴巴,就这样上台……现场演绎了一段足以震撼整个教育界的闭幕演讲,这才华,在当代中,无人能出其左右。”
继教授和于教授这两位上了年纪的老教授,摇头感慨。
宋清照脸色依旧如常,嘴角挂着浅笑。
吴庸这个被临时推上去的老师,又一次,以一种颠覆了所有人的方式,震撼了无数人。
这一刻。
这位古文界的泰山北斗彭教授,脸上面无表情,只是脸上那浮现出五味杂陈之色,出卖了他的神情。
这已经不是推上当背锅侠了。
这是给吴庸扬名立万踏脚石。
他太清楚,这篇《少年中国说》其中蕴含的威力有多大了。
必然会在整个教育界。
掀起一阵巨大的滔天巨浪。
同样也会给整个少年一代,注入一股多么庞大的能量。
刘少欢看着自己老师那不太对劲的脸色,问了声,“老师,您……”
彭教授挥挥手,无力的靠在椅子上,“没事。”
……
舞台上。
康老师这位央台着名的主持人,瞠目结舌。
算是吴庸朋友的司徒芊芊,愣在原地,震撼的无以复加。
直接都听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