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利剑”静静矗立在专属的隔离机库内,流线型的机体在冷白色的地灯照射下,反射出幽冷的金属光泽。
它不像是一架传统的飞行器,更像是一件被精心雕琢的致命艺术品,每一道棱线都蕴含着超越时代的力量感。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冷却液和臭氧的味道,更添几分科技造物的神秘与肃穆。
赢昱站在悬空的工作平台上,仰视着这架即将由他驾驭的终极兵器。
他的心跳难以抑制地加速,血液在血管中奔流,发出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轰鸣。
多年的模拟训练、极限体能锤炼、海量的战术理论灌输,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只是为了这一刻——真正站在“利剑”的面前。
“利剑”的驾驶舱——那个被称为“基石安全舱”的球形单元,在赢昱面前无声地开启。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座舱,更像是一颗被数支粗壮而精密的复合机械臂悬吊在战机骨架核心位置的金属巨卵。
舱壁厚实,隐约可见内部复杂的管线结构。
舱门的开启方式也充满未来感,并非滑动或掀开,而是如同盛开的金属之花,六瓣厚重的装甲板向上方精准地旋开、展开,露出内部深邃而充满未知的空间。
内部结构与赢昱熟悉的任何飞行器座舱都截然不同。
没有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的物理仪表盘,没有复杂冰冷的机械操纵杆和方向舵踏板。取而代之的,是整个球形内壁覆盖着一层散发着柔和蓝光的、如同活体神经网络般的复杂感应界面,那光芒如同呼吸般轻微脉动。
舱室中央,是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悬浮式承载座椅,它并非固定,而是由数道无形的力场轻轻托举,座椅周围,隐约可见无数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用肉眼察觉的能量触点与微微鼓动的流体导管,它们将在舱门关闭后,与驾驶员穿戴的特制防护服完美对接,形成生理信号、能量循环乃至神经冲动传递的双重闭环系统。
“进入安全舱。”
玄女那独特、清冷且不带丝毫情绪波动的声音,在空旷寂静的机库中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意味,
“进行首次神经直连接入适应性训练。”
赢昱深吸了一口微凉的、带着特殊离子味道的空气,努力压下心中翻涌的激动与一丝深藏于本能深处的、对未知的紧张。
他深知,这一步踏出,将彻底改变他作为“飞行员”甚至作为“人”的定义。
他依言,脚踏上那看似虚无的力场阶梯,一步步走入舱内,身体缓缓沉入那悬浮座椅之中。
就在他坐定的瞬间,座椅的特殊材质仿佛瞬间被激活,拥有了生命般,自动而精准地贴合他的身体每一处曲线,从背部到腿部,乃至手臂的支撑,都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将他稳稳地包裹、固定在其中。
一种奇异的安心感与束缚感同时传来。
“舱门关闭。
启动生命维持与神经接口预对接程序。”
玄女的声音刚落,那六瓣厚重的舱门便开始了反向的旋转,缓缓向中心合拢。
伴随着低沉的、几乎微不可闻的液压与电磁混合声,最后一线外界的光明被切断,舱内瞬间陷入了一片幽暗。
只有内壁上那些神经网络界面散发出的、呼吸般脉动的微光,成为了唯一的光源,将赢昱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
轻微的压迫感从座椅贴合处传来,似乎是密封系统开始工作,确保舱内环境的绝对独立。
同时,他感到特制训练服的内部,一股微凉但温度迅速趋于恒定的液体开始注入,通过遍布服装内层的微型管道循环起来,带来一种奇异的、全方位的包裹感,仿佛置身于温暖的羊水之中,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物理干扰。
空气循环系统启动,那股淡淡的、类似臭氧和金属离子混合的味道变得更加清晰。
“检测到驾驶员生理指标:心率偏高,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但处于预期可控范围。生命维持系统运行正常。开始注入神经耦合凝胶。”
玄女的汇报冷静得如同在陈述一项实验数据。
随即,赢昱感到头顶上方传来细微的喷气声。一种透明的、略带粘稠感却又奇异地清爽的凝胶,从座椅上方的数个微型喷口轻柔、均匀地洒下,迅速覆盖了他的头部、脸颊,并在脖颈处特制的柔性密封环作用下停滞、积聚,很快便形成了一个完全包裹他头部的液态环境。
赢昱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但随即他发现,这种凝胶虽然充盈了口鼻周围,却丝毫不阻碍呼吸,氧气似乎能直接通过凝胶分子进行交换。更奇特的是,凝胶接触皮肤后,带来一种深入骨髓的清凉与镇静效果,仿佛将他的整个颅脑,连同里面沸腾的思维,都浸泡在了冰澈的泉水中,之前的那丝紧张和杂念迅速被涤荡,他的意识变得异常清晰、冷静,如同被擦拭一新的水晶。
“神经耦合凝胶注入完毕。
驾驶员意识状态:清醒,高度专注,情绪波动趋于平缓。
各项生理参数稳定在最佳接入窗口。
现在,启动基石安全舱核心功能——深度神经直连接入。”
玄女的话音刚落,赢昱猛地感觉到,那些覆盖了整个内壁的神经感应界面蓝光骤然大盛!
