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十日破城的最后通牒,如同沉重的枷锁,套在了征南将军曹仁的脖颈上,也使得新野城下的战局骤然进入了最惨烈、最关键的倒计时。曹仁一改此前稳扎稳打的策略,开始不计伤亡地发动一波强过一波的猛攻,新野城如同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舟,承受着开战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竟陵军师府内,气氛也随之紧绷到了极致,林凡与徐庶等人日夜关注着前线战报,不断调集资源支援,但所有人都明白,单靠新野硬扛,即便能守住,也必然是惨胜,且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略被动。
就在这战局胶着、似乎陷入死循环的关键时刻,一份来自千里之外的密信,由交州加急送至,如同在密不透风的铁屋内,凿开了一线透光的缝隙。写信之人,正是奉林凡之命总督交州军政、以稳定后方的军师中郎将——庞统,庞士元。
信使风尘仆仆,将一封火漆密封的铜管呈上。林凡接过,验看无误后,撬开火漆,取出了内里的帛书。庞统那略显潦草却力透纸背的字迹跃然眼前,开篇便直言:
“主公钧鉴:北境战事胶着,统于交州,日夜思之,未尝安寝。今曹仁顿兵坚城,师老兵疲,曹操焦躁,限期破城,此正乃彼竭我盈,转守为攻之良机也!然,强攻曹仁壁垒,正中其下怀,非智者所为。统有一策,或可解新野之围,破曹操南征之局,名曰——‘围魏救赵’,奇袭宛城!”
**密信详陈,奇策惊世**
林凡目光一凝,迅速看了下去。徐庶也凑近前来,两人一同细读庞统这石破天惊的方略。
庞统在信中详细分析了当前局势:“曹操倾力南征,其大军云集新野,后方必然空虚。尤其宛城,乃其南下之前进基地,囤积粮草军械无数,更是连接许都、洛阳之枢纽。曹仁、夏侯惇大军之命脉,半数系于此城。若宛城有失,则曹仁大军粮道断绝,后路堪忧,曹操必惊惧退兵,新野之围自解!”
他继续阐述具体策略:“此策关键在于‘奇’、‘快’、‘狠’!需选派一员智勇双全、堪当大任之上将,率数千绝对精锐之死士,不走寻常路,避开曹军主要关隘与巡逻区域,或借道复杂山径,或伪装溃败曹军,长途奔袭,直插宛城!”
“统在交州,亦非虚度。曾留意收拢部分熟悉豫西、南阳山路的游侠、商贾,甚至与部分不满曹操苛政、盘踞山中的势力有所接触。彼等可为向导,亦可在外围策应。若能里应外合,则成功之望大增!”
“袭击目标,非为占领宛城(兵力不足,难以久守),而在破坏!焚其粮草,毁其武库,若有可能,擒杀其守将,震动其腹心!此举不需全歼守军,只需造成巨大破坏与恐慌,消息传至新野,曹操与曹仁必方寸大乱!”
最后,庞统点明此计风险与关键:“此策行险,孤军深入,九死一生。执行之将,需有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勇,亦需有临机决断、化险为夷之智,更需对主公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之忠!且,时机至关重要,需在曹仁最后猛攻、我军最危急时发动,方能收奇效!”
读完密信,林凡与徐庶相顾无言,眼中皆充满了震撼与沉思。庞统此计,大胆至极,堪称天外飞仙!若能成功,确可一举扭转战局,甚至可能重创曹操,使其短时间内无力南顾。但风险也极大,执行部队如同投入虎口的羊羔,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竟陵定策,遴选良将**
军师府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林凡和徐庶凝重的面容。
“士元此计……太过行险。”徐庶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孤军深入敌后数百里,袭击重镇宛城,此举无异于火中取栗。一旦被察,有去无回。且,何人能担此重任?高顺在新野,甘宁在夏口,魏延在敌后袭扰,皆分身乏术。竟陵虽有名将,然能符合士元所言‘智、勇、忠’三者兼备,且能担此绝命之任者,寥寥无几。”
林凡负手而立,目光投向悬挂的巨幅舆图,手指从竟陵缓缓向北,划过汉水,越过曹军控制的广阔区域,最终重重地点在了标注为“宛城”的位置上。他的眼神锐利如鹰,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
“元直所言风险,确是事实。”林凡缓缓道,“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今新野血战,每日伤亡惨重,虽能勉力支撑,然国力消耗巨大。与曹操拼消耗,非我竟陵所长。若不能出奇制胜,待曹操缓过气来,或孙权突然发难,则我危矣!”
他猛地转身,眼中已是一片决然:“士元之策,虽险,却是我军目前打破僵局,争取战略主动的唯一良机!此计,可行!”
