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净坛这日,皇帝亲率六宫嫔妃,于永绥殿外行三跪九叩之礼,由礼官朗读祷祝青词,禀明为“消弭星异,祈福延龄,护佑国祚”之由。礼成之后,皇帝罢朝三日,于斋宫独宿,以示虔诚。意贵妃作为督办之人,也于偏殿斋戒,其余嫔妃亦莫如是。
斋戒后的五日,则分别行诵经、持咒与拜忏之仪。因太祖在时曾有令,公西一朝当以儒释道并行,而佛为尊,故白日设佛教经坛,诵经祈福;夜间则设道教法坛,坛中铺《北斗九宸罡阵》之图,由高功持七星剑,步罡踏斗,弭灾消祸。
转眼至第七日圆满送圣之时,要将七日积累的功德回向,并送神归位。宫中因皇后与太皇太后未临此地,遂以皇帝和意贵妃为首,诸嫔妃列后,宫中的三位皇嗣也由宫人或搀或抱,随众人跪拜祈愿。
耳畔尽是梵呗钟磬之声,虽扰得宋湘宁颇有心烦意乱之感,但她悬了七日的心也渐渐放下稍许,只盼能安然度过此劫。
正思索间,忽而听到有人惊呼:“灯灭了!长命灯火化成碧焰灭了!”
宋湘宁猛然一惊,旋即望向前处灯台,只见那盏祈福纳绥的赤金长命灯已然黯然无光,再没有一丝生气。
淑妃先是一愣,继而眉飞色舞,掩下内心狂喜之意,颤声道:“皇上,皇上您亲眼所见!灯化碧焰,邪祟难饶,此乃古往今来前所未有之凶兆!非是臣妾构陷,三皇子之命格,竟连北斗星君同满天神佛都无法压制了吗?这煞气之重,实已冲犯天威。若再留于宫中,只怕国无宁日,祸及圣躬啊!”
意贵妃眉头紧锁,轻叱道:“淑妃,神佛之前,不可妄言。”她望向那盏长命灯,双手合十,眼底浮现出浓浓的忧色。
殿内瞬间哗然,不少人低声喁语。公西韫蹙眉低斥:“肃静!神佛之前岂可如此喧哗?实在不成体统!”
宋湘宁的心口一阵阵发寒,她冷然看向满面喜色的淑妃,定住心神,上前跪下:“皇上,淑妃娘娘此言,臣妾不敢苟同。殿中参拜之人众多,焉知不是有人心怀不轨,才使秽气冲犯佛驾?何以因此便定稚子之罪!”她俯首一拜。
钦天监监正拱手道:“陛下,臣昨夜观星,察荧惑仍在太微垣徘徊,未见退意。如今佛事已过半,星象未转,恐是煞气过盛,非建醮能解。”
淑妃脸上难掩得色,她扬声道:“皇上,臣妾昨日听闻高功将疏文于宝鼎中焚化,本意在青烟直上,达于天听,然而烟气升腾时,忽有一阵邪风吹来,烟气竟在空中打了盘旋,方才散去。如此可见烟气回旋,盖因有天意阻滞,今日又见长命灯灭,当真是天煞祸国,非佛事可渡!”
卫昭仪面色凛然,叩首而道:“皇上,臣妾拙见,恳请皇上以国朝大运为重,送三皇子出宫避祸!”
卫昭仪语毕,亦有不少人跪地附言:“请皇上以国朝大运为重,送三皇子出宫避祸!”
瑾修仪脸色大变:“荒唐!皇上尚未发话,尔等怎能如此逼迫圣躬?莫非要奉天子以令不臣?简直是不知所谓!”
公西韫更是气得脸色铁青,他抬起发颤的手臂,几乎说不出话来:“你们,你们竟敢威逼于朕……”
见帝王发怒,殿中人等皆伏拜请罪。意贵妃泪意盈眶,柔声劝道:“皇上息怒,众位妹妹虽一时情急,但也是记挂社稷安危,圣躬康泰。臣妾知皇上爱子心切,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主客星官相克,不只有碍龙体之安,亦会伤皇嗣之身。皇上若当真为三皇子而计,也当顾念殿下的安危啊。煞气不除,殿下何来安稳呢?”
宋湘宁早已泪流满面,她忍悲戚然道:“皇上,溟儿将将百日,尚不识世情冷暖,未体会父慈子孝,如何担得起此等伤天害理的罪名?圣人道,人之初始,本性为善。若不得教行,便是父母之过。不料襁褓婴儿,却得诸位如此义愤声讨,人人得而诛之。妾竟不知,到底是为了圣躬安稳,还是借此机非议圣主,让父子离心啊!”她悲痛欲绝,泣声道:“皇上!”
