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秋。当林凡在荆交之地深耕不辍,孙权在江东磨刀霍霍之际,雄踞西川的刘备,在经过近一年的休养生息、厉兵秣马之后,终于将他那如炬的目光,投向了北方的门户,那块被称为“益州咽喉”、“巴蜀屏障”的战略要地——汉中!
汉中郡,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有汉水盆地,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占据汉中,则益州门户洞开,可北图关中,直逼长安、洛阳;失去汉中,则巴蜀永无宁日,时刻面临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盘踞于此的五斗米道师君张鲁,虽非雄才大略之主,但凭借险要地势与宗教凝聚,割据多年,成为横亘在刘备北上道路上的一块顽石。
成都左将军府(刘备自领左将军)内,气氛庄严肃穆。刘备一身戎装,端坐主位,虽年过半百,但眉宇间那股不甘人下、志在千里的英气愈发蓬勃。其下,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法正神色沉毅,智珠在握;张飞、黄忠、赵云、魏延(备麾下)等一众虎将肃立两旁,战意高昂。一场决定蜀汉命运走向的战略会议,正在进行。
“诸位!”刘备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汉中之地,乃我益州之藩篱,更是匡扶汉室之基业!张鲁暗弱,不得人心,窃据此等形胜之地,实乃天赐良机!孤意已决,即日誓师,北伐汉中,廓清北境,以报陛下厚恩,以安益州黎庶!”
“愿随主公,北伐汉中,匡扶汉室!”堂下文武,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孔明定策,兵分三路**
北伐大计已定,具体的进军方略,则由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全权筹划。他走到巨大的汉中舆图前,羽扇轻点,条分缕析,一套缜密而大胆的作战计划,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主公,诸位将军。”诸葛亮声音清越,“张鲁据汉中,其势有三:一为地势之险,二为米道之惑,三为部将之顽。然其亦有三大弊:一为政令不修,二为内部不和(其弟张卫与大将杨昂、杨任等亦有矛盾),三为外无强援。故,我军此战,当以正合,以奇胜,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他具体部署道:
“**第一路,主力大军,由主公亲自统领,亮与孝直随军参赞,以翼德将军为先锋,汉升、子龙等为大将,出葭萌关,沿金牛道北上,直逼汉中盆地的西大门——阳平关!** 此乃明修栈道,吸引张鲁主力,进行正面决战。”
“**第二路,偏师奇兵,由魏延将军率领,出米仓道,翻越巴山,迂回至汉中东南,袭扰南郑侧后,切断张鲁与巴山诸寨的联系,并伺机夺取粮道。** 此路艰险,非智勇之将不能胜任。”
“**第三路,策应之军,由马孟起(马超,此时已投刘备)将军率领,以其在西凉羌氐中之威望,联络、招抚汉中与武都地区的羌氐部落,从侧翼牵制张鲁兵力,并防范曹操可能自陇西派来的援军。**”
此策一出,众人皆服。正面强攻与侧翼奇袭相结合,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并用,堪称万全。
“好!便依孔明之计!”刘备拍案而定,“三军将士,奋勇向前!克定汉中之日,孤必不吝封侯之赏!”
**兵出葭萌,翼德破敌**
建安十七年秋八月,刘备于成都誓师,亲率五万大军,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北出葭萌关,正式拉开了北伐汉中的序幕。蜀中健儿,士气如虹,旌旗蔽日,刀枪如林。
先锋大将张飞,率五千精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势如破竹。张鲁布置在金牛道上的外围营寨,闻听“燕人张翼德”之名,往往望风而溃,稍作抵抗者,亦被张飞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荡平。
这一日,大军行至白水关下。此关虽非阳平关那般险峻,但亦是进入汉中西部的要隘,守将杨昂率兵八千据关死守。
张飞率军至关下,也不搭话,纵马挺矛,在关前往来驰骋,声如巨雷,指名道姓要杨昂出战。
杨昂在关上见张飞如此嚣张,又欺其远来疲惫,竟一时冲动,引兵三千,开关迎战。
“张飞匹夫,安敢犯我境界!”杨昂拍马舞刀来迎。
张飞环眼圆睁,大喝一声:“无名下将,也配与你张爷爷交手?看矛!”
声未落,矛已至!那速度快如闪电,势若奔雷!杨昂只见一道乌光闪过,根本来不及招架,便被张飞一矛刺穿胸膛,挑于马下!
