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镇的奠基仪式落定,苏合香团队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香文化氛围营造的工作中。总设计师在项目推进会上反复强调:“建筑是骨架,文化是血肉,香韵就是小镇的气息。我们要让游客一踏入小镇,就被盛唐的香风裹挟,分不清是在现代还是在千年之前的长安。”这话正合苏合香的心意——她要做的,从不是简单的香品陈列,而是让香文化融入小镇的每一寸肌理,成为可呼吸、可触摸、可感知的日常。
首要任务便是给小镇“种香”。苏合香翻遍《唐本草》《香乘》等古籍,又结合自己在盛唐的生活记忆,整理出一份“唐代长安常见香料植物名录”。名录上既有沉香、檀香这类需要引种的珍贵香木,也有桂花、茉莉、玫瑰、薄荷、藿香等易于培育的本土香花香草。她带着团队成员和园艺师傅,一次次踏访小镇地块,根据不同区域的主题定位,规划香料植物的种植布局。
“沉香坊要的是庄重静谧,适合种几株成年沉香树,搭配四季常青的檀香灌木,让香韵沉稳内敛,契合宫廷礼仪体验的氛围。”苏合香站在沉香坊的规划地块上,脚下是刚平整好的土地,春风吹起她的衣角,带着泥土的清新。她指着图纸上的方位,对园艺师傅细细叮嘱,“树坑要挖得深些,底部铺一层碎石透气,沉香树喜暖怕涝,排水一定要做好。等树栽活了,春夏季节枝叶繁茂,光影透过叶片洒下来,伴着淡淡的沉香,游客走在树下,就像走进了盛唐的宫苑回廊。”
“茉莉香坊主打市井清新,该种成片的茉莉。”苏念唐补充道,她手里拿着速写本,正勾勒着茉莉丛环绕街巷的图景,“唐代长安的夏日,很多人家都会在庭院种茉莉,傍晚采下花苞,放在枕边,清香入梦。我们可以在茉莉香坊的街巷两侧种满茉莉,再搭起竹制花架,让藤蔓攀援而上,夏天花开时,整个街巷都飘着茉莉香,游客走在里面,能感受到盛唐百姓的日常雅趣。”
萧策则关注着“军香营”周边的植物选择:“军香营要体现军旅的刚毅,可种些藿香、艾草。唐代行军时,士兵常带藿香丸提神醒脑,艾草则用来驱蚊防疫、净化营地。在营区周边种上这些,既符合历史,又能让游客直观感受到军事用香的实用价值。”他弯腰捡起一块土块,捻碎了细看,“这里的土壤偏干,适合艾草生长,藿香可以种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园艺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紧张的种植工作。苏合香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看着一株株香料植物扎根土壤,就像看着盛唐的香韵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生长。沉香树的栽种尤为不易,从岭南引种的树苗带着土球,用保温车运输而来,苏合香亲自指挥工人小心卸苗、定植,又反复交代养护注意事项,生怕有半点差池。“这些沉香树,就像从盛唐移栽过来的信使,要让它们在这里好好生长,把千年的香韵传递下去。”她抚摸着沉香树苗细嫩的枝干,眼中满是期盼。
种香的同时,商铺的香品售卖区规划也在同步进行。苏合香决定,小镇的商铺不搞千店一面,每一家都要结合自身业态,融入对应的香文化元素。她带领传习基地的学员,提前制作了大量传统香品——线香、盘香、香丸、香膏、香包,涵盖了“长安十二香”的所有品类,还根据不同商铺的主题,定制了特色香品。
绸缎庄的香品区,主打“香衣”文化。唐代贵族女子爱用香薰衣,苏合香便指导学员制作了适合熏衣的桂花香丸、玫瑰香包,放在绸缎旁,顾客挑选绸缎时,能闻到淡淡的香韵,仿佛触摸到了盛唐女子的衣香鬓影。绸缎庄老板起初还有些犹豫,担心香味会影响绸缎的质感,试运营几天后,却笑着找到苏合香:“苏老师,太神奇了!好多顾客都说,闻着香味挑绸缎,感觉绸缎都更有灵气了,生意比以前好太多了!”
