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抓起手机和电脑,像一阵风一样,冲出了图书馆。
他甚至都来不及思考,高翔师兄那句“看到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他的身体,已经先于大脑,做出了最本能的反应——跑!向着那个被代码和数据包裹的“巢穴”,全速奔跑!
当他气喘吁吁地冲到702教研室,来到高翔那被三块巨大显示器环绕的工位前时,他看到,高翔正一脸凝重地,死死地盯着中间那块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仿佛在与一个看不见的对手进行着激烈的博弈。
“师兄!怎么样了?”林浩的声音,因为剧烈的跑动和紧张,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嘶哑。
高翔没有立刻回答。他抬起一只手,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眼睛依旧没有离开屏幕。屏幕上,正显示着一个数据后处理的软件界面,无数密密麻麻的数据点,正在被一个复杂的算法,拟合成一条条平滑的曲线。
林浩不敢再出声,他只能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他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数据即将揭晓前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终于,高翔按下了回车键。
屏幕上,所有的计算都停止了。最终的结果,以几张清晰的图表,呈现在他们面前。
高翔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他缓缓地转过椅子,看着林浩,那厚厚的瓶底眼镜后面,是一双因为极度兴奋和难以置信而显得有些疯狂的眼睛。
“浩子,”他摘下耳机,声音沙哑地说,“我们……可能……真的要见证历史了。”
他指着屏幕,示意林浩过来看。
“你看这里,”高翔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抖,“这是我模拟的,在77K低温下,对我们那个虚拟的Lm-101模型,进行单轴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
林浩凑过去看。屏幕上,是一条与他们在mtS上测出的室温曲线,极其相似的、陡峭的曲线。
“这……这说明什么?”林浩有些看不懂。
“别急,看这里。”高翔将曲线放大,指向了那个关键的“屈服平台区”。“你看,在模拟中,它同样表现出了明显的塑性变形,而且,它的屈服强度,比我模拟的室温情况,还要高出那么一点点。”
“这……这跟我们的猜想不一样啊,”林浩有些失望,“我们猜的是,它会变得更‘韧’,而不是更‘强’。”
“不,你没理解。”高翔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种“你还太年轻”的神秘笑容,“这只是宏观的结果。真正的秘密,藏在原子运动的细节里。来,我给你看点……真正有意思的东西。”
他切换了窗口,打开了一个三维可视化的软件。
下一秒,林浩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吸进了屏幕里。
屏幕上,一个由数万个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着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巨大的三维立方体,静静地悬浮在黑暗的背景中。那就是他们创造的“微观宇宙”——Lm-101的原子模型。
高翔按下了播放键。
“现在,我们开始对它进行压缩。”
只见立方体的顶部和底部,出现了两个无形的“压头”,开始缓缓地向中间挤压。
一开始,整个原子模型,只是发生了均匀的弹性变形,像一个被缓缓压扁的弹簧。
但当压力达到屈服点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在模型内部,一些局部的区域,原子开始发生剧烈的、非仿射的位移,像一小撮被突然搅动的鱼群。这些区域,在高翔用颜色渲染后,呈现出高能量的红色。
“看到了吗?”高翔激动地指着屏幕,“这就是‘剪切转变区’(StZ),非晶合金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基本单元!它们被激活了!”
林浩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叹为观止。
在传统的非晶合金模型中,一旦有几个StZ被激活,它们会迅速地连接、贯穿,形成一条致命的、贯穿整个样品的“主剪切带”,导致材料的瞬间失效。
然而,在Lm-101的虚拟世界里,情况却完全不同。
当一个区域的StZ被激活后,它并没有疯狂地向前扩展,而是刚刚延伸出一点点,就被旁边另一个新生的、不同方向的StZ给“截断”了!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细小的、弥散分布的StZ,在整个材料的内部,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地被激活、扩展、然后又被其他的StZ所抑制、终止。
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的、如同神经网络般的“耗能网络”!
巨大的外部应力,没有被一条“高速公路”瞬间传导,而是被这个庞杂的“城市交通网”,分解成了无数条细小的“乡间小路”,被层层地、均匀地耗散掉了。
“天哪……”林浩看着眼前这震撼的、充满了内在逻辑美感的“原子之舞”,喃喃自语,“这……这就是‘多重剪切带’的真相吗?”
“没错!”高翔用力地点了点头,“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看低温下的情况。”
他切换到另一个视频,那是他在77K低温下做的模拟。
“你看,”高翔的语速变得更快,“在低温下,由于原子的热振动减弱,激活一个StZ所需要的能量更高了,所以,一开始,材料表现得更‘硬’,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屈服强度会升高。”
“但是!一旦StZ被激活,由于基体本身更‘硬’、更‘脆’,应力集中的程度更高,这反而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StZ尖端,诱发更多、更细密的、新的StZ的萌生!你看这里!”
他暂停了画面,将一个区域无限放大。林浩清晰地看到,一条正在扩展的剪切带,在它的前端,如同树枝发芽一般,瞬间分叉成了三条更细小的剪切带!
“剪切带分叉!这是剪切带分叉!”高翔激动得声音都破了,“这就是陈老师理论里,那个最核心的、最天才的部分!通过这种不断的分叉,裂纹扩展的能量,被以一种极其高效的方式给耗散掉了!”
“所以,”高翔做出最终的总结,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神启”的光芒,“我们的模拟结果,虽然没有直接得出‘低温增韧’的宏观结论,但它从原子尺度上,完美地、定性地,支持了陈老师的猜想!”
“它告诉我们,Lm-101在低温下,之所以没有变脆,恰恰是因为它内部,形成了一个比室温下更致密、更复杂的‘剪切带网络’!它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去对抗低温带来的‘脆化’!”
林浩呆呆地看着屏幕,又看了看身边因为激动而满脸通红的高翔。
他知道,他们手里,已经握有了一份足以让王师傅那个老顽固都为之动容的、强有力的“理论证据”。
虽然,这还只是代码中的“可能性”。
但这个可能性,已经足以支撑他们,去开启那场通往现实世界的、最疯狂的“赌局”了。