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沉香产地的研学之旅刚结束,苏念唐还在整理学员们的心得笔记,苏合香的案头就多了一份厚重的邀请函——国内某大型文旅集团计划打造“盛唐小镇”项目,辗转联系到她,希望团队能深度参与规划设计,让这座小镇真正复刻盛唐风骨。
邀请函里附着项目地块的航拍图和初步构想:选址在离西安不远的一片平原,计划复原唐代坊市格局、宫殿轮廓,配套文旅体验业态。但字里行间能看出困惑——如何避免陷入“仿古建筑+小吃街”的俗套,让“盛唐”不只是空有外壳?这正是他们找上门的原因——“长安十二香”作为活态非遗,既承载着盛唐物质文化,又蕴含着精神内核,或许能成为小镇的灵魂。
项目座谈会上,文旅集团的总设计师开门见山:“苏老师,我们想做的不是影视城,是能让游客‘一秒入盛唐’的沉浸式小镇。但现在最怕做成‘空壳古镇’,有建筑没文化,有热闹没灵魂。您的‘长安十二香’,能不能成为串起整个小镇的线?”
苏合香指尖摩挲着案上的沉香木,目光落在航拍图上,仿佛已看到千年前长安的坊市烟火。她缓缓开口:“盛唐的魅力,在于香韵融入日常的每一处——晨起燃香净室,朝堂议事有香伴,文人雅集以香助兴,就连市井街巷,也有香铺飘出的暖香。要做‘活着的盛唐’,就得让‘长安十二香’像血液一样,流进小镇的建筑、饮食、娱乐每一个毛细血管,打造‘处处有香韵,步步入盛唐’的体验。”
她顿了顿,取出早已备好的草图,展开在众人面前:“这是我的初步构想。小镇以唐代‘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分为十二坊,每坊对应‘长安十二香’中的一款香。比如‘沉香坊’主打庄重雅致,复刻唐代宫廷礼仪体验;‘檀香坊’侧重宗教文化,复原香供仪式;‘龙涎香坊’则做异域风情,再现胡商售香的繁华……每坊不仅有对应的香文化主题,更有可看、可玩、可品、可购的体验。”
总设计师俯身细看草图,眼睛越亮:“每坊一款香,这个想法太妙了!但具体怎么落地?比如建筑上,怎么体现香韵?”
“建筑是香文化的容器。”苏合香指着草图上的坊市布局,“比如‘沉香坊’的建筑,用深色木材搭配青砖,檐角悬挂木质香牌,风吹过会散出淡淡的沉香气息;门窗雕花采用‘香纹’图案,就是《香经》里记载的,阳光透过雕花,地面会映出香纹光影,和我那枚玉佩的光影如出一辙。‘茉莉香坊’则种满茉莉,院墙用镂空砖,让花香能漫出街巷,呼应‘一卉能熏一室香’的盛唐诗句。”
谈及饮食,苏合香的思路更具巧思:“唐代人爱食香,有香饭、香茶、香糕。我们可以在‘桂花香坊’设‘香膳堂’,复原唐代‘桂花香饭’——用桂花与糯米同蒸,拌以蜂蜜,饭香中带着桂香;‘玫瑰香坊’做‘玫瑰酥’,用玫瑰花瓣和面粉制成,咬开时香韵四溢。甚至可以推出‘十二香饮’,每款茶饮对应一款香,比如‘沉香茶’醇厚,‘薄荷香饮’清冽,让游客从舌尖感受盛唐香韵。”
娱乐体验上,她更是将“参与感”放在首位:“‘长安十二香’的制作技艺、香道表演不能只放在展馆里。可以在‘乳香坊’设制香工坊,让游客跟着传习基地的学员学做香丸;‘丁香坊’搞香道雅集,文人雅士可以抚琴、作画、品香,复刻盛唐文人的日常;‘藿香坊’则做‘行军香’体验,让游客了解香在军事中的应用,感受‘香护将士’的历史。”
萧策坐在一旁,补充道:“盛唐的军事文化也是重要部分。可以在小镇北端设‘军香营’,复原唐代军营格局,展示‘行军香’‘报信香’等军事用香,我可以指导复原军事香的制作,让游客体验‘燃香辨敌’‘香膏疗伤’等场景,让香文化与军事文化结合,更显盛唐的刚柔并济。”
苏念唐也接过话头:“我们可以做数字化体验。比如在每坊设‘香韵驿站’,游客扫码就能听到对应香的盛唐故事,看到制香技艺的动画;还能开发‘寻香之旅’小程序,游客集齐十二坊的香印,就能兑换一份定制香品,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会议室里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讨论。总设计师激动地说:“苏老师,您这不是在做规划,是在绘一幅活着的盛唐香韵图!我们之前只想到了‘形’,您给了‘神’。这个方案,我们全力支持!”
