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海风带着咸涩的气息,拂过泉州城。鹰嘴岬上,已经搭起了数十个工棚,三千多名工人忙碌的身影在晨光中晃动。凿石声、夯土声、号子声,混合着海浪的拍击声,构成了一曲激昂的建设交响乐。
云舒早早来到工地,身着便于行动的浅青色劲装,腰间系着一个特制的皮囊,里面装着炭笔、纸张和一些简单的测量工具。虽然墨临渊不在,但她丝毫没有懈怠。主塔已经打下地基,两座核心炮台的基座正在浇筑。按照进度,一个月内完成主体结构,是完全可能的。
郡主!老石匠李大山迎上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您看,这榫卯结构,真的太妙了!我们已经预制了五百块夯土砖,块块严丝合缝,比传统方法快了三倍不止!
云舒接过一块砖,仔细检查。砖体坚实,接口精准,确实令人惊叹。她微笑道:李师傅辛苦了。这不仅是我的设计,更是大家的智慧。
李大山摇头:郡主谦虚了。若非您指点,老朽一辈子也想不到石头能这样用。对了,炮台基座的排水系统,王师傅有了新想法!
云舒立即前往炮台工地。造船匠王师傅正指挥工人挖掘排水暗渠。看到云舒到来,他兴奋地说:郡主,我想到了!船体抗浪,关键在于流线型设计。若将炮台基座做成梭形,海浪冲击时,会顺着轮廓分流,减少正面冲击力!
云舒眼中闪过惊喜:妙!这正是我苦思不得的方案!王师傅,您真是宝刀未老!
王师傅哈哈大笑:郡主谬赞!若非您给我们机会,老朽这把老骨头,早就被年轻人嫌弃了。
云舒认真记录下这个方案,决定立即修改设计。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融合,总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工地忙碌而有序,工人们按照工分制度,各司其职。壮劳力挖掘土石,工匠们制作构件,老弱妇孺则负责后勤保障。炊烟袅袅,饭菜的香气随风飘散,混合着海风的咸涩,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然而,云舒很快发现了问题。随着天气转热,加之工地卫生条件有限,不少工人开始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虽然不严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症状有蔓延的趋势。
郡主,老医官忧心忡忡地说,这是暑热引起的肠胃疾患。若不及时控制,恐会影响工程进度。
云舒凝视着忙碌的工地,眉头微蹙。健康是建设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再宏伟的工程也无法完成。她想起了现代的口服疫苗,心中一动。
我需要制作一种预防药剂,她对老医官说,能预防暑热和肠道疾病。
老医官摇头:难啊!传统汤药苦涩难咽,工人们未必愿意服用。而且药材有限,难以大规模配制。
云舒眼中闪过坚定:不,我们可以改良。将药性融入食物中,既能治病,又能充饥。
她回到行辕,立刻召集厨师和药童,开始实验。以米粥为基底,加入苦参、黄连等清热解毒药材,再配以蜂蜜、红枣调和苦味。经过多次尝试,终于调配出一种淡黄色的米粥,既有药效,又香甜可口。
防暑甜粥云舒对老医官说,每日早晚各服一碗,可预防暑热和肠道疾病。
老医官尝了一口,眼中闪过惊讶:妙!苦味全无,药性却在。郡主如何想到的?
云舒微笑:病从口入,药也从口入。若药好吃,人们自然愿意服用。
次日清晨,工地食堂开始分发防暑甜粥。工人们起初面露疑色,毕竟官家药在民间口碑不佳。但看到郡主亲自端碗,一饮而尽,大家才放下戒心。
真...真甜!一个年轻工人惊喜地说,还有枣香!
肚子不疼了!一个昨晚腹泻的老工人兴奋地说,昨晚喝了两碗,今早就好了!
