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的舰队驶入深海,离开了近岸的庇护,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涌流动,船只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摇晃。
“靖海号”作为旗舰,体型最为庞大,相对平稳一些,但初次长时间远航的赵佶,还是很快感受到了身体的不适。御舱内,他原本正在批阅从汴京转来的奏章,却觉得一阵阵头晕目眩,胸口发闷,胃里翻江倒海。他强忍着放下朱笔,试图站起身,却是一个踉跄。
“大家!”时刻关注着皇帝状态的梁师成连忙上前扶住,满脸忧色,“您脸色很不好,是不是……晕船了?快躺下歇息,老奴去传随船医官!”
赵佶摆了摆手,深吸了几口气,试图压下那股恶心感,声音有些虚弱:“无妨……朕只是……有些不习惯这颠簸。不必大惊小怪,将士们如何?”
这时,刘光世也从指挥舱赶来,他虽久经战阵,但多是陆战,此刻脸色也有些发白,回禀道:“陛下,海上风浪虽不大,但持续摇晃……神机营的将士们,多是北地儿郎,十之七八都出现了晕船症状,呕吐者甚众,甲板上……一片狼藉。士气颇受影响。”
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赵佶在梁师成的搀扶下,坚持走到舷窗边,向外望去。只见附近的运输船上,许多穿着神机营号服的士兵正趴在船舷边剧烈呕吐,脸色蜡黄,显得萎靡不振。就连一些护卫舰上,也有水手在忙碌地清理着甲板上的污物。
“陛下,您还是先回榻上休息吧。”梁师成看着皇帝额角渗出的虚汗,心疼地劝道。
赵佶却倔强地摇了摇头,甚至推开梁师成,自己站稳了身子,尽管脚步还有些虚浮。他沉声道:“朕若此刻躺下,军心必散!传朕口谕,朕与所有将士一样,皆感不适,然南征大业,岂能因区区风浪而止步?朕能坚持,众将士亦能坚持!”
他看向刘光世:“刘卿,令各舰军官、监军赞画,务必安抚士卒,告之此乃常情,适应便好。可将朕之情形,如实告知将士!”
“陛下,这……”刘光世有些犹豫。
“照朕说的做!”赵佶语气坚决。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正在这时伏波行营第三军指挥使陈璘,一位皮肤黝黑、饱经海风的老水军将领,见状连忙上前,躬身道:“陛下,海上风浪,初涉者多有不适,此乃常情,非关陛下龙体。末将等常年在海上讨生活,也有些许应对之法,或可缓解。”
赵佶勉强抬起眼,声音有些虚弱:“陈卿……有何法子,但说无妨。”
陈璘恭敬回道:“陛下,首要便是目视远方,莫要盯着近处晃动的物件,可至甲板,望海天相接之处,可助平衡体内感知。其二,可含服些许姜片,或饮用加了薄荷、紫苏的热汤,有和胃止呕之效。其三,舱内需保持通风,气味浑浊更易引发不适。其四,尽量食用些干粮、饼饵,少用油腻汤水,腹中有些许食物,反比空腹更难耐受风浪。”
赵佶依言,在梁师成的搀扶下走到窗边,眺望远方海平线,又含了片老姜,辛辣之气直冲头顶,果然感觉胸中烦恶稍减。他赞许地看了陈璘一眼:“陈卿此法甚善。”随即又问道:“神机营将士们情况如何?”
陈璘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禀报道:“回陛下,神机营的兄弟们……状况比陛下更为严重。他们多是北地健儿,善于陆战,这海上颠簸,十之八九都出现了晕船之症,呕吐不止,瘫软无力者甚众。各船呕吐之声此起彼伏,气味……着实不佳。”
正说着,监军赞画鲁传快步走了进来,他虽然脸色也有些发青,但眼神依旧明亮,他躬身奏道:“陛下,将士们初涉风浪,确有多人不适。然,臣已遵旨令各船赞画,借此机会,宣扬陛下与将士同甘共苦之德!”
他语气带着激励:“臣等已告知全军将士,陛下龙体亦受风浪颠簸之苦,然陛下为早日平定南疆,仍坚持在舰桥督航,未曾有片刻安卧!陛下万金之躯尚且如此,我等将士,岂能被区区风浪所阻?此正是磨练意志,彰显我大宋王师不畏艰险之时!”
赵佶强撑着站在舰桥上。海风扑面,带着咸腥气息,船体摇晃依旧,他脸色依旧不好看,但腰杆却挺得笔直,目光坚定地望向南方。
皇帝亲立舰桥,与风浪抗争的身影,通过旗语和各级赞画的宣传,迅速传遍整个舰队。原本瘫倒在船舱、呕吐得昏天暗地的神机营士兵们,闻听此言,又看到御船上那依稀挺立的身影,不由得心生惭愧,继而涌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陛下都在坚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躺下!”
“吐!吐完了接着吃!不能让南方的蛮子看了笑话!”
“扶我起来,我还能……呕……”
与此同时,随行的一万原伏波行营水军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分散到各条运输船上,如同老大哥一般,悉心指导这些“旱鸭子”同袍。如何利用绳索稳定身体,如何在摇晃中保持平衡,如何调整呼吸应对呕吐感,甚至手把手地教他们清理甲板上的污秽,保持船舱卫生。
“兄弟,抓住这根缆绳,重心放低!”
“对,就这样,看着远方,别低头!”
“来,喝口这个,老水手的方子,管用!”
在皇帝的榜样激励和伏波行营水军的帮助下,神机营将士们凭借着过人的体质和坚韧的意志,开始艰难地适应。呕吐声渐渐稀少,虽然很多人依旧脸色苍白,双腿发软,但至少能够勉强站立、行走,进行一些基本的活动。
几天后,当舰队航行至相对平稳的海域时,大部分将士已经基本适应了船上的生活。这场突如其来的海上“练兵”,虽然过程痛苦,却无形中锤炼了这支新老结合的部队,增强了陆师与水师之间的情谊,也让全军上下对皇帝的坚韧与决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赵佶站在舰桥上,看着逐渐恢复活力的舰队,对身边的鲁传和陈璘感叹道:“未曾想,这乘风破浪,本身便是一场淬炼。经此一役,朕这三万将士,方可谓真正能陆海并用了!”
鲁传由衷赞道:“此皆因陛下以身作则,将士们方能效死用命!”
陈璘也笑道:“陛下,过了这道坎,前面便是海阔天空!我军锐气未失,反而更增韧性!”
舰队,如同一条经受风浪洗礼后更加凝练的蛟龙,继续向着预定的战场,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