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蓁蓁靠在他胸口,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轻声道:“是啊,他们做到了。宫廷与江湖,本就该是这样,在危难时携手,在太平时任重。”
窗外,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月光透过窗棂,照亮了御案上那封还没写完的奏折。容珩知道,平定赵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赈灾、治疫、兴修水利,还有无数的困难在等着他们。但他不再担心,因为他明白,这天下的安稳,从来不是靠帝王一人,而是靠朝堂的百官,靠江湖的侠客,靠每一个心怀善意的百姓——就像江南的这场危机,正是因为宫廷与江湖放下了隔阂,携手并肩,才最终化解。
而这份携手的力量,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不仅照亮了江南的灾荒,更照亮了未来的路。无论前路有多少风雨,只要这份信任还在,这份同心还在,这天下,就定能如卫蓁蓁所说,越来越好。
然而,还没等容珩松口气,新的难题接踵而至。
这场旱灾太过严重,即便赵弘已被擒获,可江南各地的粮食储备近乎见底,疫病也在持续蔓延。从江南快马加鞭送来的信鸽,带着一封封告急文书,无一不在提醒着众人,局势依旧严峻。
“陛下,臣已与江南各大门派商议过。”萧沅站在御书房中,风尘仆仆,他刚从江南赶回京城,马不停蹄地来向容珩汇报,“他们愿意倾尽所能,提供粮食与药材。只是……这还远远不够。”
容珩拧紧了眉头,手中的朱笔在御案上轻点,“如今国库空虚,短时间内难以再拨出大量的粮食和银子。朕已令各地藩王和世家捐粮捐款,可响应者寥寥。”
这时,卫蓁蓁走进御书房,手中拿着一沓清单,“陛下,这是各宫清点出来的私库财物清单,虽不多,但也能变卖一些换作粮食和药材送往江南。”
容珩接过清单,看着上面的首饰、绸缎等物品,心中满是感动,“辛苦皇后了。只是这些怕是杯水车薪,江南的百姓等不起。”
“儿臣愿往江南,亲自督办赈灾和治疫之事。”容瑾站出来,目光坚定,“儿臣在江南已有一些根基,且与江湖人士也多有往来,定能协调各方,共渡难关。”
容珩看着自己的儿子,欣慰地点点头,“瑾儿,此去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朕会调派太医和禁军随你一同前往,务必尽快稳定局势。”
一旁的容玥也不甘示弱,“父皇,儿臣也要去!儿臣虽不懂朝政,但也能帮忙照顾病患,安抚百姓。”
容珩本想拒绝,但看到女儿坚定的眼神,又想到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最终还是同意了。
与此同时,柳萱也在积极联络江湖上的医者。她深知疫病的凶险,仅凭太医院的人手远远不够。在她的号召下,许多江湖神医纷纷响应,带着自制的药丸和草药,日夜兼程赶往江南。
“柳姑娘,此次疫病来势汹汹,我们这些江湖郎中,也想尽一份力。”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神医说道,他背着一个破旧的药箱,里面装满了珍贵的药材,“这是我多年研制的防疫药丸,对遏制疫病蔓延或许有些帮助。”
柳萱感激地接过药丸,“多谢前辈,有了您的帮助,江南百姓定能早日脱离苦海。”
在朝廷和江湖紧锣密鼓的筹备下,一批批粮食、药材和救灾物资被运往江南。容瑾带着禁军和太医抵达苏州后,立刻设立了多个赈灾点,亲自监督粮食的发放,确保每一粒米都能送到灾民手中。
“大家排好队,一人一碗粥,都有份!”容瑾站在赈灾点前,大声喊道。他身着便服,与灾民们一同忙碌,丝毫没有皇子的架子。禁军们则在一旁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哄抢。
容玥和柳萱带着女医们穿梭在病患之间,为他们诊治、喂药。疫病的传染性极强,许多女医都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但她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姐姐,我怕……”一个小女孩拉着柳萱的衣角,眼中满是恐惧。她的父母都染上了疫病,躺在一旁的草席上昏迷不醒。
柳萱蹲下身子,温柔地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别怕,姐姐会治好你和你爹娘的。来,把这药喝了。”说着,她端起一碗药汤,耐心地喂小女孩喝下。
然而,困难远比想象的更多。随着天气逐渐炎热,疫病愈发猖獗,药材的消耗速度惊人。原本预计能支撑半个月的药材,不到一周就见底了。
“怎么办?如今药材告急,若是不能及时补充,疫病将会进一步扩散。”容玥焦急地说道,她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
容瑾皱着眉头思考片刻,“我立刻写信给父皇,请求再调派药材。同时,让江湖人士在民间寻找药材,哪怕是一些偏方,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能放过。”
萧沅也没有闲着。他凭借着在江湖中的威望,组织了一批身强体壮的侠客,深入山林采集草药。山林中危险重重,不仅有猛兽出没,还有各种未知的毒物,但侠客们没有一个人畏惧。
“大家小心,这附近可能有毒蛇。”萧沅手持长剑,警惕地看着四周,“我们多采集一些柴胡、板蓝根,这些草药对治疗疫病有帮助。”
就在众人齐心协力对抗疫病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黄河水位暴涨,有决堤的危险。一旦黄河决堤,周边数省都将被洪水淹没,后果不堪设想。