淑妃见此一急,膝行到皇帝面前,举手作誓道:“皇上,臣妾对您的忠心天地可鉴!真武大帝座前,臣妾不怕堕入地狱,就敢欺瞒神佛,诓骗圣主!我大靖山河月明,日月昭昭,岂可一朝毁于小儿之手?先祖百年基业,难道要止于当朝吗?”
瑾修仪冷笑:“鬼神之事虚幻莫辨,安知不是有人以此做筏,行魑魅魍魉之举?淑妃此言,实难令人信服。”
淑妃反唇相讥:“鬼神之事虚幻莫辨,我令家数年来为大靖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千真万确!开国以来,不知有多少令家儿郎马革裹尸,担得起‘满门忠烈’四个字!本宫身为令氏之后,不屑做那等宵小狂徒之事,瑾修仪如此辞色俱厉,想来不是搬弄是非,挑拨君臣;便是别有用心,包庇祸主!”
“你……”瑾修仪忿然作色,瞋目切齿,心中忽而气血奔涌,她晕了过去。
盈烛惊呼一声,连滚带爬地跑过去扶住她,声音里带着哭腔:“娘娘月份大了,动不得怒,眼下只怕是动了胎气了!”
公西韫平复心中翻腾的怒气,沉声道:“快扶修仪下去,传太医来瞧。”
他冷冷看向淑妃,抿唇不语。淑妃未料及事态至此,自知理亏,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出声。
意贵妃叹息一声,拭去眼角泪珠,轻声道:“皇上,永绥殿向来供奉神明,乃佛门清静之地。若于此论辩激语,恐扰了佛祖修行。几位妹妹各执一词,所言皆是在理。皇上虽顾及昭容妹妹怜惜幼子,却也不得不思量淑妃妹妹与监正拳拳服膺之心。事急则乱,事缓则圆,不若皇上先让玥昭容与三皇子暂且禁足于宜华宫,既免六宫愤然非议,也全了她母子二人的安稳。”
意贵妃此言算是折中之行,公西韫看着跪了一地的嫔妃臣子,只觉眉心突突跳动,他疲惫地挥挥手,吩咐人送了玥昭容母子回宫,再行考量。
此事本是只传于后宫之中,但经此一闹,已是众议纷纭,自然避不过传到了宫外去。翌日上朝时,便有大臣言及此事,直言天象之事不可大意,要皇帝早做论断。有人带头,底下不少官员随风而偃,附议此语。朝中除璋佑王及其子持中立,豫南王会驳斥两句外,竟再无人出言反对。
宜华宫里,宋湘宁听瑾修仪说及此事,勉力笑了笑:“难为姐姐特来告诉我。现下你挺着身子多有不便,还是少来我这是非之地吧。”
瑾修仪握着她的手道:“虽说皇上禁足了你,但我如今怀着龙裔,走到宫门前,那些侍卫不敢拦我,你放心。”她叹道:“妹妹啊,你眼下不必想着我了,替你和孩子拿个主意才是最要紧的。”
宋湘宁凝神思索片刻,抬眸看着她:“姐姐,你信神鬼之说吗?”
瑾修仪一愣,不及作应,听她一字一句道:“姐姐,如果这件事当真是天意弄人,我人力微薄,没有法子;但若是有人蓄意而为,或许有机可乘。”
瑾修仪遽然变色,连声道:“好、好。你既有此心,便交给我。无论是什么妖魔鬼怪,定要叫它现出原形!”
宋湘宁忙道:“姐姐不可。我虽被禁足,她们的眼睛却一刻都没从我这里放下过,连带着姐姐,也必然为她们所提防。只怕而今就等着我们出什么岔子。这件事,绝不能由你我二人来点眼。”
“那要怎么办?”