很快,防暑甜粥成了工地最受欢迎的食物。工人们不仅按时服用,还主动向家人推荐。短短几天,工地上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云舒站在高处,望着忙碌而健康的工人,心中满是欣慰。科技的温度,不仅在于其先进性,更在于其人性化的应用。当冰冷的医药知识,融入温暖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造福百姓。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种改变。
这日中午,云舒正在工地巡视,突然听到一阵争吵声。她快步走过去,只见一个中年妇人,衣衫华丽,正对着分粥的工人破口大骂。
你们这些贱民!竟敢在我的地盘上施药?谁给你们的胆子?
分粥工人惶恐道:夫人息怒,这是郡主的命令,为防暑...
妇人冷笑:郡主?哼,我乃泉州商会副会长夫人,这块地,是我家的!你们未经允许,擅自占用,还在此施药蛊惑人心,是何居心?
云舒眉头微蹙,但并未发怒。她走上前,微笑道:这位夫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妇人傲慢地看了她一眼:你就是那个昭宁郡主?哼,一个外来的丫头,也配在此指手画脚?
云舒神色不变:夫人,昭宁关建成后,泉州湾将再无海盗之患。您的商船,将不再被劫掠;您的家人,将不再担惊受怕。这座关,不仅守护百姓,也守护商贾。
妇人嗤笑:说得轻巧!建关需要征地,我家祖传的二十亩良田,全被划入关内!你们可曾给过补偿?
云舒眼中闪过一丝愧疚:此事,我确实不知。夫人请随我回行辕,我们详谈补偿事宜。
妇人傲慢地点头:这还差不多。我夫君与太师府有旧,不是你们随便能得罪的!
云舒心中一震,太师府...果然,阻力还是来了。但她面色不改,亲自陪着妇人回到行辕,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下令:补偿双倍地价,并为妇人家人在关内预留商铺位置。
妇人满意离去,云舒却陷入了沉思。太师一系,已经开始从经济上阻挠工程。她必须加快进度,抢在敌人破坏之前,完成主体结构。
夜深了,行辕内灯火通明。云舒伏案修改设计图,将王师傅的梭形基座方案融入炮台设计。烛光摇曳,映照着她专注的面容。
突然,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云舒抬头,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站在门口。
小妹妹,这么晚了,有何事?云舒柔声问。
小女孩捧着一个陶碗,眼中闪烁着泪光:郡主,我...我娘病了,喝了您的甜粥,好多了。这是家里仅有的蜂蜜,送给您,谢谢您救了我娘。
云舒心中一暖,接过陶碗。碗中,是半碗金黄色的蜂蜜,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谢谢你,小妹妹。云舒轻抚女孩的头发,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莲,今年八岁。女孩怯生生地说,郡主,我能帮您做事吗?我...我会洗碗,会扫地...
云舒眼中闪过感动:小莲,你好好照顾你娘。等关建好了,我给你在关内安排一个学堂,让你读书识字,好不好?
小莲眼中闪烁着泪光,连连点头:好!谢谢郡主!
送走小莲,云舒望着碗中的蜂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座昭宁关,不仅是一座要塞,更是一座希望之城。它将守护的,不仅是海疆,更是千千万万个像小莲这样的家庭。
夜深了,海风轻拂,带着咸涩的气息。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云舒专注的面容。她手中的笔,在纸上飞舞,勾勒出一个个精确的尺寸和结构。每一个线条,都凝聚着她的智慧和心血。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太师府内,灯火通明。太师赵明远站在窗前,望着南方的夜空,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靖王...昭宁郡主...他低声呢喃,你们以为,一座关就能挡住我赵家的路?哼,且看谁笑到最后。
他转身,对阴影中的一人下令:通知元昊,加快行动。无论如何,不能让那座关建成。必要时...不惜一切代价。
阴影中的人影微微低头:是,大人。
夜色如墨,笼罩着南北两地。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暗中展开。而泉州城内,云舒却浑然不觉,全心投入到昭宁关的建设中。对她而言,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荆棘,但心中的信念,却比任何障碍都要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