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青溪镇还笼罩在一片淡蓝色的薄雾里,“安食铺”后院的门轴便发出了轻微的“吱呀”声。沈默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习惯性地活动了一下肩颈,便开始了一日的劳作。他没有去动灶台,也没有去前店整理桌椅,那些是李嫂和沈微婉的领域。他的目光首先落在那几个需要补充清水的大缸上,于是提起两个最大的木桶,步履沉稳地走向镇口的公用水井。
这便是婚后生活中,沈默与沈微婉之间逐渐形成、无需言说却彼此恪守的默契分工。
沈默始终牢记着自己当初的承诺。他敬重沈微婉,更敬重她凭借自身才智与清白立身,一手创立并支撑起“安食铺”和腌菜坊的这份事业。他从未想过要插手她的经营,取代她的位置。他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一身力气和这双劳作的手,为她扫清那些需要体力的障碍,让她能更专注于她所擅长的事情。
因此,店铺和腌菜坊里所有需要力气的活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每日清晨,他会在沈微婉起身准备早市前,将水缸挑满,将后院堆积的柴火劈砍整齐。从破瓦村运送来的大批腌菜原料或是成品,再不需要沈微婉或是李嫂费力搬运,只要沈默在,那沉甸甸的麻袋或坛瓮,便会被他轻松地提起、安置到指定位置。店铺里桌椅板凳若有松动、损坏,甚至前些时日柜台有个抽屉轨道不顺,他瞧见了,便会默默拿出工具,利用生意清闲的片刻功夫,敲敲打打,修缮如初。他那双巧手,不仅能打造精美的家具,也能将这些日常的维护做得妥帖细致。
接送安儿上下学堂,也成了沈默雷打不动的任务。起初安儿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沈默总是沉默而坚定地等在学堂门口,那高大的身影如同一棵沉默的树,渐渐成了安儿放学期盼看到的风景。归家的路上,沈默话依旧不多,但会听着安儿叽叽喳喳地讲述学堂里的趣事,偶尔回应一声低沉的“嗯”,或是用大手轻轻拍拍安儿的头。这份沉默的陪伴,给予安儿的,是一种不同于母亲温柔关怀的、属于父亲的沉稳力量。
除了学业,沈默也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安儿接触一些实际的技能。他并未强迫,只是在自己做木工活时,若安儿好奇地凑过来看,他便会让出一点位置,递给他一块边角木料,一把小巧安全的刻刀,教他认识木头的纹理,如何顺着纹理下刀,如何打磨。安儿对此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那双遗传自母亲的聪慧大眼睛,在观察沈默如何将一块平凡的木料变成有用之物时,总是闪烁着专注而崇拜的光芒。这并非正式的传授,更像是父子间一种自然而然的兴趣交流和手艺启蒙。
家中的重活,自然也归了沈默。屋顶的检漏,院墙的加固,甚至冬日来临前,将窗户缝隙用油灰细细填补以防寒风侵入……这些以往需要沈微婉想办法请人或是自己勉强为之的事情,如今都有了沈默坚实可靠的背影去承担。
而在所有这些之外,沈默严格地恪守着界限。
“安食铺”的经营决策,譬如是否要推出新的粥品,价格是否需要微调,与聚福楼下一步的合作如何洽谈,他从不插言。只有当沈微婉与他商议,询问他关于某些物料采购或是体力安排的意见时,他才会依据自己的了解,给出朴实而中肯的建议。
那间凝聚了沈微婉心血、更是她们母女当初安身立命之本的腌菜坊,其核心——腌菜的配方与工艺流程,沈默更是从不窥探,也绝不插手。那是属于沈微婉的“领地”和秘密。他只负责保障原料的顺利运输和成品的安全抵达,确保她需要的人力物力能够及时到位。
至于家中的账目,无论是店铺的流水,还是腌菜坊的分成,依旧由沈微婉在每晚打烊后,于那盏熟悉的油灯下,细细核算,记录在册。沈默偶尔会坐在不远处,擦拭他的工具,或是检查安儿的功课,目光却绝不会落在那翻动的账页和跳跃的算盘珠子上。他信任她的能力,也尊重她对于家中财政的掌管权。他挣来的工钱,除了留下少许必要的开销,也都悉数交给沈微婉,由她统一安排家用和积蓄。
这种分工,并非刻意划分,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中,基于彼此的性格、能力与信任,水到渠成形成的。
沈微婉对此心怀感念。她并未因沈默的沉默与“不插手”而感到被疏远,反而从中感受到了他最深沉的尊重与支持。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她撑起了一片可以让她尽情施展、无需为琐碎重活烦忧的天空。她可以心无旁骛地研究新的腌菜口味,可以精打细算地规划店铺的发展,可以安心地将孩子的部分教育和安全交付于他。
这一日傍晚,沈默刚将修补好的几条长凳放回前店,便看到沈微婉正站在柜台后,对着账本微微蹙眉,似乎在计算着一笔有些复杂的款项。他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默默地去后院打了盆温水,拧了帕子,递到她手边。
沈微婉从账目中抬起头,看到他递来的温热的帕子,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他的用意——是让她擦把脸,舒缓一下疲惫。她接过帕子,敷在脸上,温热的湿气驱散了眉宇间的倦色。她隔着帕子,听着沈默走去灶间,查看晚饭准备的动静,心中那片由数字带来的烦扰,竟奇异地平复了下去。
她放下帕子,看着账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再想到后院那个沉默忙碌、却将她和孩子们的世界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男人,唇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安然的微笑。
这便是他们的日子。他主外,负责所有的力气活与安全保障;她主内,掌管生意核心与家庭财政。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各有疆域,又浑然一体。
默契,便在这一点一滴的日常里,悄然生根,枝繁叶茂,滋养着这个新生的小家,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