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美国的‘营商环境’变得如此‘特殊’,我们也没必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陈晓在高层会议上,语气平静地抛出了战略转向的决定,“收缩在美高风险业务,将重心和资产,向欧洲和亚洲倾斜。”
这不是溃退,而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远航”总部顶层的密室,气氛凝重而专注。巨大的世界地图上,原本密集标注于美国境内的光点和线条,正被怀斯和科尔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重新规划。
“收缩防线,强化两翼,重心东移。”陈晓用教鞭点着地图,言简意赅地定下基调,“北美总部保留必要职能,但不再作为唯一核心。我们要把鸡蛋放到更多的篮子里,而且,是更安全的篮子。”
这套方案被内部称为“狡兔三窟”计划,执行起来需要精准与隐秘。
第一步:业务重心调整,合理化布局。
怀斯负责台前工作。他召集了财经媒体,高调宣布“远航”基于对全球贸易趋势的“最新研判”,将进行一轮“战略性业务重组”。
- 欧洲升级: 宣称将加大对欧洲,特别是重建中的西德和法国的投资,扩大航运和贸易份额,理由是“抓住马歇尔计划最后的市场机遇”。这在商业逻辑上无懈可击。
- 亚洲拓展: 宣布成立“远航远东集团”,总部设在香港,整合南洋橡胶、矿产资源和日本、东南亚的贸易线路,理由是“看好亚太地区长期经济增长潜力”。这同样符合资本逐利的本性。
- 北美“优化”: 对外解释为“整合北美地区非核心资产”,包括出售部分内陆运输车队、关闭利润较低的仓库,将资源集中于东西海岸关键港口的航运和贸易业务。理由是“提升运营效率,聚焦高价值业务”。
这一系列公开声明,完美地将战略转移包装成了一次正常的商业决策,避免了政治敏感的指控。即使cIA怀疑,在明面上也找不到阻拦的理由。
内心吐槽:以前在oSS学的是怎么掩盖军事意图,现在倒好,全用在怎么给公司搬家打掩护上了。这算不算是学以致用的另一种形式?
第二步:资产与资金,隐秘迁徙。
这才是最考验技术的环节,由科尔和他的“幽灵”团队主导。
- 资金流转: 不再进行大规模、一次性资金出境。而是通过“远航”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以“支付货款”、“项目投资”、“分公司运营资金”等名义,将资金化整为零,通过瑞士、列支敦士登、巴拿马等多个离岸金融中心的复杂管道,悄无声息地注入欧洲和香港的指定账户。每一笔金额都控制在不会触发重大报告门槛之下,路径曲折得像迷宫。
- 资产转移: 核心的专利资产早已通过离岸信托持有,无需移动。部分在美国购置的、不易转移的实体资产,如特定仓库、小型码头股权,则通过关联交易,逐步转让给表面无关的第三方公司——实则为“远航”控制的马甲,实现间接控制或套现。那些关键的“专利捕手”档案和核心情报资料,则被拍摄成微缩胶卷,通过外交邮袋或可信的交通员,秘密送往苏黎世和香港的保险库。
整个过程如同蚂蚁搬家,分散、渐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动静。
第三步:人员调动,核心稳固。
关键的核心成员,如怀斯、科尔、米勒及其直属团队,开始以“开拓新市场”、“督导重要项目”为由,频繁往返于纽约、伦敦、苏黎世和香港之间。他们的家人也被以“度假”、“陪同考察”等名义,陆续接往欧洲安置,解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中下层员工,则根据其忠诚度和能力进行筛选。可靠且能力强的,提供优厚条件,鼓励其随公司前往欧洲或香港发展;能力一般或忠诚度存疑的,则按照美国劳动法进行合理补偿后遣散,并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
汤姆·李事件后,内部管控更加严格。科尔的人像隐形卫士,确保在人员流动过程中不出现任何泄密。
米勒的行动组也一分为二,一部分精锐随核心团队转移,负责新根据地的安全保障;另一部分则留在美国,转入更深的地下状态,负责监视潜在威胁,并在必要时执行“清理”任务。
……
几个月后,“狡兔三窟”计划的效果开始显现。
- 在欧洲, “远航”利用提前布局的资源和涌入的资金,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更加深入,甚至开始涉足一些新兴的欧洲共同市场框架下的政府项目,根基愈发稳固。
- 在香港, “远航远东集团”挂牌成立,依托林默涵父亲林氏企业的一些人脉和“远航”自身的航运网络,很快成为连接东南亚、日本与欧美贸易的重要力量。这个自由港的复杂环境,也为“远航”提供了更多的掩护和操作空间。
- 在美国, “远航”表面上业务收缩,规模减小,但核心的航运和跨洋贸易能力并未受损,只是变得更加低调和专注。来自IRS、Fmc的调查虽然还在继续,但失去了持续的压力源和明显的攻击目标,其势头也开始减弱,逐渐沦为官僚体系的常规流程。
cIA的卡特敏锐地注意到了“远航”的变化。他看着报告上“远航”在欧洲和亚洲的扩张数据,以及在美国的“合理化收缩”,脸色阴沉。
“他不是在逃跑,”卡特对克罗夫特说,“他是在重新布局。收缩拳头,是为了更好地打出去。他把我们的围攻,当成了他全球扩张的跳板!”
这种认知让卡特感到愤怒又无力。在合法的商业框架内,他很难阻止一家公司根据市场规律进行全球资源配置。除非他能拿到“远航”直接进行间谍活动的铁证。
而这一点,随着“远航”核心业务和人员的分散化、国际化,变得更加困难。
“远航”这艘大船,在惊涛骇浪面前,没有选择硬撞礁石,而是巧妙地调整风帆,利用风势和海流,驶向了更广阔也相对安全的水域。虽然过程耗费巨大,且失去了一些美国市场的短期利益,但成功地保存了核心实力,并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陈晓站在香港“远航远东集团”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维多利亚港繁忙的景象。这里的气息与纽约截然不同,充满了东方的活力与混杂的机会。
内心稍稍松了口气:总算暂时稳住了阵脚。用空间换时间,用全球化解局部,这步棋走对了。
林默涵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茶:“家里传来消息,对我们成功转移表示肯定。另外,新的‘归巢’名单已经在路上,这次的目标,主要在欧洲。”
陈晓接过茶杯,点了点头。危机尚未解除,只是换了个战场。
他抿了一口茶,目光掠过海港,投向北方。
公司是暂时稳住了,但这场与cIA的无声战争还远未结束。卡特绝不会轻易放手,在新的战场上,较量将以何种形式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