不再是温和的脉动,而是如同超新星爆发般瞬间充满了整个舱室!
然而,这强光并非通过视觉神经传递,而是直接作用于他的意识深处!
一股浩瀚如宇宙星海、磅礴如时空洪流的数据流,未经任何常规感官的转换,瞬间将他的整个意识吞没!没有循序渐进,没有哪怕一毫秒的缓冲适应。
这与他之前使用非侵入式无线头盔进行的信息漫游、战术模拟完全不同。
那像是隔着厚厚的强化玻璃观察一个波澜壮阔的水族馆,虽然精彩,但始终隔着一层无法突破的屏障;
而此刻,他则是被毫无保护地、彻底地抛入了信息与感知的深海旋涡中心!
他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有赖以生存的常规感官反馈,在刹那间被剥离、被静默、被覆盖。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最纯粹的数据、能量流动轨迹和最基础的物理法则模拟构建出的、达到百分百沉浸程度的虚拟宇宙!
这里,意识即是唯一的存在凭证。
他“出现”在了一片绝对的漆黑虚空之中。
脚下没有实地,上下左右皆是无限延伸的、模拟出的遥远星辰,它们闪烁着冰冷而准确的光芒,提供了基本的空间参照。
正前方,是一架无比清晰、每一个细节都丝毫毕现的“利剑”战机全息模型,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仿佛亘古存在。
不仅仅是每一个铆钉的纹理、每一块装甲板的接缝、每一道能量管线的走向都清晰可辨,他甚至能“看”到引擎喷口内,那模拟等离子流产生的微弱光影扰动和热力学效应,真实得令人窒息,也美丽得令人心悸。
“感知到虚拟‘利剑’模型。
现在,进行第一步:基础形态认知与意识绑定。”
玄女的声音直接在他的思维核心中响起,清晰、冷静,剔除了所有物理介质的干扰,成为了这片混沌数据宇宙中唯一的、可靠的坐标。
“用意念,‘触摸’它。
建立最基础的交互感知回路。”
赢昱尝试集中精神,将一股单纯的“注意力”投向那架近在咫尺的虚拟战机。
然而,他的意念如同无形无质的手,徒劳地从战机的复合装甲上穿过,无法产生任何交互,就像试图抓住一缕青烟。
数据流因为他的意图模糊和不确定性,产生了轻微的紊乱和反射,反馈回他的意识,带来一阵类似晕动症的恶心和失重感。
“排斥反应源于意识投射的不确定性与指向性模糊。
你的意念必须携带明确无误的‘交互指令’矢量,而非单纯的‘观察意图’。”
玄女精准地指出问题所在,她的指导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直指要害,
“想象你的意识是一支拥有明确触觉末梢的探针,而非一片弥散的光。
明确你想要‘触摸’的目标点是机翼前缘第三号装甲板接缝处,而非笼统地指向整个机身。”
赢昱稳住心神,摒弃所有杂念,将全部注意力高度聚焦,如同将散光汇聚成激光。
他紧紧“盯”着战机右翼前缘的一个特定点,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坚定不移地构建出“用我的指尖,去触摸那里”的意图,甚至模拟出了指尖即将接触冰冷金属时的那种微妙的预期感。
下一刻,奇迹发生了。
他“感觉”到了!
一种冰冷、光滑、带着高密度合金特有韧性与微小结晶体纹理的触感,无比真实地、从他那并不存在的“指尖”反馈回来!
这感觉如此真切,以至于他几乎要产生自己真的抬起手臂的肌肉记忆错觉。
意识与虚拟造物之间那层看不见的膜,被第一次戳破了!
