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案爆发后,秦风敏锐地察觉到,长安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各方势力在其中激烈角逐,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他深知自己虽有心帮助太子,但此时继续留在长安,不仅自身难保,还可能给太子带来更多麻烦。于是,他果断决定离开长安。
临行前,秦风做了周密的安排。他写了一封信,郑重其事地交给自己的心腹,叮嘱道:“若有绣衣将军范昆来寻,务必将此信交予他。”
随后,秦风又将狼牙情报小组这段时间秘密收集的重要证据,转交给了太子。这些证据详实而确凿,清晰地揭示了夜郎王兴利用巫蛊教拉拢和贿赂朝中大臣的种种行径。他们企图通过这些手段,除掉太子,进而搅乱大汉朝堂,从中谋取利益。
太子刘据看到这些证据时,心中既震惊又愤怒。“没想到这背后竟有夜郎王兴在暗中作祟,这些人实在是胆大妄为!”太子紧握着证据,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秦风离开长安的消息,在城中悄然传开。对于他的离去,各方势力有着不同的反应。一些人认为他是畏惧当前的局势,选择了明哲保身;而太子一系的人则明白,秦风此举或许是为了保存实力,在更合适的时候再施以援手。
在离开长安的路上,秦风回望这座繁华却又暗藏危机的都城,心中默默祈祷太子能够凭借这些证据,识破奸人的阴谋,保住储君之位。“太子殿下,希望这些证据能助您一臂之力,大汉的未来,还需您来引领。”秦风喃喃自语,随后策马扬鞭和清风带着林夏、王顺,消失在茫茫大道上。
而此时的长安城中,太子刘据正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如何利用这些证据,反击那些妄图陷害他的势力。一场与夜郎王兴及其在朝中内应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而秦风留下的线索,或许将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这一日,绣衣直指江充一脸严肃地进宫向汉武帝禀告:“陛下,刚收到绣衣密探的急报,称太子竟在博望苑设桐木人偶,行诅咒陛下之举。”汉武帝听闻,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眼中满是怒色。
太子刘据得知江充向汉武帝告状的消息后,心中大惊。他深知这是江充等人的阴谋,企图置自己于死地。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立刻派人将秦风所送的关于夜郎王兴利用巫蛊教与朝中大臣勾结的证据,火速交给绣衣将军范昆,恳请他务必转交给汉武帝,期望能借此让父皇看清这些人的险恶用心。
范昆接到证据后,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进宫求见汉武帝。然而,李广利等人为了达到陷害太子的目的,暗中派人在宫中各处设卡,切断太子与汉武帝之间的所有联系。范昆在前往汉武帝宫殿的途中,屡屡受阻,那些受李广利指使的人以各种借口阻拦他,不让他将证据呈递给汉武帝。
汉武帝这边,在听到江充的禀告后,已然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命江充等人即刻严查博望苑太子住处,若情况属实,绝不姑息!”江充领命后,带着人马气势汹汹地前往博望苑,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他以为,此次定能坐实太子诅咒汉武帝的罪名,从而彻底扳倒太子。
而太子刘据在东宫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他不知道范昆是否能成功将证据交给父皇,也不知道江充等人在博望苑会做出什么手脚。“一定要让父皇看到这些证据,还我清白!”太子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默默祈祷着。此时的长安城,局势已然剑拔弩张,一场关乎太子命运和大汉江山走向的风暴,即将猛烈来袭,各方势力都被卷入其中,而汉武帝能否看到关键证据,做出正确判断,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范昆在前往汉武帝宫殿的路上,遭遇了李广利等人设下的重重阻拦。但他深知太子所托之事关乎重大,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要将证据交到陛下手中。他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宫廷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巧妙地避开了一拨又一拨的阻拦者。时而抄小道,时而利用自己绣衣将军的身份唬住一些小喽啰,一路险象环生。
终于,范昆成功来到汉武帝面前。他气喘吁吁,单膝跪地,双手将装有证据的锦盒呈上:“陛下,太子殿下让臣务必将此证据呈给您,其中关乎重大阴谋,请陛下明察!”
