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15层的工位区很安静,只有空调出风口偶尔传来轻微的风声。陈凡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他昨晚整理到凌晨的房源表格——每一条都标注着户型、面积、租金、房东联系方式,甚至精确到“距离地铁口300米”“楼下有24小时便利店”这类细节。
这是他租下这个工位的第三天。
三天前,系统签到给出的“半年工位租赁权+初级商业思维技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脱离零工生涯的第一道门。没有犹豫,当天他就带着身份证去物业办了手续,又花了一下午时间,从同城租房平台上扒了两百多条房源信息,筛选出五十套“性价比高、房东好沟通”的,做成了现在这个表格。
“叮铃铃——”
桌上的二手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着“租客-李妍”的备注。陈凡拿起手机,指尖划过屏幕接通,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喂。”
“你、你好,是凡星中介的陈先生吗?”电话那头的女生声音带着点紧张,“我昨天在平台上问过那个滨江花园的一居室,今天方便带我看看房吗?”
“可以。”陈凡看了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上午九点半,“十分钟后,写字楼楼下见。”
“啊?这么快?”女生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会这么干脆,“我还以为要等你联系房东……”
“房东那边已确认,钥匙在我这。”陈凡打断她的话,语气依旧平淡,“准时到。”
说完,他直接挂了电话,起身拿上放在椅背上的黑色外套。桌上的房源表格没关,屏幕亮着,滨江花园那套一居室的备注栏里,除了基础信息,还多了一行小字:“房东独居老人,希望租客爱干净,不养宠物,可接受短租。”
这是昨天他跟房东通电话时,用初级商业思维捕捉到的关键信息——老人不缺租金,缺的是“省心”。
十分钟后,写字楼楼下。
一个背着帆布包、穿着浅蓝色连衣裙的女生正来回踱步,看到陈凡走过来,立刻迎上去:“陈先生?我是李妍。”
陈凡点头,没多余的寒暄,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走吧,地铁5分钟到小区。”
李妍愣了愣,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男生——个子很高,穿着简单的黑色t恤和牛仔裤,脸上没什么表情,说话像在念流程,跟她之前接触过的那些“热情过头”的中介完全不一样。但她没敢问,只是赶紧跟上陈凡的脚步,小声补充了一句:“陈先生,我刚毕业,预算有限,而且……中介费能不能稍微少点啊?”
陈凡脚步没停,侧过头看了她一眼,眼神很平静:“中介费按行业标准1%算,这套房月租金2800,中介费280。”他顿了顿,补充道,“包合同拟定,后续如果房东这边有纠纷,我来协调,不用你额外花钱。”
李妍心里的石头瞬间落了一半。她之前问过另外两家中介,要么张口就要500,要么说“可以谈,但要先交定金”,对比下来,陈凡这边不仅透明,还多了个“纠纷协调”的保障。
地铁很快到了滨江花园站。小区是老小区,但绿化很好,路面干净,门口的保安看到陈凡,还点了点头——昨天他来拿钥匙时,跟保安聊过两句,知道对方是退伍军人,多说了句“您辛苦了”,没想到对方倒记在了心里。
“就是这栋。”陈凡指着前面一栋六层小楼,带头走了过去,“三楼,步梯,房东阿姨腿脚不好,平时不怎么上来,钥匙放我这,省得她来回跑。”
李妍跟在后面,心里又多了点好感。她之前看的几套房子,要么是房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么是中介拿着钥匙还找不到楼,像陈凡这样提前把细节都理顺的,还是第一个。
打开房门,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客厅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沙发上铺着洗得发白的碎花布套,茶几上摆着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两支新鲜的康乃馨——显然是房东阿姨临走前整理过的。
“户型是一室一厅,朝南,阳台采光很好。”陈凡走到阳台边,推开玻璃门,上午的阳光涌进来,落在地板上,“厨房有燃气,卫生间是独立的,热水器是去年刚换的,你可以看看。”
李妍跟着转了一圈,眼睛越来越亮。阳台能看到小区的花园,卧室的衣柜够大,厨房的台面干净得没有一点油污,完全符合她“通勤方便、环境干净、预算内”的所有要求。
“陈先生,”她转过身,语气比刚才急切了些,“这套房我很满意,但是……房东阿姨那边,会不会觉得我刚毕业,不稳定啊?我之前看的一套,房东就说怕我付不起房租,没租给我。”
陈凡靠在客厅的墙上,双手插在裤兜里,听她说完,才慢慢开口:“房东阿姨更在意你会不会爱护房子。”他拿出手机,打开跟房东的聊天记录,递给李妍看,“昨天我跟她说过你的情况,刚毕业,在附近的公司做文员,稳定。你要是确定要,我现在可以给她打个电话,确认签约时间。”
李妍赶紧点头,脸上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笑容:“我确定要!现在打电话也行!”
陈凡拨通了房东的电话,按下免提。
“小陈啊,是有消息了吗?”电话那头的阿姨声音很和蔼。
“张阿姨,租客李小姐已经看过房了,很满意,想跟您签合同。”陈凡的声音依旧平淡,但比跟李妍说话时,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她刚毕业,在附近上班,会爱护房子,不养宠物。”
“哎呀,满意就好!”张阿姨笑了起来,“我这边没意见,今天下午有空吗?我过去一趟,咱们把合同签了。”
“可以,下午两点,还在这个房子里。”陈凡看了眼李妍,“李小姐这边也没问题。”
挂了电话,李妍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太好了!陈先生,谢谢你!我还以为要跑好几趟呢!”
