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忘川巷的梧桐叶落了满地,踩上去沙沙作响。
这日午后,当铺内弥漫着草药清苦的气息,并非来自苏挽的药柜,而是一股更为古老、纯粹,却带着浓浓迷茫的灵韵。
一位身着宽大葛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虚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柜台前。
他身形飘忽,并非实体,乃是一缕执念所化的残魂,周身却萦绕着精纯的草木灵气与慈悲之意。
只是此刻,他那双本应洞悉世情的眼中,充满了与时代脱节的巨大困惑,甚至有一丝颓唐。
他将一本非纸非帛、散发着柔和灵光的古老书卷轻轻放在柜台上,书页无风自动,隐约可见上面以灵文记载着各种玄奥的方剂与针灸符咒。
“老朽……乃古时一介医仙,道号清微。”老者开口,声音空灵,带着岁月的沧桑,“今日前来,欲典当此生所着之《清微仙方》。”
我看向那卷仙方,其中蕴含的医理与灵力,虽古朴,却直指本源,乃是无价之宝。“仙方乃济世根本,为何要典当?”
清微医仙的虚影剧烈波动了一下,脸上浮现出深刻的苦涩与自嘲:“济世?呵呵……老朽残念不散,游历人间数十载,本想看看后世医道昌明至何等地步。
却见……却见那高楼之中,人皆仰赖冰冷铁器窥探脏腑,以奇异汤药点滴入血,治病如同工匠修器,全然不察阴阳五行、不辨气血神韵!”
他越说越激动,指着窗外仿佛能看见的远方医院轮廓:“他们那‘科学’,老朽一字不识!那‘细菌’、‘病毒’,老朽闻所未闻!开膛破肚,移植脏器,简直……简直匪夷所思!
老朽这一身仙术、满腹经方,在此世,竟如盲人摸象,毫无用处!既已无用,留之何益?不如典当,换些清净!”
他的执念,源于自身学识与时代的巨大鸿沟所带来的强烈失落感与无用感。
他秉持的医道理念,在现代化的、建立在解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上的医学体系面前,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斥为“不科学”,这让他这位曾以医术自傲的仙家,道心几乎崩溃。
我看着他因激动而更加透明的魂体,缓声道:“医道本源,在于救死扶伤,解除疾苦。形式虽变,其心一也。仙长何必执着于表象之别?”
“可老朽之道,已无法解今人之疾!”清微医仙痛心疾首。
就在这时,在内堂整理医案的苏挽被外面的动静惊动,走了出来。
她看到清微医仙的残魂和那卷仙方,又听到我们的对话,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敬意。
她走上前,对清微医仙盈盈一礼:“晚辈苏挽,略通医理。前辈之言,晚辈略有浅见。”
清微医仙看向苏挽,感受到她身上纯净的医者气息,神色稍霁:“哦?你这女娃,有何见解?”
苏挽不卑不亢,柔声道:“前辈仙方,固然玄妙,直指生命本源。然今人之疾,复杂多变,非独外邪入侵,更有七情内伤、神思郁结所致。前辈可知,今世有一种‘心病’,名为抑郁焦虑,患者寝食难安,郁郁寡欢,药石效果甚微?”
清微医仙蹙眉:“此乃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自当疏肝解郁……”
“正是。”苏挽点头,“然如何疏?如何解?今人生活于喧嚣都市,压力巨大,非简单汤药可尽除。晚辈观前辈仙方总纲有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人者,必先医其心。’此乃至理。如今晚辈所行‘心理疗愈’,正与前辈‘医心’之论暗合。”
她拿起那卷仙方,并未去看具体方剂,而是指着其中关于“心神安定”、“五行调和”的论述:“譬如前辈所言‘静心安神’,晚辈可引导患者通过冥想、倾诉,放松心神;
前辈所言‘木郁达之’,晚辈可助其疏导情绪,排解压力。
前辈的仙方,提供了至高妙的医理哲学,而现代医学,则提供了更具体的‘术’与‘器’。二者为何不能相辅相成?”
苏挽的话语,如同清泉滴入心田。
清微医仙愣住了,他反复咀嚼着“医心”、“相辅相成”这几个字,眼中迷茫渐渐被一种新的光芒所取代。
他游历人间,只看到现代医学的“形”,却未深思其“神”,更未想过自己的“道”,竟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你的意思是……老朽这些道理,并未过时?”他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非但未过时,反而弥足珍贵。”苏挽肯定道,“现代医学善于治‘已病’,而前辈的医理,尤重‘治未病’与‘调养心神’,这正是当今社会所亟需的。
前辈可否愿意,将您这些关于身心调和、天人相应的智慧,融入现代心理疗愈之中?譬如,将‘五行音乐’对应于情绪调节,将‘导引吐纳’化为呼吸疗法?”
清微医仙的虚影因为激动而明亮了几分,他看着苏挽,又看看我,突然仰天长笑,笑声中充满了释然与喜悦:“哈哈哈!妙哉!妙哉!是老朽迂腐了!执着于草木金石之形,却忘了医道之本在于‘心’!小姑娘,你一言点醒梦中人!老朽这仙方,不典当了!”
他郑重地收起《清微仙方》,对苏挽深深一揖:“多谢小友指点迷津!老朽愿将毕生所学,关于调神养心、天人感应之精要,尽数传授于你,由你融会贯通,以惠今人!”
苏挽连忙还礼:“晚辈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前辈所托!”
自此,清微医仙的残念便时常出现在当铺后院,与苏挽探讨医理,将古老的养生智慧与现代心理学结合。
苏挽的医术因此更上一层楼,尤其在心境调理、情志疾病方面,有了独到的见解。
而清微医仙,也在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中,找到了自己道统的新生命,残念日益凝实,心境豁然开朗。
账册上,墨迹浮现:
“录,古医仙清微残念,欲典当《清微仙方》以避世。苏挽以‘医心’之论相通,融古仙哲学入今世疗愈。道无古今,术有专攻;薪火相传,其道大光。”
这笔未曾发生的典当,成就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医道传承。
执念驿灯的光芒,不仅照亮归途,也照亮了那些即将被时间尘封的智慧,让古老的传承,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