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端起酒杯,走到了殿外。
殿外的文武百官,也乐呵呵的瞅着康熙。
忽然,康熙转头看向徐乾学:健庵先生,何不也来一首?
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南昆山人,顾炎武之外甥,康熙九年进士,现任内阁学士兼左都御史。
他是江南士林的领袖,学问渊博,藏书极丰,曾奉命编纂《大清一统志》。
他为人风雅,诗文清丽,尤擅骈文。
如今在索额图的帮助下,徐乾学一路高升,已经是康熙二十五年,朝中的重臣了。
由于和李光地等人是同科出身,又是探花郎,最主要的人家舅舅是闻名天下的顾炎武老先生。
所以徐乾学在大清的地位,就犹如当年熊赐履的地位一般。
熊赐履被迫辞官,索额图将徐乾学扶上马,也算是有了强援。
徐乾学闻召,从容起身,先是向康熙深深一揖,而后朗声道:臣才思钝拙,然不敢藏拙,谨献七言长句,以颂圣德。
他清了清嗓子,徐徐吟出:
《丙寅元日大宴歌》
圣皇御宇二十五,功业巍巍迈前古。
初握乾符清内难,鳌拜跋扈如狼虎。
一朝英断付圜扉,朝廷清明日月睹。
三藩盘踞险南方,势如藤蔓缠天柱。
八载经营神武扬,尽剪荆棘成坦路。
海氛未靖台湾岛,郑氏遗孽犹负固。
楼船飞渡澎湖洋,长鲸就戮海波肃。
北徼有国号罗刹,窥我疆土心叵测。
雅克萨城一朝下,索伦铁骑寒敌魄。
圣武布昭四海同,天声远播八荒服。
更有河工与漕运,命官督理民无蹙。
黄淮故道渐复通,亿万生灵免鱼腹。
文治烂然比三代,诏开史局修明史。
山林隐逸皆征辟,天下英雄入彀中。
今日元日会太和,雪霁天晴瑞气多。
臣虽凡陋沐恩波,敢不拜手作颂歌。
愿吾圣寿齐天地,永保神州靖干戈。
徐乾学此诗,长达二十八句,是一首典型的七言歌行体。
它最大的特点,便是将康熙帝的功业,按照时间顺序,一一道来。
从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雅克萨,到治河、开漕运、修《明史》,事无巨细,洋洋洒洒,气势磅礴。
这种写法,虽略显堆砌,却正好迎合了康熙帝希望系统回顾自己功业的心理。
诗中付圜扉指将鳌拜下狱,藤蔓缠天柱比喻三藩之患,长鲸就戮指郑氏投降,索伦铁骑指东北边防军,用典准确,意象生动。
康熙听罢,哈哈大笑:
健庵先生此诗,如数家珍,将朕二十五年之事,一一罗列。朕自己都记不清这许多,先生却记得如此清楚,可见用心。
这虽是玩笑话,却暗含褒奖,徐乾学连忙叩首称谢。
文武重臣纷纷点头称赞,张英不禁摇头:“不愧是探花郎,顾炎武的外甥,果然大才!大才啊!”
从康熙点名李光地,到陈廷敬,再到徐乾学,都是朝廷的栋梁,更都是汉人。
以往年节盛宴,谁能压的过纳兰性德的风头?
即便是熊赐履,怕也是甘拜下风。
汉人一连三人作诗,满人有些愤愤不平了。
就在此时,索额图见众文臣皆有佳作,也不甘落后。
索额图,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帝皇后的叔父,历任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虽然前一段时间和索额图交好的熊赐履被迫辞官,索额图的党羽悉数落马。
索额图也被罢官罚俸禄,但索额图依旧参与议政。
他虽为武将,却也粗通文墨,尤擅满文诗歌。
此刻他起身,用略带满洲口音的汉语道:
奴才是个粗人,不像各位大学士满腹经纶。但奴才跟随皇上东征西讨,亲眼见皇上的神武天威,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奴才也诌了几句,请皇上和各位大人不要笑话。
说罢,他清了清喉咙,朗声吟道:
《元日颂圣》
皇恩浩荡满乾坤,二十五载定中原。
鳌拜凶残如獬豸,皇上一怒镇昆仑。
三藩造反狼烟起,八旗健儿扫妖氛。
台湾海岛收版图,雅克萨城树汉幡。
蒙古各部归王化,西藏达赖觐天阍。
黄河长江皆顺轨,漕运粮艘达边藩。
奴才跟随鞍马后,亲见天威泣鬼神。
今日举杯祝圣寿,愿吾皇万岁万万春!
索额图此诗,虽文词不如前三位大学士典雅,却自有一股质朴豪迈之气。
他用形容鳌拜的凶残(獬豸是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是非),用镇昆仑比喻康熙的威严,用泣鬼神形容天威之盛,虽有些夸张,却正合满洲武将的口吻。
一股有杀气的诗词,顿时让文武重臣眼前一亮。
没想到,他索额图作诗,颇有些意境。
康熙知其心意,亦点头赞许:索额图忠心可嘉,此诗虽不加雕饰,却是肺腑之言。
康熙也不好意思说索额图做的诗不好,勉强夸了两句。
“多谢皇上谬赞。”索额图激动的说道。
众臣纷纷献诗毕,康熙帝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高士奇身上。
高士奇自始至终日,一直端坐席上,面带微笑,似成竹在胸。
康熙素知他才思敏捷,常有惊人之语,便笑道:高士奇,其他人皆已献诗,你这位南书房第一才子,怎可独善其身?
高士奇闻言,从容离席,行至殿中,向康熙作揖,而后起身,朗声道:
臣才疏学浅,然蒙皇上不弃,厕身南书房,日夜侍奉左右,亲见皇上宵衣旰食,文德武功,震古烁今。臣不才,有一篇《圣德二十五载歌》,欲献于陛下,只是篇幅稍长,恐有渎圣听。
闻听此言,众人纷纷看向高士奇。
高士奇被称为弄臣,是有原因的。
一个没有参加恩科的读书人,靠着一身才华,还有一口好的口才,愣是变成康熙身边的红人。
甚至是南书房中,康熙最喜欢的臣子。
康熙十九年,御史弹劾高士奇贪污,康熙也没有惩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康熙大笑:烟波钓徒,何时也变得如此谨慎?有长篇宏论,快快诵来,朕正想听听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