宋湘宁眼中一凛,朝她倾身附耳过去。
入夜的北风咆哮着漫卷过紫禁城,刺骨的寒意如刀子般吹毛断刃,狠狠撞击着永绥殿的外壁,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殿中的烛火荧光微弱,似乎下一刻就要灭了。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于殿中诵念经文的小沙弥不禁有些害怕,手上敲击木鱼的动作也不由快了一些。
烛光将堂上的佛影拉得很长,将小沙弥整个人紧紧裹挟在里面。他只觉后面隐隐有森然之意,正要起身,忽而感到一阵寒光乍显,随即抵上脖颈。“不许出声。”耳畔传来一道低沉的声音。
小沙弥吓得几乎痴傻,他哆嗦着道:“施主饶命!施主饶命!小僧不曾干过什么坏事,望施主高抬贵手。”
女子冷声:“那长命灯是你负责看守的吧?为何会突然化碧焰而灭!如实说来,或可饶你不死。”
小沙弥嘴唇嗫嚅了几下,本想应付两句,终是没这个胆子,怯声道:“有一个公公给师父送了银子,师父让我起铜锅煮了淳醋和硇砂,将焙烧火出的澄绿加到蜡丸里头,点灯时加进去,就、就化作碧焰灭了。”说的最后,他的声音愈发低下去,头也一点点垂到胸前,恨不得能钻到地里去。
女子怒极反笑:“当真是好手段!借神鬼之事故弄玄虚,果然神机妙算。”
觉到脖子上的刀刃似乎往下游移了些许,小沙弥吓得魂都没了,脸上涕泗横流,哀求道:“是师父逼我做的,我不敢反抗他老人家,施主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你方才说你师父是受人之托,可知是受何人所托?”
“我,我……”小沙弥抖了抖。
“嗯?”女子手中的力道加重了两分。
小沙弥只觉身下有热流一泄,他绞尽脑汁,终是哭嚷着道:“我真不知道!师父不让我近前,我只远远地瞧见过他二人交谈,模糊间好像听师父叫他‘王公公’还是‘汪公公’来着。我……”
女子松开他,依旧冷冷道:“我知道了,这回且放过你。今夜之事,若敢吐露出半个字,你明天就不用活了。”
小沙弥连忙磕头谢恩,诺诺应下。
北风萧萧地刮了一夜,晨起之后,天色果然灰蒙蒙的,不大喜人。然而,纵使天公不作美,意贵妃的心情仍是出奇的好。她拿着一对东珠耳坠对着镜子比着,口中犹还轻轻哼着曲儿。
这时,有宫女进来禀道:“娘娘,尚仪局来了一名女史,要求见娘娘。”
意贵妃微微挑眉,却也并未多语:“让她进来吧。”
锦箨走进殿中,恭恭敬敬地向她施了一礼,谨声道:“娘娘,前儿您吩咐送去尚宫局加盖印信的文书已然妥当了,奴婢特来送来给娘娘过目。”
意贵妃睨她一眼,慢悠悠道:“这等小事,自有尚宫和尚仪做主,用不着本宫烦心。”
锦箨谦卑道:“若是寻常之物,奴婢自然不敢拿来叨扰娘娘。只是此物非同小可,奴婢不得不来奏请娘娘的旨意。”
意贵妃下巴微抬,云夏遂上前拿了她手中的锦盒来,对着意贵妃打开。
意贵妃侧眸而视,登时变色:“你从何处得来此物?”
锦箨恭敬道:“娘娘不必管奴婢是从哪里得来的,娘娘只要认识它,奴婢就安心了。”
意贵妃定定地看了她半晌,忽而一笑:“你怎么就知道本宫认识它?本宫便是不认,你又待如何?”
锦箨笑容温和:“娘娘不认,自然有人会认。娘娘沉得住气,旁人却未必。奴婢倒是好奇,不知那法外高僧可受朝纲律法管辖吗?也不知那参禅悟道的身子可受不受得住金縢卫手下的万般酷刑呢?”说罢她又福了一礼,继续道:“娘娘不必急着灭口,事已至此,娘娘若动手了,未必能做得天衣无缝。且知道这件事的不只那老衲一人,娘娘又不能将设坛祈福的僧侣一一诛灭,奴婢还是奉劝娘娘省些力气为好。”
意贵妃笑意转冷:“看来你是为宜华宫做事了。即便你去御前告发本宫,你以为,三皇子为天象所困之事就能迎刃而解了吗?痴心妄想!”
锦箨鞠身:“奴婢若想斡旋天象,那的确是痴心妄想。可若顺天承命,因势利导,依奴婢愚人所见,倒也并非难事。”
? ?附:
?
高功,道教法师的专名。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高座居中,在道士中是被认为道功最高,故称高功。
?
《神仙养生秘术》中提到:“其八泼铜绿:用铜十斤铸板,用铜锅一口,淳醋一担,硇砂一斤与醋相和,用火烧煎,火常不离,用药醋浇板到二时辰住,刮去绿,再浇,如板白剩三分不用,将澄绿就便焙干任意使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