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之心”项目现场,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由分布式制造网络生产的第一批核心场域发生器组件,在严密安保下运抵现场。临时划定的核心设备区灯火通明,伊莎贝尔亲自带队,吴振华及其“飞虎队”提供支持,开始了最关键的总装与初步调试。
挑战接踵而至。来自不同工厂的组件,尽管在各自环节都通过了吴工团队的严格检验,但在集成时依然出现了微小的公差匹配问题。一个线圈的固定支架需要现场微调;一组电容器的引线长度存在毫米级差异,导致接线端子应力过大。
“精度还是不够统一!”一个年轻工程师抱怨道,他的额头上满是汗水。
“没有时间追求完美了!”伊莎贝尔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记录所有偏差,在现场进行补偿性调整!吴工,你的人负责机械修正;我们的人修改底层驱动参数,适应这些非理想状态下的硬件!”
这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理想环境,而是充满现实妥协的工程战场。团队必须像外科医生一样,在运行的系统中进行精准的“微创手术”。空气中弥漫着焊锡、绝缘漆和紧张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
就在核心设备安装进行到最吃紧的关头,周景明的预警再次传来:“监测到异常无人机群在‘深港之心’上空盘旋,数量六架,型号混杂,信号特征与苏氏无关,更像是雇佣的第三方。意图不明,但高度怀疑在进行侦察,或寻找物理干扰的时机。”
物理破坏?所有人都心头一凛。核心设备区虽然戒备森严,但面对低空慢速小目标,传统的安保手段存在盲区。
“启动电子干扰,驱离它们!通知现场安保,加强核心区域巡逻,尤其是通风管道和设备接口等易被忽视的位置!”林微光立刻下令,同时看向伊莎贝尔,“安装不能停,我们必须抢时间!”
现场气氛更加紧张,技术人员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分神留意头顶和周围的异常动静。电子干扰成功逼退了大部无人机,但仍有两架凭借低空优势和抗干扰能力,如同苍蝇般顽固地盘旋。
就在这时,吴振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让助手搬来几个大功率的工业用强力磁铁,放置在核心设备区几个关键入口和通风口附近。
“这些小玩意儿,对精密电子设备是灾难。”吴工拍了拍手上的灰,淡定地说,“无人机想投掷什么小东西进来,先得过这关。”
这看似土法炼钢的招数,却简单有效,瞬间提升了物理防护层级。那两架无人机在尝试低空靠近时,果然因受到强烈磁场干扰而失控坠毁在外围隔离区。危机暂时解除。
经过连续三十六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第一批三个核心节点终于完成总装和初步上电校准。虽然参数曲线因硬件公差不如实验室完美,但核心功能运行稳定。
“可以开始小范围协同测试了。”伊莎贝尔揉着通红的眼睛,向林微光汇报。
然而,新的问题在协同测试中暴露。由于组件一致性问题,节点间的“回声”协议协同效率低于预期,协同度始终在80%左右徘徊,无法突破,更别提激发“耦合共振”了。
“硬件限制了软件性能的上限。”伊莎贝尔语气沉重,“除非更换所有不一致的组件,否则很难达到‘星火’白皮书里承诺的能效提升目标。”
更换组件?时间根本不允许!
距离“星火开放日”只剩下最后一周。如果届时无法展示出令人信服的效果,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价值宣传,都将沦为笑柄,苏氏的舆论攻击将彻底淹没他们。
压力如山,团队士气再次跌入谷底。
深夜,林微光独自留在临时办公室,看着屏幕上那三条勉强协同、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的数据曲线。硬件的一致性问题,似乎是分布式制造模式无法回避的阿喀琉斯之踵。
难道真的要妥协,接受一个平庸的结果吗?
不。
她想起了“自适应棱镜”的思路——用软件智慧弥补硬件不足。
她立刻接通了伊莎贝尔的通讯。
“伊莎,我们可能又走入了思维定式。”她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带着一丝异样的兴奋,“我们一直在追求节点间的‘绝对一致’,期望它们像克隆体一样完美协同。但现实是,它们现在是各有细微特点的‘个体’。我们的‘回声’协议,能不能不再追求‘消除差异’,而是学会‘利用差异’?”
“利用差异?”伊莎贝尔在通讯那头愣住了。
“对!”林微光快速阐述,“将这些因制造公差导致的微小性能差异,不再是看作需要补偿的‘噪声’,而是看作每个节点的‘独特指纹’或‘天赋特长’。修改‘回声’协议,让算法能够识别每个节点在不同频段、不同负载下的相对优势,在进行协同决策时,不是追求参数绝对同步,而是进行更智能的‘角色分配’——让擅长处理低频稳定的节点负责基础场维持,让响应速度快的节点负责应对突发干扰……让它们像一支各有所长的球队,通过扬长避短的配合,达到整体最优,而不是要求每个队员都是全能冠军!”
这个思路,将“一致性”问题,转化为了“多样性管理”问题!
伊莎贝尔在短暂的沉默后,爆发出巨大的热情:“我明白了!这叫‘异构节点自适应协同算法’!我们可以做到!这需要大幅修改协议核心逻辑,但理论上完全可行!这甚至可能比追求绝对一致性的网络更健壮!”
最后的冲刺开始。技术团队几乎不眠不休,重写核心算法。林微光则协调所有资源,确保开放日的筹备万无一失,并顶住了来自欧盟政策草案即将出台的最后一波外部压力。
开放日前夜,新算法部署完毕。
最后一次全网络压力测试。
屏幕上,三条原本各自为政、勉强协同的曲线,在新的“异构协同”算法驱动下,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它们不再试图完全重合,而是像三条灵动的丝带,根据各自的特长,优雅地交织、配合,共同编织出一张更加稳定、高效的能量场网络。
协同度指标,突破了85%,并稳步向90%迈进!
虽然没有观测到强烈的“耦合共振”,但网络的整体能效提升数据,已经逼近了白皮书承诺的下限!
足够了!这足以向外界证明其巨大价值!
第二天,“星火开放日”如期举行。
受邀的媒体、分析师、潜在客户和部分质疑者,在顾知行和david团队的引导下,走进了“深港之心”核心区域。伊莎贝尔亲自进行讲解,她没有回避初期的困难,甚至坦诚了硬件一致性的挑战,但重点展示了团队如何通过“异构协同”算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并实时展示了网络运行数据和能效对比。
真实的数据,稳定运行的系统,以及团队坦诚自信的态度,形成了强大的说服力。参观者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之前的疑虑和恶意揣测在事实面前冰消瓦解。
当晚,媒体的报道风向彻底扭转。《“深港之心”点亮智慧未来,“场协同”技术展现硬核价值》、《从质疑到信服:一场技术开放日的逆转》……类似的标题开始刷屏。
“星火”计划的第一个价值锚点,在历经重重磨难后,终于被牢牢地钉在了亚太市场的中心!
火焰,已经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