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组会结束了。
人群渐渐散去,但会议室里,似乎还残留着刚才那场无声交锋的硝烟味。
林浩走下讲台,感觉自己像是刚打完一场硬仗,浑身虚脱,但精神却异常亢奋。王院士那句“你很不错”,像一股温暖的洪流,冲刷着他内心所有的委屈和不甘,让他感觉之前一个多月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走吧。”陈默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到了他身边,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但林浩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许。
两人走出会议室,迎面就碰上了等在外面的徐涛和苏晓月。
“浩子!牛逼!今天你就是全场最亮的崽!”徐涛激动地冲上来,用力地捶了一下林浩的胸口,“你看到张远那张便秘一样的脸了吗?太他妈解气了!王院士最后那番话,简直就是指着他的鼻子骂啊!”
“别瞎说。”苏晓月白了徐涛一眼,然后转向林浩,眼中带着真诚的笑意和钦佩,“林浩,你今天讲得太好了。真的,非常非常棒。你把一个很复杂的科学问题,讲得特别清楚,特别有吸引力。”
她的赞美,比任何人的都让林浩感到受用。
“都是陈老师指导得好。”林浩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行了,别商业互吹了。”徐涛大手一挥,“今天必须庆祝!晚上,学校东门那家‘老地方’烧烤,我请客!不醉不归!”
林浩看了看身边的陈默,陈默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说:“去吧,放松一下。明天,把稿子最后检查一遍,我们投稿。”说完,他便转身,独自一人,走向了地下室的方向,留下一个孤高而又令人心安的背影。
当晚,“老地方”烧烤店里,人声鼎沸。
林浩、徐涛和苏晓月,围坐在一张小桌前,桌上摆满了滋滋作响的烤串和冰镇的啤酒。
“来!为我们未来的林大科学家,干杯!”徐涛举起酒杯,大声嚷嚷。
“别……别瞎说。”林浩赶紧跟他碰杯,脸上有些发烫。
“这怎么是瞎说?”徐涛灌了一大口啤酒,满嘴泡沫地说道,“今天之后,你在咱们实验室,就算是正式‘出道’了。以前,你是‘地下室的小透明’,现在,你是‘王院士点名表扬过的人’,这身份,能一样吗?”
苏晓月也举起杯子,笑着说:“徐涛说得对。林浩,你今天真的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了。特别是李老师和张师兄,我猜他们现在,一定在他们的组会上,讨论你的报告呢。”
她的话,一针见血。
与此同时,702教研室的另一个角落,李瑞阳团队的内部小会上,气氛确实有些凝重。
“都说说吧,怎么看今天林浩的报告?”李瑞阳教授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脸上没有了往日的和煦笑容。
几个博士生面面相觑,不敢先开口。
最终,还是张远硬着头皮说:“老师,我觉得……那个林浩,确实有两把刷子。数据很扎实,机理也找得有点意思。不过,总体来说,创新性还是有限,算不上什么颠覆性的工作。”他还在努力地想挽回一点面子。
“创新性有限?”李瑞阳冷笑一声,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工作的价值,“强度接近2Gpa,塑性超过5%,这个数据,扔到任何一个国际会议上,都足以让一帮老外围着你看。更别说,他还找到了‘多重剪切带’这种相对新颖的解释。你管这个叫‘创新性有限’?”
他看了一眼垂头丧气的张远,语气变得严厉起来:“我早就跟你们说过,不要轻视任何人,特别是陈默。他这个人,虽然不通世故,但在学术上的嗅觉,比我们任何人都灵敏。他沉寂了这么久,一出手,就不会是小打小小闹。”
李瑞阳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他的脑子在飞速运转。
“他今天把这个工作抛出来,一是为了给林浩立威,二是在向我们‘示威’。他下一步,肯定是投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李瑞阳停下脚步,眼神变得锐利,“我们不能再这么被动了。”
他指着张远:“你,立刻去查,把近五年来所有关于‘高塑性非晶合金’的文献,特别是和‘剪切带’相关的,都给我整理出来,我要知道,他们这个工作的‘新颖点’,到底在哪里,还有没有我们可以‘攻击’的漏洞。”
他又指向周凯:“你,想办法,去打听一下他们到底投了哪个期刊。还有,把你手上的那个‘高通量制备’的项目,分出一部分精力,也去尝试做一些类似的锆基合金。我们有更先进的设备,有更充足的经费,我就不信,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会比他一个在地下室里‘手搓’出来的差!”
李瑞阳的眼中,闪烁着一种猎人般的、危险的光芒。对他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学术竞赛了,这更是一场关乎于实验室内部话语权和地位的、不容有失的战争。
而此时的林浩,对此还一无所知。他正沉浸在与朋友们庆祝的喜悦中。
烧烤店的喧闹,啤酒的泡沫,朋友的笑脸,都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归属感。
庆祝结束后,林浩坚持要送苏晓月回宿舍。两人并肩走在安静的校园小路上,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今天……谢谢你。”林浩由衷地说,“在台下看到你给我加油,我一下子就不紧张了。”
“是你自己讲得好。”苏晓月笑了笑,“不过,你今天,也算是把李老师和张师兄,都给得罪了。以后,你得更小心一点。”
“我知道。”林浩点点头,“不过,我不怕。我有陈老师,还有……还有你们。”
他说这话时,偷偷地看了一眼苏晓月。女孩的脸在路灯下,显得格外温柔。
将苏晓月送到宿舍楼下,林浩一个人,慢慢地走回自己的地下室。
第二天,他和陈默,将论文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最后一遍检查。然后,在《Scripta materialia》的在线投稿系统上,郑重地,上传了他们的稿件。
当林浩移动鼠标,在那枚小小的“Submit”(提交)按钮上,轻轻点击下去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整个人都虚脱了。
投稿成功后,林浩的生活,迎来了一段极其罕见的、短暂的平静期。
他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的懒觉,可以和徐涛在宿舍里,痛痛快快地打上几个小时的游戏,可以去图书馆,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与科研无关的闲书。
他甚至,还鼓起了这辈子最大的勇气,用“感谢你之前的笔记和鼓励”为借口,约了苏晓月,去看了一场最新上映的科幻电影。
虽然在电影院里,两人紧张得连对方的手都不敢碰,但那份心照不宣的、朦胧而又美好的情愫,已经在悄然滋长。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林浩知道,这份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他和陈默,就像两个把所有赌注都押上去的赌徒,正在等待着命运的“开牌”。
这份平静,在两周后的一天,被一封邮件,彻底打破了。
那天下午,林浩正在地下室里,帮陈默整理文献。他的手机“叮”的一声,提示有新邮件。
他打开邮箱,一封来自《Scripta materialia》编辑部的邮件,静静地躺在那里。
邮件的标题,只有短短的几个单词,却让他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decision on your submission”
——关于您稿件的决定。
是直接接收?还是大修?或是,直接被拒?
林浩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他知道,一个新的、未知的挑战,正式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