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基使团的到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景朝的知识界漾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而苏晚晚,无疑是那个站在湖边,兴奋地往里扔更多石子,还想顺便摸条鱼的人。
佩德罗男爵为了展现弗朗基的“文明”与“智慧”,不仅进献了奇珍异宝,还慷慨地(或者说,带着些许文化优越感地)表示,愿意与景朝的学者交流“算学”、“格物”等方面的知识。这正中了苏晚晚的下怀,她立刻撺掇萧景玄在翰林院下设了一个临时的“东西格物所”,专门负责这次文化交流。
于是,翰林院那素来只闻朗朗读书声和激烈经义辩论的地方,第一次飘出了奇怪的对话和……更奇怪的味道。
这日,苏晚晚拉着一脸无奈的萧景玄,以及好奇宝宝小太子萧宸,悄咪咪地摸到了“东西格物所”的窗外,开始了他们的“窥探”之旅。
只见宽敞的厅堂内,一边坐着几位须发皆白、穿着深色儒袍的景朝老翰林,面前摆着算盘、笔墨纸砚;另一边则是佩德罗带来的那位戴着厚厚水晶眼镜、名叫“安东尼奥”的随行学者,他面前铺着羊皮纸,上面画满了各种奇怪的符号和图形。
交流先从算学开始。
安东尼奥学者热情地介绍着他们的计数法,他在纸上写下了一串扭来扭去的符号:“这是我们使用的数字,您看,1, 2, 3…… 这样书写和计算非常方便,尤其是对于大数的乘除……”
一位老翰林眯着眼看了半天,捋着胡须,慢悠悠地开口:“此等鬼画符,焉能与我朝算盘之便捷相提并论?” 说着,他枯瘦的手指在算盘上噼里啪啦一阵拨弄,速度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阁下适才所言之数,老朽已然算出结果。”
安东尼奥看着那飞速跳动的算珠,和老者那气定神闲的模样,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和不解。【这……这木头珠子和棍子,为何能算得如此之快?!】
窗外的苏晚晚内心狂笑:【哈哈哈哈!来自古老算盘的降维打击!老爷子威武!】
小太子萧宸扯了扯苏晚晚的衣角,小声问:“母后,那个白胡子老爷爷为什么要在木棍上搓小球球?那个蓝眼睛叔叔画的虫子为什么能变成数字?”
苏晚晚憋着笑,低声解释:“那不是搓小球球,那是在计算,就像你数点心一样。蓝眼睛叔叔画的……嗯,是一种不一样的数字,就像有人叫你‘宸儿’,也有人叫你‘太子殿下’,都是你。”
萧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好奇地张望。
接着,安东尼奥又试图讲解他们的“几何学”,画了几个标准的圆形和三角形,阐述其中的角度、比例关系。
另一位擅长营造建的工部老臣看了,不屑地撇撇嘴:“规、矩、绳、墨,我朝先贤早已阐发殆尽。阁下所言之‘几何’,不过拾人牙慧,且过于……匠气。” 在他眼中,这些西方几何学,缺乏东方哲学那种“道”的意境。
安东尼奥听到翻译后,脸憋得有点红,试图争辩其中的逻辑和证明之美。
而窗外的苏晚晚,则看得津津有味。【哎呀,这就是早期的东西方数学思想碰撞啊!一个重实用算法,一个重逻辑演绎,都牛逼都牛逼!要是能融合一下就更完美了!】
萧景玄站在她身旁,虽然对这些“奇技淫巧”本身兴趣不大,但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海外知识背后的那种系统化的逻辑和证明思想,或许是景朝学问中可以补充的一部分。他更注意到,那位安东尼奥学者在展示一个简易的杠杆原理时,其背后蕴含的力量平衡观念,与兵械制造、工程营造颇有相通之处。
【看来,皇后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并非全无道理。】他内心暗忖。
除了算学和几何,交流中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安东尼奥带来了一个简易的望远镜(单筒),邀请老翰林们观看远处。一位老翰林凑上去一看,吓得差点把望远镜扔出去——“妖物!此物竟能将远处之物拉至眼前?!莫非是千里眼?”
而当安东尼奥试图解释“地圆说”,并拿出一个绘制在球体上的地图时,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荒谬!天圆地方,乃圣人之训!人若居于球上,另一侧之人岂非倒悬?何以立足?”一位老翰林气得胡子直抖,几乎要拂袖而去。
安东尼奥急得抓耳挠腮,试图用船只在海平面消失来解释,奈何双方基本的世界观差异太大,沟通起来简直是鸡同鸭讲。
苏晚晚在窗外听得直拍额头。【我的妈呀,世界观冲突来了!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清的!】
就在这时,小太子萧宸看着那个地球仪,忽然奶声奶气地开口:“父皇,母后,那个球球好像宸儿吃的汤圆哦!是不是滚到哪里都不会掉下去?”
童稚的话语让紧张的气氛稍缓。苏晚晚趁机把儿子抱起来,对着里面扬声道:“诸位先生,学术之争,贵在求证。是方是圆,待我朝海运司船只航行万里,自有分晓。何必急于一时?”
她这话,既给了双方台阶下,又将问题引向了未来的实践验证。
萧景玄也适时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格物之道,在于求真。海外之说,虽与我朝旧论相悖,亦不可全然斥之为虚妄。可存疑,待考。”
皇帝发了话,老翰林们自然不敢再多言,但看向地球仪的眼神,依旧充满了怀疑。而安东尼奥则对这位年轻帝王的开明感到十分惊讶。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学术交流,一些更“接地气”的知识,也在悄然传播。
比如,安东尼奥随口提到他们用一种从某种树上提取的“橡胶”汁液,可以擦拭铅笔字迹(橡皮擦的雏形)。说着无心,听者有意。苏晚晚立刻眼睛一亮!【橡胶!这可是好东西!密封、减震、轮胎……未来工业的血液啊!必须搞到手!】
她又听说弗朗基人会用一种叫“奎宁”的树皮治疗一种可怕的寒热症(疟疾),更是记在了心里。【金鸡纳霜!这可是救命的神药!】
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苏晚晚这个“信息接收放大器”,很快就被整理、记录,并被她以“海外奇闻异事”或“可能有用之物”的名义,塞给了将作院和太医院,要求他们“酌情研究”。
于是,将作院的工匠们开始对着“橡胶树”的模糊描述抓耳挠腮;太医院的太医们则对“奎宁”将信将疑,但还是本着严谨的态度,开始查阅古籍,试图寻找类似的药性记载……
知识的传播,并非总是和风细雨,有时也伴随着误解和冲突。但无论如何,来自海外的新思想、新事物,已经如同涓涓细流,开始渗入景朝这片古老的土地。它们与固有的知识体系碰撞、摩擦,有的被排斥,有的被吸收,有的则在悄然孕育着未来的变革。
回宫的路上,小太子萧宸还在兴奋地问个不停:“母后,我们住的地方真的是个球吗?那球下面的人会不会掉下去?……”
苏晚晚耐心地(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解释着,而萧景玄则沉默地走在旁边,听着母子俩的对话,看着远处巍峨的宫墙,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了。这个世界,远比他所知的要广阔和复杂。而他的帝国,正站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
幸运的是,他身边有她。这个总能带来混乱,却也总能带来惊喜和无限可能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