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功升授大典,即将于神策门外的皇家大校场,正式举行。
然而,就在这国朝盛典即将开启的清晨,南京户部尚书王铎的府邸之内,气氛却显得有几分……怨气冲天。
“哼!这张尔岐,好大的架子!” 王铎对着镜子,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自己那身崭新的一品绯红官服,口中却对着一旁伺候的老管家,发着牢骚,“这都什么时辰了?还未曾从府上出发?当真以为自己得了陛下几分青眼,便可以不将我等这些老臣,放在眼里了吗?!”
那老管家也是连忙附和:“是啊,老爷。这姓张的,平日里最是讲究什么‘礼制’、‘规矩’,今日这等天大的场面,他身为礼部主官,竟还敢迟到?真是……有些奇怪。”
王铎冷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嫉妒与不甘:“奇怪?有什么好奇怪的?人家……如今可是陛下面前的第一等红人!是内定了要调往京师,入阁拜相的人物!我等这些留在南京的‘小人物’,自然……是入不了他的法眼了!”
怀着同样心思的,又何止王铎一人?
当他乘坐着八抬大轿,抵达神策门外,与早已等候在此的工部尚书高弘图、以及新任南京吏部尚书马士英会合之时,三人之间的气氛,更是显得……各怀心机。
高弘图早已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原地来回踱步,口中不住地抱怨:“这张尔岐,究竟在搞什么名堂?!误了吉时,他担待得起吗?!简直是……成何体统!”
马士英则是在一旁,不阴不阳地“挑拨”道:“高大人莫急,莫急。张大人如今圣眷正隆,或许……是被什么要紧的‘私事’给耽搁了呢?我等……还是耐心等等吧。”
王铎则依旧是那副冷嘲热讽的模样:“是啊,我等不过是些办差的,怎敢催促张尚书这等‘能臣’呢?”
高弘图被二人这番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猛地一甩袖子:“不等了!本官亲自去找他!我倒要看看,他这张尔岐,究竟要摆多大的谱!”
然而,就在高弘图刚刚转身,准备动身之际——
“陛下驾到——!!”
一声高亢而又悠长的唱喏,如同惊雷般,从远处传来!
只见街道的尽头,一队身着赤金龙纹盔甲、手持长戟的御林军,簇拥着一位同样是身披耀眼金甲、骑着一匹神骏非凡的白色高头大马的年轻帝王,正缓缓向着神策门而来!紧随其后的,是数千名同样是军容整肃、杀气腾腾的新编禁军和锦衣卫缇骑!
沿街早已闻讯赶来、翘首以盼的数万名金陵百姓,在看到这如同天神下凡般的帝王仪仗之后,无不骇然失色!随即,便如同被割倒的麦子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口中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山呼海啸之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圣明!!”
早已等候在神策门下的千余名南京文武官员,在看到圣驾亲临之后,也连忙整理衣冠,跪伏在地,恭迎圣驾。
崇祯皇帝端坐马上,感受着这万民敬仰、百官跪拜的无上荣光,心中却也不由得浮现出一丝苦涩:为何……为何我大明朝,明明有如此之多的官员,有如此之众的兵马,国事……却依旧会糜烂到如此地步?!
他并未多言,只是淡淡地挥了挥手:“众卿平身。”
随即,便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率领着文武百官,向着此次大典的主会场——皇家大校场,行去。
这座位于神策门外的皇家大校场,历史悠久。据说,其最早乃是明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用以操练京营兵马所建。只是,历经数代,早已是年久失修,几近荒废。
直到崇祯十九年,三屯营大捷之后,皇帝陛下下旨,要在南京举行叙功大典,才命人重新修缮此地,并交由新任南京礼部尚书张尔岐,全权负责统筹。
据说,在修缮之初,南京的户部尚书王铎和工部尚书高弘图,本不愿为此事多拨银两。还是张尔岐拿着皇帝的密旨,亲自登门“拜访”,并以“若误了陛下大典,尔等提头来见”相威胁,才最终……“说服”了这二位,又额外增拨了五十万两白银的修缮经费!
再加上由西厂提督曹化淳派来的亲信太监,日夜不停地监工督办,这座本已荒废的大校场,才终于在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内,焕然一新!其规模之宏大,足以容纳数十万军民!
此刻,大校场之内,早已是人山人海,旌旗蔽日!
以内阁首辅蒋德璟、以及王铎、高弘图、马士英等为首的千余名文武百官,早已按照官阶品级,列队入场。文官在左,武将在右,所有佩刀兵器,皆已存放于场外。
而在校场的中央,三万名在此次平叛和抗虏战争中,立下过赫赫实战战功的大明将士,正身披重甲,手持兵器,列成了数十个整齐肃杀的巨大方阵!那股子从尸山血海之中磨砺出来的铁血煞气,冲天而起,令人不寒而栗!
在军阵的一侧,更有朵颜汗王乌尔迈,亲率着他麾下那支同样是军容严整的蒙古骑兵,盛装亮相!他们那充满了异域风情的装束和神骏非凡的战马,更是吸引了无数远道而来、特意前来观礼的漠南蒙古各部的使者和商人的目光!
吉时已到。
崇祯皇帝在英国公张世泽、禁军总督董琦等一众核心将帅的簇拥下,缓缓登上了那座用汉白玉垒砌而成的、高达九丈的检阅高台。
他看着台下那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军阵和人潮,看着那无数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日月玄鸟旗,听着那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即便是他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此刻也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深吸了数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激动,对着侍立在身旁的西厂提督曹化淳,轻轻地……使了一个眼色。
曹化淳立刻会意!他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用他那尖细却又充满了穿透力的声音,对着台下数十万军民,高声宣布道:
“南京礼部尚书——张尔岐!”
“你可以……宣布大典,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