容珩接到消息后,脸色变得极为凝重。他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对策,可大臣们却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陛下,当务之急是调派军队加固黄河堤坝,防止决堤。”兵部尚书说道。
“不可。”工部尚书反驳道,“如今江南旱灾、疫病肆虐,军队都被调往江南,哪里还有兵力去加固黄河堤坝?依臣之见,应先疏散黄河周边百姓,避免人员伤亡。”
“疏散百姓谈何容易?这么短的时间,能疏散到哪里去?而且百姓们离开家园,又如何生活?”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道。
容珩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烦躁不已。他深知,无论是加固堤坝还是疏散百姓,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此时朝廷根本拿不出这么多资源。
“陛下,臣有一计。”卫蓁蓁突然开口,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我们可以向民间富商和世家求助。如今国难当头,相信他们也不愿看到山河破碎,百姓受苦。只要晓以大义,许以一定的回报,他们或许会愿意出资出力。”
容珩眼前一亮,“皇后所言极是。朕这就下旨,号召民间富商和世家捐款捐物,参与救灾。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接收和管理这些物资,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旨意一下,京城的富商和世家纷纷响应。他们深知,国家若陷入危难,自己也难以独善其身。有的捐出了大量的银子,有的提供了粮食和物资,还有的派出了自家的家丁参与救灾。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堤坝的加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各地调集来的民夫和士兵们日夜奋战,搬运沙袋,加固堤岸。容珩还亲自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臣前往黄河边督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而在江南,随着新一批药材的运抵,疫病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病患们的病情逐渐好转,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感谢陛下,感谢皇后娘娘,感谢各位恩公!”一位康复的灾民跪在地上,对着京城的方向磕头谢恩。他的家人也都跟着跪下,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容瑾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场灾难虽然还未完全过去,但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他们已经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大家都起来吧,这是我们共同的功劳。”容瑾扶起灾民,“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江南的旱灾在一场及时雨的滋润下终于得到缓解,田野里重新长出了嫩绿的禾苗。黄河堤坝也在众人的努力下成功加固,水位逐渐回落,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当容瑾、容玥、萧沅和柳萱等人回到京城时,容珩和卫蓁蓁亲自出城迎接。看着他们疲惫却充满喜悦的面容,容珩心中感慨万千。
“你们辛苦了。”容珩说道,眼中满是欣慰,“此次能够度过难关,多亏了你们,多亏了朝堂百官,多亏了江湖侠客,多亏了每一个心怀善意的百姓。”
卫蓁蓁走上前,抱住容玥和柳萱,“你们平安回来就好。这段时间,你们受苦了。”
容玥笑着说:“母后,我们不辛苦。看到江南的百姓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我们觉得一切都值得。”
萧沅和柳萱也向容珩和卫蓁蓁行礼,“陛下,皇后娘娘,此次赈灾和抗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宫廷与江湖携手的力量。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守护好大胤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百姓。”
容珩点点头,“不错。经过这场灾难,朕更加明白,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今后,宫廷与江湖更要紧密相连,共同为大胤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夕阳的余晖洒在众人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这场灾难虽然给大胤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但也让宫廷与江湖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让百姓们更加团结。他们深知,无论未来还会遇到多少风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