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三年,秋。
广州港,这个帝国南方的门户,此刻正沉浸在一片肃穆而又激昂的氛围之中。
港口内,史无前例的庞大舰队,遮天蔽日。
领头的,是两艘刚刚从上海船政总局交付的“海靖级”装甲巡洋舰,“靖海号”与“平波号”。它们那流畅的线条,高耸的烟囱,以及炮塔中若隐若现的150毫米速射炮,无不彰显着大华工业的最新成就。
在它们身后,是超过三十艘巨大的蒸汽运输船。这些船只经过了特殊改造,船舱里不仅装载着数以万吨的粮食、弹药、水泥和钢铁,更搭载着两万名全副武装的远征军将士。
更远处,南太平洋舰队司令施琅的旗舰“海晏号”,以及十余艘大小战舰,组成了外围警戒圈,将整个港口护卫得如铁桶一般。
码头上,人山人海。前来送行的,有远征军将士的家属,有广州的商贾,有地方的官员,更多的,是闻讯自发前来的普通百姓。
他们没有哭泣,没有不舍,有的只是挥舞的手臂,和发自肺腑的呐喊。
“大华万岁!”
“陛下万岁!”
“远征军武运昌隆!”
这震天的声浪,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直冲云霄。
在一艘运输船的甲板上,一个名叫“石敢当”的年轻百户,正紧紧握着腰间的佩刀,努力挺直了胸膛。他今年二十岁,来自长安城郊的一个普通农家,因为在军中大比武中表现出色,被选入了这支“大洋洲远征军”。
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大海。
那无边无际的蔚蓝,那咸湿的海风,那海鸥的鸣叫,都让他感到既新奇又震撼。
他的身边,是同样年轻、同样兴奋的弟兄们。他们穿着崭新的卡其布军装,背着最新式的后膛步枪,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
出发前,远征军司令,从西北军区调来的悍将——张煌,亲自给他们训话。
张煌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他只是指着地图上的那片未知大陆,用沙哑的嗓音吼道:“弟兄们!都看清楚了!咱们要去的地方,是一片比咱们大华还要大的土地!那里没有朝廷的王法,没有地主老财,只有无主的土地和数不尽的牛羊!”
“陛下有旨!凡我远征军将士,此去拓土,功成之日,每人可在新大陆分得良田百亩,牛羊二十头!立大功者,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你们说,这趟,值不值得去!”
“值得!”两万将士的怒吼,几乎要掀翻整个军营。
石敢当记得,当听到“良田百亩”时,他身边的许多弟兄,眼眶都红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和他一样,是世代贫苦的农家子弟。对他们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是祖祖辈辈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现在,这个梦想,就在那片未知的大陆上,等待着他们用手中的刀枪去夺取。
“敢当哥,你说……那地方真的有那么好吗?”一个比石敢当还小几岁的士兵,凑过来小声问道,脸上带着一丝不安。
石敢当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不远处那艘威武的“靖海号”巡洋舰,说道:“看到没?那是咱们大华的铁甲船!有它在,什么地方咱们去不得?陛下派咱们去,就说明那地方肯定是个好地方!”
他的话,简单而质朴,却给了那名小兵极大的信心。
是的,有强大的舰队护航,有无敌的皇上在背后支持,还有什么好怕的?
“呜——呜——”
悠长而雄浑的汽笛声,响彻了整个港口。
这是启航的信号。
巨大的运输船开始缓缓驶离码头,岸上的人潮更加沸腾了。石敢当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喊着什么,虽然听不清,但他能读懂她脸上的骄傲和期盼。
他挺直了腰板,对着岸边的方向,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舰队缓缓驶出珠江口,汇入了广阔无垠的南海。
施琅站在“海晏号”的舰桥上,用望远镜注视着这支庞大的船队。他的身边,是远征军司令张煌。
“张将军,此去一路,风高浪急,海上不比陆地,还望将士们多加保重。”施琅沉声说道。
张煌是个身材魁梧的北方汉子,他哈哈一笑:“施将军放心!我这两万弟兄,都是在西北的风沙里滚过来的,什么苦没吃过?吐几天,就习惯了!倒是这海上的安全,全要仰仗将军的舰队了。”
“分内之事。”施琅点点头,目光望向东南方的天际,“根据海图,我们将先沿吕宋南下,穿过香料群岛,然后一路向南。后半段航程,没有任何海图可依,全要靠我们自己摸索。预计,四十五天后,我们将能看到第一片陆地。”
“好!那就让咱们,去看看那个新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张煌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战火。
舰队在海面上拉开阵型,两艘“海靖级”巡洋舰一前一后,如同两尊门神,护卫着中间庞大的运输船队。其余的战舰则散布在四周,警惕地搜索着任何可能的威胁。
夕阳的余晖,将整片海面染成了金色。
庞大的舰队,如同一座移动的钢铁城市,在金色的波涛中,坚定地向着未知的南方航行。
船上的每一个人,从司令将军到普通士兵,心中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信念。
他们不是去侵略,不是去殖民。
他们是去开拓,是去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寻找一片新的家园。
那片在地图上沉睡了亿万年的古老大陆,即将被一阵来自东方的龙吟所唤醒。它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将与一个名为“大华”的强大帝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石敢当靠在船舷上,看着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的陆地,心中没有丝毫离愁别绪。
他握紧了手中的步枪,仿佛已经看到了,在那片新世界的土地上,金色的麦浪正在随风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