汉武帝疑惑地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详细记录了夜郎王兴如何利用巫蛊教拉拢贿赂朝中大臣,以及这些大臣妄图陷害太子、搅乱朝堂的种种行径。他越看脸色越阴沉,待看完最后一份证据,已然勃然大怒。
“这群逆贼,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欺朕至此!”汉武帝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险些被奸人蒙蔽,错怪了太子。
“来人!”汉武帝大声喝道,“立刻传朕旨意,召回江充,解除对博望苑的围困,不得有误!”侍卫们领命后,如旋风般冲了出去。
此时的博望苑,江充正得意洋洋地指挥手下四处翻找,一心想要找出能定太子罪的“证据”。就在他以为胜券在握时,汉武帝召回他的旨意到了。江充听到旨意,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心中暗叫不好。但皇命难违,他只能带着手下,灰溜溜地撤出博望苑。
太子刘据看到江充等人离去,博望苑的围困解除,心中长舒一口气。他知道,是范昆成功将证据送到了父皇手中,让父皇看清了真相。然而,这场风波虽暂时平息,太子心中明白,那些妄图陷害他的势力依然存在,大汉朝堂的局势依旧暗流涌动,未来还不知会面临多少挑战。而汉武帝,在经历此事后,也对朝堂上的各方势力有了更深的警惕,他深知,要想稳固大汉江山,必须要好好整治一番这混乱的局面了。
博望苑的围困解除后,太子刘据深知此事不能就此罢休,必须在朝堂上澄清自己,揭露奸人的阴谋。于是,他精心准备,决定在朝会上向汉武帝及满朝文武说明真相。
朝会当日,气氛格外凝重。太子刘据率先出列,恭敬地向汉武帝行礼后,神情严肃地说道:“父皇,儿臣近日遭受无端诬告,有人竟称儿臣在博望苑设桐木人偶诅咒父皇,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是对儿臣的恶意陷害。”
汉武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冷峻,微微点头示意太子继续说下去。
太子接着说道:“儿臣一直对父皇忠心耿耿,对大汉江山社稷不敢有丝毫懈怠。此次事件,实是有人蓄意谋划,企图扰乱朝纲,陷害儿臣。幸得绣衣将军范昆冲破重重阻碍,将夜郎王兴勾结朝中大臣,妄图陷害儿臣、搅乱朝堂的证据呈递给父皇,这才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然而,李广利和江充等人并不甘心就此认输。李广利站出来,拱手道:“陛下,太子所言不实。我们确实收到密探的报告,称太子有诅咒陛下的行为,这绝非空穴来风。况且,我们奉命搜查博望苑,也是按照陛下旨意行事。”
江充也在一旁附和:“陛下,我们一片忠心,只是为了维护陛下的安全和朝廷的稳定。太子如此狡辩,实在难以服众。”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太子,认为应该相信证据,严惩诬告之人;另一派则站在李广利和江充这边,觉得此事仍有疑点,不能仅凭太子一面之词就定案。
汉武帝看着朝堂上的争论,心中暗自思索。他虽已看到夜郎王兴勾结大臣的证据,但李广利和江充等人如此坚持,也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都别吵了!”汉武帝一声怒喝,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此事关乎重大,朕定会彻查清楚,给天下一个交代。无论是谁,若敢欺君罔上,朕绝不轻饶!”
太子刘据和李广利等人都跪地谢恩。一场激烈的朝堂对峙暂时落下帷幕,但众人都明白,这场围绕太子之位的争斗远未结束,接下来,汉武帝将会如何彻查此事,又会做出怎样的决断,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大汉朝堂的风云,依旧变幻莫测。
虽然江充陷害太子的阴谋被及时识破,但新任丞相刘屈氂和李广利等人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们一心想要扳倒太子,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没过多久,在一次朝会上,刘屈氂率先站了出来,一脸严肃地向汉武帝启奏:“陛下,太子虽此次似乎洗清了巫蛊诅咒的嫌疑,但老臣近日听闻诸多关于太子的不当传闻。太子在东宫,行事风格越发独断,与一些大臣往来密切,恐有结党营私之嫌,还望陛下明察。”
李广利也紧接着出列,随声附和道:“陛下,丞相所言极是。太子作为储君,一举一动关乎国本。如今其行为举止引发诸多议论,若不加以约束,恐会扰乱朝堂秩序,影响大汉江山的稳定。”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些与刘屈氂、李广利同属一派的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而太子一系的大臣则面露怒色,为太子鸣不平。
“陛下,太子殿下向来宽厚仁爱,一心为大汉百姓着想,怎会做出结党营私之事?这分明是有人蓄意陷害!”太子的支持者站出来反驳道。
汉武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眼神在刘屈氂、李广利和为太子辩护的大臣之间来回扫视。他心中对太子此次能否真的与这些所谓的不当行为毫无关联,也心存疑虑。毕竟之前关于太子的种种传闻,还是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些阴影。
“都住口!”汉武帝一声怒喝,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太子之事,朕自会详加调查。刘屈氂、李广利,你们若没有确凿证据,不可随意弹劾太子。太子乃国之储君,关乎大汉未来,切不可因无端猜测而扰乱朝堂。退朝!”
说罢,汉武帝拂袖而去。大臣们纷纷跪地恭送,心中却各怀心思。刘屈氂和李广利看着汉武帝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他们知道,必须要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才能再次对太子发起攻击。而太子一系的大臣们,则忧心忡忡,深知太子的处境依旧艰难,一场围绕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在朝堂之上再次拉开了帷幕,长安城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李广利在朝堂上遭到汉武帝的斥责,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偷偷抬眼,瞥见汉武帝那阴沉的脸色和冷峻的眼神,不禁打了个寒颤。这位老奸巨猾的将领,深知帝王之心难测,此时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己之前对太子的弹劾之举,似乎触怒了汉武帝,让皇上对他产生了不满和猜忌。
朝会结束后,李广利心事重重地回到府邸。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越想越觉得不安,他意识到,继续留在长安,随时可能面临汉武帝的进一步问责,自己的处境已然十分危险。
“不行,不能再留在这里了。”李广利咬咬牙,下定决心。他深知自己在贰师军营中,手握兵权,还有一定的根基和势力,或许回到那里才能暂时确保自身的安全。
于是,李广利连夜召集心腹,吩咐他们秘密准备行装,不得声张。一切安排妥当后,趁着夜色的掩护,他带着几名亲信,悄然离开了长安城。一路上,马蹄声急,李广利心急如焚,不停地催促着马匹加速前进。
终于,在天色破晓之时,李广利一行赶到了贰师军营。看到军营熟悉的轮廓,他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踏入军营的那一刻,将士们整齐的呼喊声响起:“参见将军!”这熟悉的场景和声音,让李广利重新找回了一丝掌控感。
然而,他心里明白,虽然暂时脱离了长安的危险,但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和汉武帝之间也产生了嫌隙。接下来,他必须谨慎行事,一面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势力,一面寻找机会,重新获得汉武帝的信任,同时还要继续谋划如何对付太子,以实现自己的野心。而这一切,都将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博弈,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