“成功建立初级触觉反馈回路。
意识交互矢量稳定性:达标。
继续,扩展你的感知维度。
尝试感知其材质密度梯度、内部能量流动的路径与强度。”
赢昱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新奇感与兴奋感,但他立刻压制下去,保持意识的纯净。
他沉浸在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中,开始小心翼翼地引导自己的意念。
他的意念不再是无形的风,而是变成了细腻的流沙,又或者是具有实感的探测波,缓缓地“流淌”过“利剑”的每一寸表面,感知着驾驶舱盖高强度玻璃与机体装甲之间微妙的硬度差异,感知着引擎舱附近因模拟高温而带来的、远超其他部位的热辐射感。
他的意识甚至能尝试着微微“渗入”装甲之下——这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力——去“听”到模拟冷却液在复杂管线中循环的微弱“汩汩”声,“感知”到主能量核心那团被强力磁场约束的、炽热如微型太阳般的能量源所散发出的、令人心悸的磅礴力量感。
这种全方位的、深入骨髓的感知,远超他过去任何一次机械维护经验或理论学习。
他仿佛不是在观察一架机器,而是在亲手解剖并尝试理解一个活生生的、由金属、能量和复杂程序构成的、沉睡的巨兽生命体。
“基础形态与内部结构认知完成度:92%,达到预期标准。
现在进行第二步:静态系统启动与关闭流程模拟。”
随着玄女指令下达,赢昱眼前的“利剑”模型内部,无数代表不同系统的状态指示灯开始依次亮起或熄灭,模拟的能量流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江河,开始按照极其复杂的启动序列律动起来。他的任务,从被动的感知观察者,转变为主动的操作者。
他需要用意念,去逐一“点亮”或“熄灭”这些系统节点,模拟完成从完全静默到战斗待命,再回归静默的完整流程。
这对他意念的控制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意念的输出必须兼具精准的“点击”和持续的“维持”,强度、时机、顺序,缺一不可。
一个微小的分神,一丝不够纯净的意图,就可能导致“误触”。
比如,在一次启动演练中,他因为试图加快速度,在能源核心还未达到稳定输出功率时,意念就过早地“伸向”了矢量推进喷口控制节点。
瞬间,刺耳的虚拟警报声直接在他意识核心中炸响,尖锐得几乎要撕裂他的思维!
同时,对应的引擎区域传来一阵剧烈的、模拟过载导致的灼痛感,仿佛他的手真的按在了一块烧红的烙铁上!
虽然明知是虚拟反馈,但那痛楚如此真实,让他的意识一阵剧烈颤抖,刚刚建立起来的系统状态瞬间崩溃,模型恢复到了初始静默状态。
“操作错误:序列违规。
能量反冲模拟反馈已记录。
神经负荷短暂超标。
集中你的注意力,赢昱。
在这里,意识的纯度高于速度。”
玄女的声音依旧冰冷,但重复的指令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厉。
赢昱在意识中深吸一口气(尽管并无实际呼吸动作),忍住那残留的灼痛感和警报带来的心悸,重新开始。他放慢了“动作”,将意识高度凝聚,如同一位在进行纳米级微雕的艺术家,摒弃所有杂念,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地引导着自己的意念,精准地“按下”一个个无形的开关,“拉动”一个个无形的阀门,感受着每一个系统被激活或关闭时,那细微的能量流动变化和状态反馈。
时间在这个纯粹意识主导的空间里失去了意义。
失败,纠正,再尝试。
每一次错误都带来真实的负面体验,每一次成功则伴随着系统顺畅运行的和谐反馈。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中断和重启,他终于能够以一种相对流畅的、近乎本能的节奏,无差错地完成一整套从深度静默到三级战备状态的启动流程。
“静态系统流程掌握度:评定为合格。
现在进入第三步:基础机动意念操控。
这是区分普通驾驶员与‘利剑’驾驭者的关键。”
真正的挑战,此刻才刚刚开始。
虚拟的“利剑”模型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不再是静止的靶子。
玄女的声音化作了清晰的行动指令:
“尝试用意念控制模型进行基础三轴机动:俯仰、偏航、滚转。
注意,操控感并非来自于你过去经验中想象扳动操纵杆或踩踏方向舵,而是你要将自己与战机视为一体,直接赋予其‘运动意图’。”
赢昱意念一动,带着初次掌控力量的急切,想着“向上飞升”!
然而,战机模型却猛地一个剧烈的、毫无征兆的侧向翻滚,像个被抽晕的陀螺,险些在虚拟空间中彻底失去控制!