定下了行险一搏的基调,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问题——选将。
徐庶沉吟道:“统兵大将,需勇冠三军,以慑敌胆;需智计百出,以应万变;更需绝对忠诚,纵陷绝境亦不叛不降。观我竟陵诸将,高、甘、魏皆各有重任,难以抽调。其余将领,或勇猛有余而智略不足,或沉稳有余而锐气不够,恐难当此任……”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墨衡的声音:“主公,赵云赵子龙将军在外求见,言有要事禀报。”
林凡与徐庶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讶异和某种可能性。赵云因感念林凡昔日恩义(或某种情节安排),在刘备入川后并未随行,暂时留在了竟陵做客将,但其身份敏感,林凡一直未予重用,仅以客礼相待。
“请子龙将军进来。”林凡沉声道。
房门推开,一身白袍银甲的赵云迈步而入,他面容俊朗,英气逼人,虽已是中年,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眼神清澈而坚定。他向着林凡和徐庶抱拳一礼:“云,拜见林将军,徐先生。”
“子龙不必多礼,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林凡问道。
赵云抬头,目光直视林凡,语气诚恳而带着一丝决绝:“云近日目睹新野战事惨烈,曹军暴行,心中愤懑。林将军以仁德治军,保境安民,云深为感佩。云虽客居,然亦愿为竟陵,为荆襄百姓,略尽绵薄之力!闻听军中或有用得着云之处,无论何等艰险,云,万死不辞!”
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显然已深思熟虑。其勇武,长坂坡七进七出早已证明;其智略,亦非寻常莽夫可比;其忠诚与信义,更是天下公认。庞统所言的“智、勇、忠”三则,赵云几乎完美符合!
林凡看着赵云,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用赵云,确是最佳人选,但其毕竟是刘备旧将,此事关乎竟陵存亡,是否绝对可靠?然而,此刻竟陵内部确实无更合适之人,且赵云主动请缨,其诚意不似作伪。
徐庶也看向林凡,微微颔首,显然也认为赵云是当前情况下最合适的人选。
林凡不再犹豫,上前一步,扶住赵云双臂,目光灼灼:“子龙忠义,林凡早已深知!今国家危难,正需子龙这等英雄力挽狂澜!确有一件关乎竟陵存亡、九死一生之重任,非子龙不能担当!只是……此去凶险异常,可谓十死无生,林凡实不忍……”
赵云慨然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但求马革裹尸,何惧生死?林将军但请吩咐,云,绝无二话!”
“好!”林凡重重一拍赵云肩膀,随即拿起庞统的密信,“子龙且看,此乃士元自交州送来之策……”
**子龙请缨,星夜点兵**
林凡将庞统的奇袭宛城之策,详细告知了赵云,并分析了其中的巨大风险与战略意义。
赵云仔细听着,面色沉静,唯有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待林凡说完,他毫不犹豫,单膝跪地,抱拳道:“此计虽险,然确是破局妙手!云愿领此命,率死士奔袭宛城!若不能功成,愿提头来见!”
“子龙请起!”林凡连忙扶起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我得子龙,如虎添翼也!此战,不需你提头来见,我只要你活着回来!竟陵,需要你这样的英雄!”
计策已定,人选已明,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准备。林凡授予赵云临机专断之权,可自竟陵军中以及“暗羽”中,挑选五百最精锐、最忠诚、最擅长山地行军与突袭作战的死士。所有装备、马匹、引火之物、干粮、医药,皆以最高标准配给。墨衡则负责联络庞统在信中提到的那些可能提供帮助的向导与外围势力,并动用所有“暗羽”资源,为赵云部队规划最隐蔽、最快捷的行军路线,并提供宛城最新的守备情报。
是夜,竟陵城外的秘密军营中,火把林立。五百健儿肃立,鸦雀无声,唯有夜风卷动旗帜的猎猎作响。他们是从数万竟陵军中精选出的佼佼者,人人面带决死之意。
林凡亲自为赵云及其五百死士送行。他端起一碗酒,朗声道:“诸位壮士!此去,为国为民,亦为竟陵存亡!林凡在此,预祝诸位旗开得胜,克建奇功!待功成之日,我必亲自为诸位把盏庆功,封侯赏爵,绝不食言!干!”
“愿为将军效死!干!”五百人齐声低吼,饮尽碗中酒,摔碗于地,声震四野。
赵云翻身上马,银枪白甲在火把映照下熠熠生辉。他向着林凡重重一抱拳,不再多言,调转马头,低喝一声:“出发!”
五百骑如同暗夜中涌出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没入北方的黑暗中,向着那遥远而危险的目标——宛城,疾驰而去。他们的行动,将直接决定新野的命运,乃至整个天下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