消息传回“盛唐香文化博物馆”,传习基地的学员们都沸腾了。参与过岭南研学的学员小李说:“能把‘长安十二香’做成一座小镇,让更多人亲身感受香文化,太有意义了!我们也想参与进去,把学到的制香技艺教给游客。”
苏合香笑着点头:“这正是传承的意义——不是把技艺锁在博物馆里,是让它走进生活,让每个人都能触摸、感受。小镇建成后,传习基地会在每坊设教学点,你们都是老师。”
接下来的日子,苏合香团队全身心投入小镇规划的细化。他们翻阅大量唐代文献,从《唐六典》《东京梦华录》中寻找香文化融入日常的细节;多次前往西安考察唐代遗址,测量古建筑的比例、纹样,确保小镇建筑的形制符合盛唐规制;甚至邀请饮食文化学者,一起复原唐代香膳的配方,力求每一口都有盛唐的味道。
苏合香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比如“香纹雕花”,她带着学员一遍遍绘制《香经》中的香纹,对比敦煌壁画和唐代器物上的纹样,反复修改,直到雕花既符合历史记载,又能让光影呈现出最美的效果;比如“香膳堂”的菜单,她亲自调试每一款香饮的配比,桂花饭的糯米要泡多久,蜂蜜放多少,才能让桂香不淡不浓,刚好萦绕舌尖,都经过上百次尝试。
萧策则专注于“军香营”的规划。他根据自己在盛唐的军事经历,复原军营的布局、兵器的摆放,甚至精确到“行军香”的存放位置、点燃方式。他还绘制了“唐代军事用香图谱”,详细记载“报信香”如何根据烟气颜色传递不同军情,“疗伤香膏”如何用乳香、没药调配,让“军香营”成为展示唐代军事香文化的窗口。
苏念唐负责数字化体验的设计。她带着团队开发“寻香之旅”小程序,将“长安十二香”的故事做成动画短片,每段短片都配着对应的香韵音效;在“香韵驿站”的设计上,她采用唐代灯笼的造型,内置传感器,游客靠近就会自动播放香文化故事,灯光也会随着故事内容变换颜色,营造出沉浸式氛围。
规划方案最终定稿时,文旅集团的董事长看完后,感慨道:“这已经不只是一个文旅项目了,是一座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可以体验的盛唐香文化博物馆。苏老师,有您这样的匠人精神,‘盛唐小镇’一定能成为中国文旅的标杆。”
苏合香望着窗外的梧桐树,秋风卷起落叶,仿佛卷起千年的香韵。她想起在盛唐的日子,想起长安街头的香铺烟火,想起文人雅集的香韵流转。如今,她要把这份香韵,织进一座小镇的肌理,让千年前的盛唐,以香为媒,重新活在世人面前。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她轻声说,“是‘长安十二香’的魅力,是盛唐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的心愿。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座桥,让现代人能通过香韵,走进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开工奠基仪式上,苏合香亲手将一块刻有“长安十二香”香纹的奠基石埋入地下。阳光洒在奠基石上,香纹的轮廓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约定。萧策站在她身边,苏念唐捧着那枚穿越时空的玉佩,玉佩的光影落在奠基石上,与香纹重叠。
风吹过空旷的工地,仿佛已带来未来小镇的香韵——有沉香的庄重,檀香的静谧,茉莉的清新,玫瑰的馥郁……那是盛唐的香韵,是活着的文化,是即将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绽放的千年风华。苏合香知道,这座小镇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缕香,都将成为香文化传承的载体,让“长安十二香”的故事,在盛唐的底色上,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