错误的、强烈的惯性反馈和空间错位感瞬间冲击他的意识,带来天旋地转般的剧烈眩晕和恶心感,比最激烈的飞行特技带来的过载还要难受。
“错误。
你的运动意图中携带了过于强烈的情绪波动和方向不确定性。
‘向上飞升’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清除所有杂念,意图需绝对纯净且具备明确的矢量性。
忘记‘控制’,专注于‘成为’。
想象你自身就是‘利剑’,你的‘头’想要抬起,于是整体便做出俯仰动作。”
赢昱在意识的眩晕中努力“闭上眼睛”(尽管在虚拟空间中这并无实际意义),全力排除刚才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和急躁情绪,将自己完全代入“利剑”的身份。
他不再是想“让它抬头”,而是将意识聚焦于战机的前端,想着“我”要抬头,将抬起的“意愿”纯粹地、矢量明确地指向虚拟的“上方”。
一次,两次……起初战机的响应依然笨拙、延迟,时而过度,时而不足。
但渐渐地,随着他不断校准这种“人机一体”的感觉,战机的响应开始变得准确、及时起来。
俯仰、偏航、滚转……这三个最基本的飞行自由度,他花费了远比童年时学会走路更长的时间和精神力,才勉强做到意念一到,战机即动,虽然还远谈不上流畅精准。
随后,训练难度开始呈指数级飙升。
匀速直线飞行、加减速、复杂的复合机动、在虚空中锁定某个坐标进行精准的定点悬停、沿着预设的复杂三维曲线路径飞行……
每一项训练科目,都对他意念的输出力度、持续性、稳定性和瞬间切换的精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驯服一头拥有毁天灭地力量却同时又极度敏感、细腻的钢铁巨兽,每一个意念的涟漪都可能被放大成失控的波澜。
他必须将自己的意识锤炼得如同最坚韧的丝线,既能承受巨大的拉力,又能进行最精微的绣花。
在这纯粹由意识主导的、没有物理规律真正保护的危险疆域里,赢昱一次次地经历“失控”、模拟“坠毁”、意识承受着各种过载、撞击的负面反馈。
又一次次地在玄女冰冷而精准、不带任何鼓励也不含任何责备的指导下,从意识的“碎片”中重新凝聚,再度开始。
他的精神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烈消耗着,仿佛整个灵魂都被投入了熔炉锤炼。
舱内的神经耦合凝胶不断监测着他的状态,释放出更多具有镇静、滋养和修复作用的特殊物质,努力维持着他意识核心的清醒与稳定,但那源自灵魂深处的疲惫感,却无法完全消除。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翻滚、多少次险些“撞上”虚拟障碍、多少次从模拟失控尾旋中艰难改出……
当赢昱终于能够用意念操控着虚拟的“利剑”,在这片无垠的无重力空间中,相对流畅地、勉强连贯地完成一套包含急转、翻滚、加速脱离的基础战术机动组合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极致精神疲惫与巨大成就感的浪潮,几乎要将他的意识淹没。
他“感觉”自己与这架钢铁造物之间,似乎建立起了一丝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联系桥梁。
“首次神经直连适应性训练,强制终止。
驾驶员精神阈值接近临界点。”
玄女的声音响起。
瞬间,那浩瀚的虚拟宇宙如同潮水般退去。星辰熄灭,“利剑”模型消散,磅礴的数据流迅速剥离。
赢昱的常规感官如同重新接通的线路,逐一恢复。
他首先感觉到的是身体的沉重,以及头部那难以忽视的、如同被掏空后又灌了铅般的胀痛。
舱门缓缓旋开,外部机库的光线涌入,刺得他一时睁不开眼。
神经感应界面的蓝光完全黯淡下去,头部的耦合凝胶被座椅后方的回收系统轻柔而迅速地吸走,露出他湿漉漉的头发和略显苍白的脸庞。
他尝试移动手臂,却感到一阵酸软无力。
解开安全束缚,他踉跄地迈出基石安全舱,双脚踩在坚实的工作平台地面上时,竟有一种奇异的不真实感,仿佛刚刚从深海中浮出水面,还需要重新适应陆地的重力。
他的脸色苍白,太阳穴两侧的血管微微鼓胀搏动,那是精神极度透支的典型表现。
但他的眼神,在最初的恍惚之后,却迅速恢复了焦距,并且异常明亮,那里面充满了探索者初次踏入全新大陆时的兴奋、震撼与锐利光芒,仿佛刚才那近乎折磨的训练,反而点燃了他灵魂深处的某种火焰。
玄女的实体投影无声地出现在他身旁,电子眼中数据流平稳地闪烁,扫描着他的生理状态。
“首次神经直连适应性训练结束。
总耗时:7小时42分。
基础形态与系统认知掌握度:优秀。
基础机动意念操控掌握度:17.3%。
神经负荷峰值达到安全阈值87%,三次触及预警线。”
她停顿了大约一秒,似乎在进行更深度的数据评估,
“反馈速度与意念纯净度的提升曲线,超出初始预期模型12.7%。
但目前的掌握程度,距离应对实战环境的最低要求,差距犹如天渊之别。”
赢昱扶着冰冷的栏杆,微微喘着气,努力平复着依然有些紊乱的呼吸和心跳,感受着肌肉传来的轻微颤抖。
听到玄女直白甚至有些残酷的评估,他非但没有气馁,反而点了点头,嘴角却勾起一丝混合着疲惫与强烈挑战欲望的弧度。
“明白了。”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明天继续,教官。”
他知道,今天仅仅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勉强踏入了门槛。
门后那条通往真正“人机一体”巅峰境界的道路,漫长、艰险、遍布荆棘,每一步都可能伴随着意识的崩溃的风险。
但他已经触摸到了那无限可能性的边缘,感受到了意识直接驾驭力量的震撼,这感觉如同最炽烈的毒药,也如最纯净的甘泉,让他绝无可能再回头,唯有向前,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