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之所以奉了基督教,那只是笼络人心的伎俩。而且王直现在其实特后悔,当时怎么就一头信了这鬼教。害得目前解放军里出了不好的状况。班杰明那个半道子改行的传教士,在队伍里的影响力竟然比自己这个首领还要高。
德川家康又叹了口气,说:“哥哥,这祭天仪式可是必不可少。您想想,古往今来,为君王者,有哪个会不行祭天。祭天可得上苍垂青,正名立位。须知向来只有天之骄子,才可作为君王。而哥哥这个‘日本王’,仅为自封,不够服众呀。若想进一步代表扶桑,向大明称藩,也有先天不足。”
王直一想,觉得德川家康说得也挺有道理。原本自己是打算让天皇,给自己封一下。哪知一误两误,拖下来了。连中都也成了半拉子工程。
说起来,要回头找那个天皇,还不如拜一下天,来的简单。取得“天”的认可,比起天皇的那个,档次又高了一层。由于没把天皇当人看,去拜见天皇,也心不甘情不愿。
至于老天,那是天天见,拜一下,就拜一下吧。走个形式,就像德川家康说的那样,给自己“正个名”。虽然自己不迷信,而且不管这“天”依不依,自己都已经是日本的王。但毕竟穿越到了古代,应该入乡随俗,贴近大众,这个什么祭天仪式,还是搞搞的好。
王直很满意德川家康的办事方法和效率。不用自己怎么操心。德川家康就将祭天的事情安排妥当了。自己似乎只消象征性地参加一下,便可以了。
既然德川家康这么能干,是根革命的好苗子。解放军将统治日本,东进美洲,把革命事业越搞越大。正是用人之际,怎么能少了这种人才。于是王直在坐马车赶去祭天的路上,对身边的德川家康说,让他这次就乘船随军一起去大明。等解放军将东海的事情解决得差不多。他就作为使者,直接赴北京,面见大明的皇帝。
日本和大明不近,解放军来来回回,必将白白浪费不少时间。革命事业,只争朝夕,怎能贻误大好时机。解放军东进美洲,因美洲面积过大,必不能一蹴而就。
而在全世界范围取得革命胜利,也必将是更加久远之后的事情。不争朝夕,怎能让这一天早日到来。解放军存在的意义,绝不能只是白白浪费光阴。
王直之所以没有在城里方便的地方祭天,全是因为德川家康说,祭天必须选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那种地方才有灵气。王直深以为然,并且也预备在将来要多多倚仗这位有才能的四弟。
大哥太忠厚,死心眼;三弟脑子活,又太贼;这个四弟,就刚刚好了,既聪明又可靠。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帅更加难寻。王直决定将德川家康,往帅的方向培养。作帅,只要稳坐军中账,不用打打杀杀,靠脑子就行了。
指不定往后解放军里最能成事的,还是这德川家康。(最后,解放军仅剩下的一点革命目标——“统一日本,投降大明”。就是靠德川家康完成。丰臣秀吉本可为王直提早完成这一遗愿,但他因仇恨迷失自我,执意对大明报复。无论如何,解放军在500年前轰轰烈烈革命一场,由于首领王直[织田信长]的愚蠢型失误,最终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