“不用谢。”陈凡收起手机,从外套口袋里掏出一张打印好的合同草案,递给李妍,“这是合同草案,你先看看,有疑问可以提,下午签约前能改。”
李妍接过合同,看着上面一条条清晰的条款——租金支付方式、押金金额、房屋维修责任、违约条款,甚至连“房东需保证房屋内家电正常使用”“租客需按时缴纳水电费”都写得明明白白,比她在网上找的模板还详细。
“没、没问题!”她抬头看向陈凡,眼神里多了些敬佩,“陈先生,你比我之前接触的中介专业多了。”
陈凡没接话,只是把钥匙递给她:“下午两点,带身份证和第一个月房租、押金过来。我会提前联系张阿姨。”
“好!一定准时!”
送走李妍,陈凡回到工位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他没歇着,打开笔记本电脑,在房源表格里找到滨江花园那套,在备注栏里加上“已成交,租客李妍,签约日期6.15”,然后又点开新的文档,开始整理下一批房源。
初级商业思维技能在这时发挥了作用——他不需要像其他中介那样,花大量时间跟客户闲聊拉关系,只需要精准捕捉到租客的“核心需求”和房东的“核心顾虑”,然后用最高效的方式对接。
比如刚才的李妍,核心需求是“预算内、通勤近、靠谱”;而张阿姨,核心顾虑是“租客省心、房子不受损”。他做的,不过是把这两点对接起来,再用一份详细的合同,消除双方的后顾之忧。
“咕噜——”
肚子突然叫了一声。陈凡这才想起,早上没吃饭。他起身走到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一个三明治和一瓶矿泉水,站在便利店门口快速吃完,然后又回到了工位。
下午一点五十,陈凡提前十分钟到了滨江花园的房子。张阿姨已经到了,正坐在沙发上擦花瓶,看到他来,笑着招手:“小陈,你来了。”
“张阿姨。”陈凡走过去,把带来的正式合同递给她,“这是最终版,您看看。”
张阿姨接过合同,戴上老花镜,一条一条仔细看。陈凡没催,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拿出手机,打开计算器——等会儿签约后,他需要把中介费算清楚,转给张阿姨(中介费是从房东那边收,事先跟张阿姨沟通过,她没意见)。
“没问题!”大概十分钟后,张阿姨放下合同,拿起笔签上自己的名字,“小陈,你这合同写得比我上次找的律师拟的还详细,靠谱!”
刚说完,门铃响了。是李妍,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脸上带着笑容:“张阿姨,陈先生,我来了!”
签约的过程很顺利。李妍把第一个月房租2800和押金5600递给张阿姨,张阿姨给她写了收据;然后两人在合同上签字,陈凡作为中介,也在落款处签了自己的名字。
“合作愉快。”张阿姨把钥匙递给李妍,又转头对陈凡说,“小陈,中介费我现在转给你?”
“嗯。”陈凡拿出手机,打开收款码。
张阿姨扫了码,输入280元,点击确认。
“叮——”
陈凡的手机很快收到了银行的短信提醒:【您尾号6789的账户收到转账280.00元,余额3562.50元】。
这是他做中介以来,赚到的第一笔佣金。
没有激动,没有兴奋,陈凡只是低头看了眼短信,然后把手机揣回口袋,对两人说:“合同我各留一份,后续有问题,随时联系我。”
“好!”李妍和张阿姨异口同声地回答。
离开滨江花园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陈凡走在小区的路上,看到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聊天,还有小孩在不远处的草坪上追跑打闹。
他拿出手机,打开通讯录,找到“孤儿院院长”的号码,犹豫了一下,又把手机放回了口袋。现在这点钱还不够,等赚得多点,再给孤儿院打过去。
回到写字楼的工位,陈凡打开笔记本电脑,在表格里把“滨江花园”那一行标成了红色——代表已成交。然后他新建了一个“客户信息表”,把李妍和张阿姨的联系方式、需求、备注都填了进去。
初级商业思维告诉他,这些客户后续可能会有新的需求——比如李妍以后换房,张阿姨如果有其他房源要出租,都会是潜在的回头客。
“叮铃铃——”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陈凡接通,还是一样平淡的语气:“喂。”
“请问是凡星中介吗?我想租一套两居室,预算4000左右,最好是在大学城附近……”
陈凡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租客-两居室-大学城-4000”,然后开口:“明天上午九点,写字楼楼下见。我发你几个房源,你先选。”
挂了电话,他打开房源表格,筛选出三套符合“大学城、两居室、租金4000左右”的房源,编辑成短信,发给了刚才的陌生号码。
做完这一切,他抬头看了眼窗外。写字楼的灯光已经陆续亮了起来,远处的街道上车水马龙,霓虹初上。
陈凡合上笔记本电脑,收拾好东西,起身离开工位。明天,又是新的一单。
他不需要靠讨好别人来拉业务,也不需要靠吹嘘来获取信任。系统给了他起步的资源和技能,剩下的,只需要靠自己的行动力,一步一步走下去。
走到写字楼楼下,晚风一吹,带着点凉意。陈凡掏出手机,给那个二手手机充了话费——这手机还是他打零工时买的,屏幕裂了一道缝,但还能用。他没打算换,直到赚够足够多的钱,或者说,直到系统签到给出新的手机。
路过一家水果店时,他停下脚步,买了一串香蕉。不是给自己吃的,是给楼上工位区的保洁阿姨——昨天他加班到很晚,阿姨特意给他留了一盏灯,还提醒他“早点回家,注意安全”。
回到城中村的出租屋时,已经是晚上七点。房东王翠兰的房门关着,大概是出去打牌了。陈凡没理会,径直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香蕉放在桌上,然后拿出手机,开始整理明天要带客户看的房源信息。
手机屏幕亮着,反射出他平静的脸。没人知道,这个住在城中村、穿着廉价t恤的年轻人,已经靠着一个突然出现的系统,迈出了逆转人生的第一步。
而这一步,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