主将瞬间阵亡,关上关下曹军(张鲁军名义上臣服曹操)顿时大乱。张飞趁势挥军掩杀,一举夺占白水关,打开了通往阳平关的道路。
消息传至中军,刘备大喜,重赏张飞。诸葛亮则捻须微笑:“翼德将军勇冠三军,此战扬威,敌军丧胆,于我军士气大有裨益。然,阳平关乃天下雄关,守将杨任亦非杨昂可比,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阳平鏖兵,智勇交锋**
果如诸葛亮所料,刘备大军进抵阳平关下,遇到了开战以来最顽强的抵抗。
阳平关,坐落于勉县西之白马河入汉水处,关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至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将杨任,乃张鲁麾下头号大将,深通兵法,性格沉稳。他凭借关险,深沟高垒,储备了大量滚木礌石、箭矢火油,决心在此与刘备决一死战。
刘备挥军强攻数日,士卒伤亡不小,却难以撼动关城分毫。张飞、黄忠等将轮番上阵,皆被关上官兵以密集的箭雨和滚石击退。攻坚战陷入了僵局。
中军大帐内,气氛有些凝重。
“大哥!让俺再带人冲一次!必把这鸟关给捅个窟窿!”张飞须发戟张,怒气冲冲。
黄忠也请战道:“主公,末将愿率敢死之士,夜袭关城!”
刘备看向诸葛亮和法正。
法正沉吟道:“阳平关险,强攻难下,徒耗兵力。杨任此人,用兵谨慎,但并非无隙可乘。彼倚仗关险,或生骄怠之心。可遣小股部队,日夜不停,佯装攻城,疲敝其军。同时,主力暂退,示敌以弱,或可诱其出关追击。”
诸葛亮颔首:“孝直之言,正合我意。此外,亮观天象,近日恐有连日阴雨。关城陡滑,利于我军攀附。可令军中巧手,多造飞钩、云梯,待雨夜之时,选精锐死士,趁其不备,突袭攻城!同时,需催促文长(魏延)与孟起(马超)两路,加快行动,搅乱张鲁后方,使其不能全力支援阳平关。”
计策已定,蜀军依计而行。一连数日,白天以小股部队鼓噪佯攻,夜晚则偃旗息鼓,主力后撤十里下寨,营造出久攻不下、士气低落的假象。
杨任在关上观察,见蜀军攻势减弱,队形散乱,又闻探马报刘备主力后撤,心中不免生出疑虑,难道刘备粮草不济,欲要退兵?他虽未完全中计出关追击,但关上的戒备,在连日疲敝与对方“退兵”的假象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丝松懈。
**雨夜奇袭,血染关城**
时机终于到来。这夜,天公作美,乌云密布,很快便下起了滂沱大雨,天地间一片漆黑,唯有阳平关上零星的灯火在雨幕中摇曳。
子时刚过,正是人一天中最困倦之时。关上的守军大多躲进了箭楼或藏兵洞避雨,巡逻的间隔也拉长了许多。
就在此时,关下黑暗的雨幕中,突然亮起了无数火把!与此同时,震天的战鼓声和喊杀声骤然响起,仿佛有无数兵马正在猛攻关城!
“敌袭!敌袭!”关上守军顿时一片混乱,仓促迎战。
然而,这震天的鼓噪,大部分仍是佯攻,真正致命的杀招,来自于关墙两侧陡峭泥泞、被认为根本无法攀爬的山崖!
数百名身披蓑衣、口衔利刃、背着飞钩绳索的蜀军精锐死士,在黄忠和老将严颜(已降刘备)的亲自率领下,如同壁虎般,利用飞钩和匕首,冒着瓢泼大雨和滑坠的风险,悄无声息地向上攀爬!
雨水和黑暗成了他们最好的掩护。当他们如同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关墙之上,挥舞着雪亮的战刀砍向惊慌失措的守军时,整个阳平关的防御,从内部被撕裂了!
“黄忠在此!降者不杀!”
“儿郎们,随我夺关!”
关内瞬间大乱!与此同时,关下的张飞见信号,率领真正的主力,扛着加长的云梯,冒着箭石,发起了雷霆万钧的总攻!
内外夹击,守军彻底崩溃。杨任虽奋力组织抵抗,但大势已去,在混战中被黄忠一箭射中肩膀,只得在亲兵护卫下,弃关而逃,狼狈退往南郑。
经此一夜血战,天下雄关阳平关,终被刘备攻克!汉中的西大门,轰然洞开!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刘备北伐,首战告捷,兵锋直指汉中腹地。张鲁闻讯,惊恐万状,急调各方兵马,收缩防线,准备在南郑与刘备进行最后的决战。而此刻,魏延的奇兵已悄然穿越米仓山,马超的策应也在羌氐中掀起波澜,汉中风云,骤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