食肆的香品区,则与“香膳”结合。苏合香与食肆厨师合作,推出了香茶、香糕、香饭等特色美食,同时在食肆一角设置香品柜台,售卖适合搭配饮食的薄荷香、陈皮香等。顾客用餐时,既能品尝到带着香韵的美食,又能买到喜欢的香品带回家,真正实现了“舌尖上的盛唐香韵”。食肆推出的桂花糯米香饭,用桂花线香提前熏过食器,饭香中带着清雅的桂香,成为食客必点的招牌菜。
药铺的香品区,聚焦“药香养生”。唐代医药与香道不分家,很多香料既是香材,也是药材。苏合香指导学员制作了藿香正气香、艾草防疫香等药香制品,与药铺的药材陈列在一起,药铺老板还请学员定期举办药香养生讲座,讲解香材的药用价值,吸引了大量注重养生的游客。
客栈的香文化营造,更是下足了功夫。苏合香根据“长安十二香”的不同香气特质,为客栈的不同房型设计了专属香薰——雅致的单间用沉香,沉稳宁静;温馨的家庭房用茉莉,清新宜人;浪漫的情侣房用玫瑰,馥郁芬芳。她还在客栈的庭院里设置了香席,每晚都会有传习基地的学员进行香道表演,游客可以围坐一旁,品香、听琴、聊盛唐往事。
有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入住客栈后,被房间里的沉香薰香深深吸引,特意找到苏合香请教:“苏老师,这香味太舒服了,让人感觉特别安心,就像穿越到了古代的大户人家。”苏合香笑着递给她一小盒沉香线香:“这是‘长安十二香’中的沉香,唐代的文人雅士,就常伴着这样的香韵读书、品茶。喜欢的话,带一盒回去,在家也能感受盛唐的雅趣。”游客捧着香盒,如获至宝。
香文化氛围营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几家商铺老板思想保守,觉得卖香品是“不务正业”,不愿意配合设置香品售卖区;还有些园艺工人缺乏香料植物养护经验,好几株茉莉因为浇水过多出现了烂根。
苏合香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一家家上门沟通。她带着自己制作的香品,到商铺里现场演示,让老板们感受香品的魅力和市场潜力。“您看,您这是卖笔墨纸砚的,要是配上淡淡的檀香,顾客在香韵中挑选文房四宝,是不是更有文人雅集的感觉?生意也能更红火。”她在一家笔墨铺,点燃一支檀香,清雅的香气漫开来,与笔墨的纸墨香交织在一起,老板闻着香味,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对于园艺上的问题,苏合香邀请农业大学的园艺教授来工地指导,还组织园艺工人进行培训,手把手教他们识别香料植物的生长状态,掌握浇水、施肥、修剪的技巧。“茉莉喜湿但怕涝,浇水要‘见干见湿’,土壤表面干了再浇,浇就要浇透。”她蹲在茉莉丛旁,示范着如何判断土壤干湿,“你看,用手指插进土壤两厘米,感觉干了,就可以浇水了。”园艺工人们认真地学着,记着笔记,后续再没出现过养护不当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的香文化氛围越来越浓。香料植物慢慢扎根生长,沉香树抽出新叶,茉莉藤爬上花架,桂花树枝繁叶茂。商铺里的香品售卖区渐渐有了人气,客栈的香薰服务赢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走在小镇的街巷上,不同的香气在空气中交织、流淌——沉香的庄重、檀香的静谧、茉莉的清新、玫瑰的馥郁、薄荷的清爽……每一缕香气都在诉说着盛唐的故事。
萧策陪着苏合香漫步在即将完工的朱雀大街上,看着街道两侧生机勃勃的香料植物,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香韵,感慨道:“这场景,像极了千年前的长安朱雀大街。那时,街上也有很多香铺,香韵飘满整条街,行人往来,衣袂带香。”
苏合香望着远方,眼中满是憧憬:“我们做的,就是让千年前的香韵,在今天重新流淌。等小镇开业,游客们走进来,看到的不只是仿古建筑,感受到的不只是商业热闹,还有盛唐香文化的温度和力量。让他们知道,盛唐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可以通过一缕香、一朵花、一杯茶,真实触摸到的生活。”
苏念唐拿着相机,正在拍摄街巷里的香景,听到父母的对话,笑着走过来:“妈,爸,我刚拍了好多照片,发到网上,好多网友都留言说,等小镇开业,一定要来感受这份‘香满盛唐’的浪漫。”她举起相机,展示着照片——阳光透过桂花树叶,洒在铺着青石板的街道上,光影斑驳,空气中仿佛都漂浮着金色的香尘;茉莉丛中,几位工人正在修剪枝叶,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清香。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盛唐小镇上,给所有的建筑、植物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香料植物的香气在暮色中愈发醇厚,仿佛在酝酿一场盛大的邀约。苏合香知道,用香韵织就的盛唐梦境,即将在这片土地上缓缓展开,等待着四方游客,来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香文化之约。而这满街的香植、满铺的香品、满院的香薰,都将成为这场邀约中,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